


乙公司购入无形资产时包含的内部交易利润= 1 120 -(1 800 - 840)= 160(万元),选项 A 当选;2023 年 12 月 31 日,甲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应抵销无形资产的价值=160 - 160÷8×9÷12 = 145(万元),选项 B 当选;2023 年 12 月 31 日,合并报表中无形资产应列示的金额=(1 800 - 840)-(1 800 - 840)÷8×9÷12 = 870(万元),选项 C 当选;抵销该项内部交易的结果将减少合并利润的金额即为编制合并报表时应抵销的无形资产价值 145 万元,选项 D 当选。相关抵销分录如下(单位:万元):
借:资产处置收益 160
贷:无形资产——原价 160
借: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15
贷:管理费用 (160÷8×9÷12)15



2019 年 12 月 31 日,购入并立即出租该写字楼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投资性房地产 —— 成本 4 800
贷:银行存款 4 800
2020 年 12 月 31 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投资性房地产 —— 公允价值变动 55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50
2020 年 12 月 31 日,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为 5 350 万元;计税基础= 4 800 - 120 = 4 680(万元),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5 350 - 4 680 = 67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670×25% = 167.50(万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167.5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67.50
① 2021 年 12 月 31 日,甲公司收回该写字楼并用于经营管理活动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投资性房地产 —— 公允价值变动 (5 776 - 5 350)426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26
借:固定资产 5 776
贷:投资性房地产 —— 成本 4 800
—— 公允价值变动 976
② 2021 年 12 月 31 日,该写字楼账面价值为 5 776 万元,计税基础= 4 800 - 120 - 120 = 4 560(万元),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5 776 - 4 560 = 1 216(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1 216×25% - 167.5 = 136.50(万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136.5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36.50
2022 年 12 月 31 日,该写字楼的账面价值= 5 776 - 5 776÷38 = 5 624(万元),
计税基础= 4 800 - 120×3 = 4 440(万元),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5 624 - 4 440 = 1 184(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1 184×25% - 167.5 - 136.5 = -8(万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8
贷:所得税费用 8
2023 年 12 月 31 日,该写字楼的账面价值= 5 776 - 5 776÷38×2 = 5 472(万元),计税基础= 4 800 - 120×4 = 4 320(万元),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5 472 - 4 320 = 1 152(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 1 152×25% = 288(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288 - 167.5 - 136.5 -(-8)= -8(万元),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8
贷:所得税费用 8
2023 年 12 月 31 日,出售固定资产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 5 472
累计折旧 304
贷:固定资产 5 776
借:银行存款 5 8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5 472
资产处置损益 328
同时结转,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288
贷:所得税费用 288









或Ctrl+D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