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小问共4分。
①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或者B级(1分);②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发生骗取留抵退税、骗取出口退税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情形(1分);③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因偷税被税务机关处罚两次及以上(1分);④2019年4月1日起未享受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1分)。
(2)本小问共1.5分。
可以申请一次性存量留抵退税80万元(0.5分)。理由:纳税人获得一次性存量留抵退税前,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小于2019年3月31日期末留抵税额的,存量留抵税额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1分)
(3)本小问共1.5分。
可以申请一次性存量留抵退税100万元(0.5分)。理由:纳税人获得一次性存量留抵退税前,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大于或等于2019年3月31日期末留抵税额的,存量留抵税额为2019年3月31日期末留抵税额。(1分)
(4)本小问共1分。
纳税人获得一次性存量留抵退税后,存量留抵税额为0。


下列发票可以作为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凭证的是( )。
选项D,除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农产品销售发票、通行费发票、收费公路通行费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简称通行费电子发票)以及国内旅客运输服务的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铁路车票和公路、水路等其他客票外,增值税普通发票不能作为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凭证。

甲企业为我国的居民企业,2023年1月1日为建造企业的办公楼向商业银行借款500万元,借款期限为1年,借款年利率为5.5%。1月开始动工,并投入资金。2023年8月底该办公楼完工并投入使用。此外当年1月1日向关联方乙企业(非金融企业)借款1600万元(乙企业对甲企业的初始投资额为750万元),发生借款利息100万元。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则甲企业2023年准予在税前直接扣除的财务费用为( )万元。
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可以税前扣除;同时纳税人从关联方取得借款,应满足税收规定债权性投资和权益性投资比例(金融企业债资比例的最高限额为5:1,其他企业债资比例的最高限额为2:1),超过债资比例计算的利息不得税前扣除,所以向乙企业支付的借款利息准予税前扣除的限额=750×2×5.5%=82.5(万元),实际发生额为100万元,但是只能在税前扣除82.5万元。固定资产建造期间发生的借款利息应予以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得在企业所得税税前直接扣除,甲企业向商业银行借款利息资本化期间为2023年1月1日至8月31日;9~12月份的利息需要费用化,向商业银行借款发生的利息准予税前直接扣除的金额=500×5.5%×4/12=9.17(万元);所以甲企业2023年准予在税前直接扣除的财务费用=82.5+9.17=91.67(万元)。

关于税务师事务所的表述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选项C,税务师事务所采取合伙制或者有限责任制组织形式的组织形式的,合伙人或者股东由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律师担任,其中税务师占比应高于50%。

某加工厂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各纳税期按规定申报缴纳增值税,无留抵税额。2024年7月北京市朝阳区税务局派员对其2019年1月~2021年12月增值税纳税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该企业2019年1月份有一笔加工业务,收入5.65万元。由于对方没有索取发票,因此没有确认收入,而是将款项直接汇入股东个人账户,未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但相应的成本费用却进行了结转。
经稽查相应程序,朝阳区税务局于2024年8月5日制作《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并于当日派员送达该加工厂,要求企业在15日内补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按滞纳时间每日收取0.5‰滞纳金,并处以少缴税款2倍的罚款。
收到处罚决定后,企业于2024年8月30日到朝阳区国家税务局办理了补税、缴纳滞纳金和罚款的手续,并被税务机关加处罚款。
企业对税务机关的补税、缴纳滞纳金、罚款和加处罚款的决定不服,欲聘请信达税务师事务所代理其税务行政复议申请。
要求:
(1)判断北京市朝阳区税务局及相关人员作出的各项处理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2)是否可以对税务机关的处罚行为提起税务行政复议?如果可以提起税务行政复议,应该向哪个税务机关提起税务行政复议?简要说明理由。
(3)信达税务师事务所可否代理其税务行政复议?在这种情况下,税务师事务所应向客户提出何种建议?简要说明理由。
(1)本小问共5分。
①税务检查人员认为该企业应该补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加收滞纳金,并处以罚款的决定是正确的。(1分)
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该企业隐瞒收入,造成少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结果,属于偷税,税务机关可以无限期追征税款、滞纳金,并处以罚款,没有期限限制(1分)。对于偷税,罚款的数额是未缴少缴税款的50%以上5倍以下,因此2倍罚款的数额符合法律规定。(1分)
②企业于2024年8月30日补税、缴纳滞纳金和罚款时,被税务机关加处罚款是正确的(1分)。因为税务机关对当事人作出罚款决定的,当事人应当在收到《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缴纳罚款,逾期不缴纳的,税务机关可以对当事人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1分)
(2)本小问共2分。
①可以提起税务行政复议。因为税务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中包括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和税务行政处罚行为。(1分)
②应该向北京市税务局提起税务行政复议。(1分)
因为对已处罚款和加处罚款都不服的,一并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税务机关的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3)本小问共1分。
税务师事务所可以接受该事项的委托。因为代理税务行政复议是涉税服务范围之一。鉴于税务机关的处罚并无差错,应建议委托人接受处罚而不是接受委托去进行税务行政复议。

位于市区的某建筑企业,主要从事工程建筑服务,2023年发生以下业务:
(1)全年提供工程建筑服务取得不含税收入8000万元,建筑成本支出为5000万元,其中含工资薪金2000万元,职工福利费80万元。
(2)当年出租厂房一套,租赁合同注明:租期3年,租赁期限从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不含税租金共计90万元。该笔租金于2021年3月1日一次性支付。
(3)全年发生销售费用80万元,其中发生标书制作费支出20万元、发生办公费支出10万元、发生过路过桥费支出2万元,发生油费支出5万元、发生车险费支出3万元、发生工资支出38万元、发生销售人员职工福利费支出2万元。
(4)全年发生管理费用120万元,其中发生工会经费支出10万元、发生职工福利费支出20万元、发生业务招待费支出30万元、发生办公费支出21.5万元、发生折旧额6.5万元、发生河道费支出2万元、发生工资支出27万元、发生社会保险费支出1.5万元,发生补充养老保险费支出1.5万元。
(5)全年发生财务费用20万元,其中发生银行手续费支出15万元、发生向银行借款的利息支出5万元。
(6)固定资产台账注明金额为440万元,其中厂房一套300万元、生产设备40万元(包含本年新购置的一台设备22万元,该企业选择一次性扣除)。计提折旧额情况如下:2023年厂房计提折旧额15万元,累计折旧额18.75万元;2023年生产设备共提折旧额3万元(包括本年新购置生产设备折旧1万元),累计折旧额5万元(相关的折旧额已经计入资产成本或管理费用)。
(7)全年发生营业外支出30万元,此项支出为通过该县人民政府向贫苦家庭的捐赠。
(8)全年发生税金及附加共计23万元。
(9)全年企业已经预缴所得税38万元。
(说明:假定不考虑其他税费,以前年度均未发生亏损,且以上支出均可以出具合理票据。职工薪酬全部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科目)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顺序回答下列问题。
本小问共2分。
利润总额=8000-5000+(90÷3)-80-120-20-30-23=2757(万元)。
本小问共10分。
各项成本费用纳税调整额:
①销售费用(工资薪金、福利费除外)无需纳税调整。(1分)
②管理费用(工资薪金、三项经费、保险费除外):
业务招待费×60%=30×60%=18(万元),收入×5‰=(8000+30)×5‰=40.15(万元),税前扣除限额为18万元,业务招待费需要纳税调增=30-18=12(万元)。(2分)
除工资薪金、保险费和三项经费外,管理费用中只有业务招待费需要纳税调整,所以管理费用共需纳税调增12万元。
③财务费用无需纳税调整。(1分)
④工资薪金、保险费、三项经费:
工资薪金合计=2000+38+27=2065(万元),无需纳税调整。(1分)
工会经费税前扣除限额=2065×2%=41.3(万元),账面计提发生额10万元,无需纳税调整。(1分)
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限额=2065×14%=289.1(万元),账面计提发生额=80+20+2=102(万元),无需纳税调整。(1分)
补充养老保险税前扣除限额=2065×5%=103.25(万元),账面计提发生额1.5万元,无需纳税调整。(1分)
工资薪金、保险及三项经费无需纳税整。
⑤新购入的器具、设备,单价低于500万,该企业选择一次性扣除。纳税调减=22-1=21(万元)。(1分)
⑥营业外支出:通过该县人民政府向贫苦家庭捐赠属于限额扣除。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税前扣除限额=2757×12%=330.84(万元),账面发生额30万元,无需纳税调整。(1分)
本小问共2分。
应纳税所得额=2757+12-21=2748(万元)。
应纳税额=2748×25%=687(万元)。
本小问共2分。
该企业全年已预缴企业所得税税额38万元。
该企业2023年度应补缴所得税额=687-38=649(万元)。
本小问共9分,每空0.5分。
行次 | 类别 | 项目 | 金额 |
1 | 利润总额 计算 | 一、营业收入 | 80300000 |
2 | 减:营业成本 | 50000000 | |
3 | 减:税金及附加 | 230000 | |
4 | 减:销售费用 | 800000 | |
5 | 减:管理费用 | 1200000 | |
6 | 减:财务费用 | 200000 | |
7 | 减:资产减值损失 | ||
8 | 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
9 | 加:投资收益 | ||
10 | 二、营业利润 | 27870000 | |
11 | 加:营业外收入 | ||
12 | 减:营业外支出 | 300000 | |
13 | 三、利润总额(10+11-12) | 27570000 | |
14 |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 | 减:境外所得 | |
15 | 加:纳税调整增加额 | 120000 | |
16 | 减:纳税调整减少额 | 210000 | |
17 | 减: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 | ||
18 | 加:境外所得抵减境内亏损 | ||
19 | 四、纳税调整后所得 | 27480000 | |
20 | 减:所得减免 | ||
21 | 减: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 ||
22 | 减: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 ||
23 | 五、应纳税所得额 | 27480000 | |
24 | 应纳税额 计算 | 税率(25%) | |
25 | 六、应纳所得税额 | 6870000 | |
26 | 减:减免所得税额 | ||
27 | 减:抵免所得税额 | ||
28 | 七、应纳税额 | 6870000 | |
29 | 加: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 | ||
30 | 减: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 | ||
31 | 八、实际应纳所得税额 | 6870000 | |
32 | 减:本年累计实际已缴纳的所得税额 | 380000 | |
33 | 九、本期应补(退)所得税额 | 6490000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