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判断题]个人取得专利赔偿所得,应按“偶然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
  • A.正确
  • B.错误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个人取得专利赔偿所得,应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立即查看答案
本题来源:2024《经济法基础》真题(最新解析)
点击去做题
拓展练习
第1题
[单选题]2023年3月,甲公司安排某员工本月第一周周五下班后加班2小时、周末加班2天,并事后补休1天。已知甲公司实行标准工时制,该员工的日工资为200元。计算甲公司当月应支付该员工最低加班工资的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是(    )。
  • A.200×300%×2+200÷8×200%×2=1 300(元)
  • B.200×200%×1+200÷8×150%×2=475(元)
  • C.200×300%×1+200÷8×200%×2=700(元)
  • D.200×200%×2+200÷8×150%×2=875(元)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工作日加班(周五下班后加班2小时),无论是否安排补休,加班工资不低于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休息日加班,未安排补休的(周末加班2天,其中1天未安排补休),加班工资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甲公司当月应支付该员工最低加班工资=200×200%×1+200÷8×150%×2=475(元)。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单选题]下列合同中,不属于印花税征税范围的是(    )。
  • A.公路运输合同
  • B.加工承揽合同
  • C.财产保险合同
  • D.法律咨询合同
答案解析
答案: D
答案解析:选项D,一般的法律、会计、审计等方面的咨询不属于技术咨询,其所立的合同不贴印花。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判断题]按照中国法律、行政法规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属于企业所得税纳税人。(    )
  • A.正确
  • B.错误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个人独资企业属于非法人组织,不缴纳企业所得税,而是由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按经营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组合题]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从事酒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业务,2023年有关经营情况如下:

(1)销售酒共取得收入9 000万元,转让使用过的设备取得收入600万元,盘盈取得收入50万元,出租房产取得收入200万元。

(2)发生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1 000万元,以前年度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累计结转金额为395万元。

(3)6月,甲公司向非金融企业借入流动资金200万元,期限6个月,年利率为9%。

(4)实际缴纳增值税200万元和消费税300万元,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合计60万元,缴纳印花税6万元。

已知: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年利率为4.2%。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企业所得税意义上的收入总额,是指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包括应税收入、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选项ABCD均应计入收入总额。
[要求2]
答案解析:(1)计入销售(营业)收入作为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限额计算基数的只有:主营业务收入(销售酒取得收入9 0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出租房产取得收入200万元)和视同销售收入。因此销售(营业)收入=9 000+200=9 200(万元);(2)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扣除限额为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15%:(9 000+200)×15%=1 380(万元);(3)本年待扣除的金额=本年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上年度结转未扣除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1 000+395=1 395(万元);(4)扣除限额1 380万元<待扣除金额1 395万元,按扣除限额1 380万元扣除,未扣除的15万元结转以后年度扣除。
[要求3]
答案解析: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不超过按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部分,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1)实际发生借款利息=200×9%÷12×6=9(万元);(2)按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利息=200×4.2%÷12×6=4.2(万元);(3)4.2万元<9万元,甲公司2023年度准予扣除的借款利息支出为4.2万元。
[要求4]
答案解析: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在收到时不计入收入总额,故在缴纳时也不得扣除,因此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款(选项A)不得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组合题]

王某毕业后即入职甲公司,其劳动合同于2023年6月30日到期,甲公司提前1个月书面通知王某到期不再续签。截至劳动合同终止,王某的在职时间共计8年零1个月,劳动合同终止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为5 000元。

王某于2023年7月1日入职乙公司,月平均工资为6 000元,直到2023年11月1日乙公司才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2023年12月15日,王某向乙公司提出年休假申请,其本年度在甲公司已休年休假2天。

已知: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 00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用人单位符合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情形而解除劳动合同的,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计算:(1)确定补偿基数:月平均工资(5 000元),不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4 000×3=12 000元),因此取较低数(5 000元)作为计算基数;(2)确定补偿年限:截至劳动合同终止,王某在甲公司任职时间共计8年零1个月,不满6个月的,按半年计算,因此补偿年限按照8.5年计算;(3)经济补偿金=补偿基数×补偿年限=5 000×8.5=42 500(元)。
[要求2]
答案解析:选项ABD,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的,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15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选项C,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文本,至少保存2年备查。
[要求3]
答案解析:(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选项B正确,选项C错误。(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工资(1倍正常工资+1倍补偿工资)的起止时间为自用工之日起满1个月的次日至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乙公司应向王某支付补偿金的起止时间为2023年8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共3个月,选项A正确。(3)应向王某支付的工资补偿=3×6 000=18 000(元),选项D错误。
[要求4]
答案解析:(1)王某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当年可享受年休假5天;(2)职工新进用人单位且符合享受带薪年休假条件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3)王某于2023年7月1日入职乙公司,可向乙公司申请的年休假天数=184/365×5=2.52(天),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因此王某可向乙公司申请的年休假为2天。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