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单选题]寻租行为的主要表现是(    )。
  • A.该由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办的事情而财政没有办
  • B.国家公职人员以权谋私,进行权钱交易等行为
  • C.政府热衷于竞争性生产领域的投资,代替了市场职能
  • D.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失误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几乎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也就是国家公职人员以权谋私,进行权钱交易、化公为私、受贿索贿等行为。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立即查看答案
本题来源:第1节 公共物品与公共财政理论
点击去做题
拓展练习
第1题
[单选题]解决市场失灵问题,采取的方式是(    )。
  • A.政府采取非市场方式
  • B.政府采取市场方式
  • C.个人采取自我约束方式
  • D.企业采取自我约束方式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市场失灵问题,个人和经济组织是无能为力的,需要以政府为主体的财政介入,用非市场方式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不定项选择题]公共物品所具有的特征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有(    )。
  •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 B.受益的非排他性
  • C.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 D.提供目的的非营利性
  • E.外部效应
答案解析
答案: B,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特征。

公共物品的四个特征是密切联系的,其中核心特征是受益的非排他性【选项B】和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选项C】,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提供目的的非营利性是受益的非排他性和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的自然延伸。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C。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单选题]公共物品的(    ),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者”。
  •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 B.受益的非排他性
  • C.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 D.提供目的的非营利性
答案解析
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特征。

公共物品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是指某个人或集团对公共物品的享用,不排斥或妨碍其他个人或集团同时享用,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公共物品的这个特征,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者”,即消费者获得公共物品无须通过市场采用出价竞争的方式。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关于公共物品的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公共物品可以被分割为许多能够买卖的份额
  • B.

    每增加一个消费者,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增加

  • C.提供公共物品是为了追求社会效益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 D.

    每增加一个消费者,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 E.消费者需要通过出价竞争的方式获得公共物品
答案解析
答案: C,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特征。

选项A错误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与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同享有,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划归某个人或集团享有。

选项B错误某个人或集团对公共物品的享用,不排斥或妨碍其他个人或集团同时享用,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

选项E错误公共物品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者”,即消费者获得公共物品无须通过市场采用出价竞争的方式。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D。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单选题]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    )。
  • A.生产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供给减少
  • B.

    生产利益大于成本,利益外溢,供给增加

  • C.

    生产成本小于收益,利益减少,供给减少

  • D.

    生产成本小于收益,利益减少,供给增加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没有额外支出的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利益补偿,生产者会减少供给,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同样市场竞争也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