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单选题]下列关于收养的说法中,符合《民法典》规定的是(  )。
  • A.无子女的收养人可以收养两名子女
  • B.收养人应当年满40周岁
  • C.配偶一方可以独自收养子女
  • D.监护人不得将未成年子女送养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选项A,无子女的收养人可以收养两名子女;有子女的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选项B,收养人应当年满30周岁。选项C,有配偶者收养子女,应当夫妻共同收养。选项D,未成年人的父母均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可能严重危害该未成年人的,该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可以将其送养。
立即查看答案
本题来源:2020年税务师《涉税服务相关法律》真题
点击去做题
拓展练习
第1题
[单选题]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有关禁止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禁止令的期限必须与管制的期限相同
  • B.禁止令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
  • C.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宣布禁止令
  • D.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执行禁止令的活动进行监督
答案解析
答案: C
答案解析:选项A,禁止令的期限,既可以与管制执行期限相同,也可以短于管制执行的期限,但不得少于3个月;选项B、D,禁止令由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的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机构执行禁止令的活动实行监督。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不定项选择题]

(本题知识点已在最新教材中删除)根据《监察法》规定,各级监察机关依法行使监察职责应当遵守的监察程序有(  )。

  • A.处置程序
  • B.调查程序
  • C.立案程序
  • D.速裁程序
  • E.简易程序
答案解析
答案: A,B,C
答案解析:选项A、B和C,监察程序包括立案程序、调查程序、处置程序。选项D、E,刑事诉讼第一审程序分为公诉案件程序、自诉案件程序、简易程序和速裁程序四种。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不定项选择题]

甲委托乙出售房屋,并向乙出具授权委托书。根据《民法典》规定,下列乙的代理行为中,属于效力待定行为的有(  )。

  • A.乙以甲的名义与自己签订房屋买卖合同
  • B.乙与丁恶意串通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将房屋卖给丁
  • C.乙以甲的名义与委托其买房的丙签订房屋买卖合同
  • D.乙不知甲意外去世,以甲的名义将房屋卖给他人
  • E.乙在甲取消委托后,仍向他人出示尚未被收回的授权委托书售出房屋
答案解析
答案: A,C
答案解析:选项A,自己代理(效力待定):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是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的除外。选项B,代理人和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合法权益的,代理人和相对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无效)。选项C,双方代理(效力待定):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同时代理的其他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是被代理的双方同意或者追认的除外。选项D,被代理人死亡后,代理人不知道并且不应当知道被代理人死亡,代理行为有效。选项E,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不定项选择题]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职务犯罪中,犯罪主体必须是税务工作人员的有(  )。

  • A.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 B.受贿罪
  • C.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
  • D.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
  • E.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
答案解析
答案: D,E
答案解析:
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涉税的渎职犯罪
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
海关、外汇管理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
行政执法人员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受贿罪涉税的贿赂犯罪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不定项选择题]

下列有关行政诉讼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行政诉讼实行被告对行政行为合法性负举证责任原则
  • B.抽象行政行为不能成为行政诉讼一并审查的对象
  • C.若被告认为需要,则可以在行政诉讼期间停止执行行政行为
  • D.法院判决变更行政行为,不得加重原告的义务或者减损原告的权益
  • E.没有原告或者利害关系人的申请,法院不得依职权在行政诉讼期间裁定停止执行行政行为
答案解析
答案: A,C
答案解析:(1)选项A,“被告”对行政行为合法性负举证责任原则。(2)选项B,部分抽象行政行为可以成为一并审查的对象。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前款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含规章”。(3)选项C、E,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诉讼期间,不停止行政行为的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裁定停止执行:①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②原告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③人民法院认为该行政行为的执行会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④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4)选项D,人民法院判决变更,不得加重原告的义务或者减损原告的权益。但利害关系人同为原告,且诉讼请求相反的除外。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