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答疑中心 / 详情
27次浏览
相关问题讨论
为什么这个是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呢?为什么不是投资收益? 因为权益法长投的金额随着联营企业所有者权益金额变动而变动,分配了股利,联营企业所有者权益减少了,权益法长投的金额也要跟着减少,所以要贷:长投,表示长投减少了。 专业指导-小蜗牛老师 2025-04-30 14:09 19次浏览 交易性金融负债的明细科目,是交易性金融负债-成本,还是交易性金融负债-本金,我看马勇老师的讲义上写的是交易性金融负债-成本,但是题目中用到的是交易性金融负债-本金 教材上是“本金”。 专业指导-婷婷老师 2025-04-30 14:08 24次浏览 第二条讲的太快了,能不能给我举个例子 你买房子,跟房产公司签合同,房产公司给你的合同就是格式条款,每个人来买,模板都一样的。 如果某一个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按照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不利于房产公司)的解释。也就是有利于你的解释,因为你是消费者,是弱势群体,保护你的利益。 专业指导-婷婷老师 2025-04-30 14:08 20次浏览 这里说的卸载。可比公司的财务杠杆,请问财务杠杆是什么?第二步是加载目标公司的财务杠杆,这里的财务杠杆又是什么? 财务杠杆就是(1+税后产权比率),因为产权比率=负债/权益,反映了债和股的搭配比例,反映了财务风险。 在可比公司β权益(经营风险+可比公司的财务风险)的基础上,卸掉可比公司自己的财务风险(卸杠杆),只留下新行业的经营风险(β资产)。 目标公司现在进军新行业,也承担新行业的经营风险,所以,把β资产承接过来,加上目标公司自己的财务风险(加杠杆),就得到目标公司自己的β权益(经营风险+目标公司的财务风险)。 专业指导-婷婷老师 2025-04-30 14:08 21次浏览 这里的八分之七怎么理解 有具体题目吗? 专业指导-小钰老师 2025-04-30 14:07 18次浏览 这不就是原来是成本法,持股比例上升后,还是成本法,这没有讲过吧?应该怎么理解 这属于达到了控制,采用成本法核算之后,又购买了少数股权,花了多少钱,长期股权投资就增加多少就可以了,遵循正常的市场交易原则。 专业指导-婷婷老师 2025-04-30 14:06 23次浏览
相关精华答疑
精华 老师,这个题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时对营业利润的影响,取的时交易费用计投资收益借方,影响损益,利润减少,出售时的交易费用不计投资收益得借方吗?我理解的这个题共47-3=44,影响了利润,为啥不算交易费用呢,选了d呢 本题的747是已经减掉交易费用3万元之后的价款,出售价款是750万元,出售前公允价值为700万元,出售的投资收益=750-700=50(万元),支付了交易费用3万元,所以投资收益=50-3=47(万元) 专业指导-李老师 2025-04-05 18:23 54次浏览 精华 这个账面价值不考虑残值吗? 固定资产的帐面价值等有固定资产的原值-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需要减去净残值,只有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时候,一般是需要减去净残值的。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04-16 15:51 37次浏览 精华 老师,金融资产的债权投资,既然到最后收到的债券依然只会是票面价值的金额,那么每年还要做实际利息的意义在哪里? 同学你好, 以教材案例6为例,假设先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咱们最终收到的金额是面值1250+五年的票面利率59*5。但是实际我们的本金只有1000,这说明最终收回的面值中1250-1000=250的部分也是我们投资的利息。 此时我们实际投资的收益59*5+250与按照票面利率和票面金额计算的这个投资的票面收益59×5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虽然每年可以收到一个固定的利息,但是我们仍然要按照实际利率法来计算我们的实际利息。因为我们每年收到的这个利息59,并不是我们投资中实际每年可以获得的真实收益。 专业指导-汤汤老师 2025-04-19 15:57 35次浏览 精华 老师,这道题和马老师讲的不一样,马老师说合同负债的计税基础为0,怎么这道题说合同负债的计税基础是400,求解,谢老师! 同学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这道题目和您提到的马老师讲义的情况看似矛盾,但其实是因为税法对预收账款的税务处理不同,导致计税基础的计算不同。我们需要区分以下两种税务处理方式: 1. 税法规定预收款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本题的情况) -会计处理:预收400万元,计入“合同负债”,不确认收入(因为服务未完成)。 -税务处理:税法也认为这400万元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即当期不交税),但未来确认收入时,税法也不允许税前扣除(即未来计税时可扣除金额=0)。 - 账面价值 = 400万元 - 未来可税前扣除金额 = 0(因为未来收入全额纳税,不能扣除) 所以计税基础 = 400 - 0 = 400万元 结论:账面价值(400)= 计税基础(400),无暂时性差异。 --- 2. 税法规定预收款需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马老师讲义的情况,如房地产企业) -会计处理:预收400万元,会计上计入“合同负债”,不确认收入。 -税务处理:税法要求当期就全额纳税(即400万元已交税),但未来会计确认收入时,税法不再征税(即未来可全额扣除400万元)。 - 账面价值 = 400万元 - 未来可税前扣除金额 = 400万元(因为未来收入不重复征税) 所以计税基础 = 400 - 400 = 0万元 结论:账面价值(400)> 计税基础(0),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 3为什么本题计税基础是400,而马老师案例是0? -本题:税法当期不征税,但未来也不让扣除,所以计税基础=账面价值(400)。 -马老师案例(如房地产):税法当期征税,但未来允许扣除,所以计税基础=0。 专业指导-小钰老师 2025-04-21 13:43 65次浏览 精华 老师,这个题目我有两处不太理解。1.敏感性资产占比销售收入是40%,没有说敏感性负债,就默认为0吗?2.留存利润的增加的计算公式不是很理解。营业净利润加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算出来净利润为啥还乘以1-25%,在乘以1-20%,然后减去2500*0.2股利发放,思路不是很清晰,不明白,麻烦老师解答,谢谢。 您好。很高兴能够为您回答问题! 问题1:敏感性负债的默认情况 题目只给了敏感性净资产占销售比重为40% ,没提敏感性负债相关信息时,不是说敏感性负债默认为0 。这里“敏感性净资产占销售比重” ,本身就已经是敏感性资产减去敏感性负债之后,再和销售收入对比得到的比例了。所以不用再单独考虑敏感性负债是多少,直接用这个40% 去计算增加的敏感性净资产就行。 问题2:留存收益增加的计算公式理解 1. 乘以(1 - 25%)的原因:营业利润加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得到的是利润总额,不是净利润。利润总额要交企业所得税,税率是25% ,交完税剩下的才是净利润。所以要乘以(1 - 25%),把利润总额换算成净利润 。 2. 乘以(1 - 20%)的原因:公司股利政策是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除了每股固定发0.2元,还要额外发当年净利润的20% 。那么剩下能留存下来的,就是净利润的(1 - 20%) 。 3. 减去2500×0.2的原因:2500是股数,0.2是每股发放的固定股利。这部分是不管公司盈利多少,都要固定发出去的股利,发出去的股利就不能留存下来了,所以要从前面算出来的能留存的利润里减掉 。 祝您学习愉快! 一切顺心~ 专业指导-王辰老师 2025-04-26 08:22 27次浏览 精华 老师你好,1题中的(2)小题“甲公司2023年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800*200%=1600(万元)”这个用200%计税,怎么2题中的(2)小题用:”甲公司2022年应纳税所得额=600-300*100%-400*200%/10/12=293.33(万元)“这个用300*100%。这两个税前扣除加计200%和100%怎么区分?谢谢!!!! 税法规定企业费用化的研究开发支出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加计 100%税前扣除,所以费用化支出 300 万元可加计扣除 300 万元。 专业指导-燕子老师 2025-04-17 06:07 146次浏览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立即提问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