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答疑中心 / 详情
24次浏览
相关问题讨论
请问老师三个问题:1.结转成本是成本增加还是成本减少?2.其他业务成本哪边表示增加哪边表示减少?3.是特别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所有损益类的科目应记的借方和贷方都一样吗?还有有借方表示增加的,有贷方表示增加的?是这样的话怎样区分? 结转成本是把资产类科目转入到成本之中,比如借 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 此时其他业务成本这个损益类科目增加,资产减少,损益类科目借贷方向不一致,成本费用类是借增贷减,收入利得类是借减贷增 借增贷减: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 借减贷增: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 专业指导-彬彬老师 2025-11-26 13:58 30次浏览 老师手续费放投资收益讲的听是听了,不理解为啥属于投资收益,老师讲的是听了不理解 为了让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纯粹反映“市场价”,所以把手续费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这样后续的价格波动才能被清晰记录。 你用100元买入股票,支付1元手续费。 如果计入成本:资产账面价值是101元。第二天市价还是100元,但你却要记录1元的“亏损”。 直接计入投资收益:资产账面价值是100元(市价)。第二天市价100元,账面不变。那1元手续费在买入时已直接冲减了当期利润。 这样,资产的账面价值始终等于市价,盈亏一目了然。 专业指导-娜娜老师 2025-11-26 13:56 25次浏览 本年利润科目月末有余额吗 本年利润科目月末通常有余额,年末才无余额 专业指导-铮铮老师 2025-11-26 13:55 15次浏览 限额领料单和收料单的区别 限额领料单用于多次领用材料(控制在限额内)属于自制累计原始凭证,收料单用于材料验收入库(一次填制且使用一次)属于自制一次原始凭证 专业指导-彬彬老师 2025-11-26 11:58 12次浏览 老师好,请问公司承担的四险一金是不是不交企业所得税?个人承担的三险一金也不交个人所得税,对吗? 是的,具体如下: 一、企业所得税角度(公司承担的“四险一金”) 公司为员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即“四险”)以及住房公积金(“一金”),在符合规定的范围内(比如不超过国家规定的缴费比例和基数),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相当于这部分支出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个人所得税角度(个人承担的“三险一金”) 个人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即“三险”)以及住房公积金(“一金”),在规定的缴费比例和基数内,属于个人所得税的税前扣除项目,也就是说这部分金额可以从个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之后再计算个人所得税,相当于这部分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专业指导-燕子老师 2025-11-26 11:58 26次浏览 假如,出售包装物,未取得货款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如果出售原材料,未取得价款分录 借应收账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上面两笔分录对了吗?如果对了,为什么原材料用应收账款,而包装物用其他应收款? 不管是出售原材料还是包装物,本质都是企业的日常经营相关的销售行为,对应的应收款项都应该用应收账款科目——这个科目专门核算日常经营活动中,因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产生的应收未收款项。 ​ 而其他应收款是用来核算非经营活动的应收款,比如员工借支、应收的赔款/罚款这类和日常销售无关的款项。 正确的分录是都用应收账款 两者的应收科目是一致的,不用区分原材料和包装物。 专业指导-小亚老师 2025-11-26 11:55 32次浏览
相关精华答疑
精华 您好,我想问下:公允价值是市场价么? 公允价值不完全等于市场价,不过大部分情况下可以把活跃市场的市场价当作公允价值的核心参考。 简单来说,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它有几个关键特点: 如果存在活跃、有序的市场(比如公开交易的股票、标准化商品),这时的市场价就是最直接的公允价值。 ​如果没有活跃市场,就需要用估值技术(比如类似资产的价格调整、现金流折现等)来确定,这时候公允价值就不是现成的市场价了。 所以市场价是公允价值的常见表现形式,但公允价值的范围比单纯的市场价更广。 专业指导-小亚老师 2025-11-26 11:22 25次浏览 精华 资费成的费,是不是损益类,是不是财务费用借增贷减 财务费用属于损益类科目,其记账规则是借增贷减: 发生利息支出、手续费等财务费用时,借记 “财务费用”; 取得利息收入等冲减财务费用时,贷记 “财务费用”。 专业指导-铮铮老师 2025-11-24 13:16 82次浏览 精华 本来就是少了8.9,只是记错了,用9.8减去8.9,不是还多了0.9吗? 同学,早上好~ 提取现金这个业务,正确的记账应该是银行存款减少8.9万元(因为从银行取了8.9万现金,银行存款就少了这么多)。 但会计人员错误地记成了减少9.8万元(相当于把银行存款多减了 9.8 - 8.9 = 0.9 万元)。 那站在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角度,原本余额是300万,因为错误记账,多减了0.9万,所以得把这多减的0.9万“加回来”,这样才能还原到正确的余额变化上~ 简单说就是:错误记账导致银行存款日记账少计了0.9万,所以要调增0.9万~ 这样是不是就清楚啦~ 专业指导-燕子老师 2025-11-25 08:44 74次浏览 精华 双倍余额递减法为什么要×2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加速折旧法,其核心是折旧率为 “年限平均法折旧率的 2 倍”,以此实现前期折旧多、后期折旧少的加速折旧效果。年限平均法的年折旧率 = 1 / 预计使用年限(不考虑净残值)。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年折旧率 = 2 / 预计使用年限,这就是 “×2” 的由来。以例题为例,预计使用年限为 5 年,年限平均法的年折旧率为 1/5 = 20%,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年折旧率则为 20%×2 = 40%,因此第一年折旧额 = 期初账面净值(50 万)×40% = 50×2/5 = 20 万,这就解释了公式中 “×2” 的逻辑。 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1-24 19:22 34次浏览 精华 老师,选项d应该怎么理解 同学,咱们可以这么想:存货跌价准备是为存货“贬值”预先计提的“减值款”。当商品卖出、结转销售成本时,这笔预先计提的“减值款”得跟着一起核销。比如某商品成本100,之前提了10的跌价准备(实际认可的成本是90),现在把它卖了,结转成本时就得把这10的跌价准备也转掉,这样才能准确算出这笔销售的实际成本。所以结转商品销售成本的同时,要转销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保证成本核算准确。 专业指导-王辰老师 2025-11-21 15:32 71次浏览 精华 老师,这道题为什么不用价税分离 因为计入成本的金额都是不含税的金额,且题目中没有给出增值税税率,也明确表示不考虑其他因素,默认为已经剔除了增值税,考试中如果需要考虑增值税会给出税率或者明确是否为含税价格,类似题目默认为不含税价格哦 专业指导-彬彬老师 2025-11-21 17:07 48次浏览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立即提问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