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答疑中心 / 详情
发布于2025-11-26 12:00:0123次浏览
相关问题讨论
限额领料单和收料单的区别 限额领料单用于多次领用材料(控制在限额内)属于自制累计原始凭证,收料单用于材料验收入库(一次填制且使用一次)属于自制一次原始凭证 专业指导-彬彬老师 2025-11-26 11:58 12次浏览 老师好,请问公司承担的四险一金是不是不交企业所得税?个人承担的三险一金也不交个人所得税,对吗? 是的,具体如下: 一、企业所得税角度(公司承担的“四险一金”) 公司为员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即“四险”)以及住房公积金(“一金”),在符合规定的范围内(比如不超过国家规定的缴费比例和基数),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相当于这部分支出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个人所得税角度(个人承担的“三险一金”) 个人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即“三险”)以及住房公积金(“一金”),在规定的缴费比例和基数内,属于个人所得税的税前扣除项目,也就是说这部分金额可以从个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之后再计算个人所得税,相当于这部分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专业指导-燕子老师 2025-11-26 11:58 26次浏览 假如,出售包装物,未取得货款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如果出售原材料,未取得价款分录 借应收账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上面两笔分录对了吗?如果对了,为什么原材料用应收账款,而包装物用其他应收款? 不管是出售原材料还是包装物,本质都是企业的日常经营相关的销售行为,对应的应收款项都应该用应收账款科目——这个科目专门核算日常经营活动中,因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产生的应收未收款项。 ​ 而其他应收款是用来核算非经营活动的应收款,比如员工借支、应收的赔款/罚款这类和日常销售无关的款项。 正确的分录是都用应收账款 两者的应收科目是一致的,不用区分原材料和包装物。 专业指导-小亚老师 2025-11-26 11:55 32次浏览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对咱们来说相当于“分期购买”,而不是“租用”。 1. 长期待摊费用:针对的是咱们没有所有权,但又花了钱去改善的资产。 比如经营租入的设备或房子(选项D),东西不是你的,咱们花的装修费不能算成你的固定资产,所以只能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租赁期内慢慢摊销。 2. 折旧费用:针对的是咱们拥有所有权(或视同拥有)的固定资产。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选项B),虽然在法律手续上所有权可能暂时不属于咱们,但在会计和税务上,它完全视同为自己的资产。付的租金(租赁费支出)本质上是分期支付的购买款。 既然它被视作自己的固定资产,那么它的成本(包括自己支付的租赁费构成的部分)自然要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扣除,而不是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来摊销。 结论: 因为融资租赁是“视同购买”,所以相关支出走折旧渠道扣除。而长期待摊费用是针对“非自家资产”的改良支出。两者性质完全不同,所以选项B不属于长期待摊费用。 老师好 我的疑问是 AC属于企业的所有权资产,为什么是长期待摊费用 不是折旧费用 一项支出在税务上如何扣除,不只看资产所有权,更看这笔支出本身的性质是属于资本性支出还是费用性支出,以及它是否延长了资产的使用寿命或增加了其价值。 对于C(已提足折旧):这个资产在税法上已经死了(价值为0)。改建支出等于给它造了一个新的身体,这个新身体的价值需要在一个新的年限里重新开始摊销,这就是长期待摊费用。 对于A(大修理):这笔支出太大,相当于给旧资产换了一个新的心脏,显著延长了它的寿命。为了会计和税务处理的方便,不把它混进原来的资产价值里,而是单独拿出来,在剩余年限里摊销,所以也是长期待摊费用。 专业指导-小亚老师 2025-11-26 11:55 26次浏览 也就是说这1000万元,其中包含已宣告但未发放的现金股利60万元。是我们代a公司垫付给x的。就是说这60万元还是要给x,所以我们花了1000万元,但实际上买股票花了940。是这么理解吗? 对的,你理解得很准确~ 专业指导-燕子老师 2025-11-26 11:54 22次浏览 您好,我想问下:公允价值是市场价么? 公允价值不完全等于市场价,不过大部分情况下可以把活跃市场的市场价当作公允价值的核心参考。 简单来说,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它有几个关键特点: 如果存在活跃、有序的市场(比如公开交易的股票、标准化商品),这时的市场价就是最直接的公允价值。 ​如果没有活跃市场,就需要用估值技术(比如类似资产的价格调整、现金流折现等)来确定,这时候公允价值就不是现成的市场价了。 所以市场价是公允价值的常见表现形式,但公允价值的范围比单纯的市场价更广。 专业指导-小亚老师 2025-11-26 11:52 18次浏览
相关精华答疑
精华 资费成的费,是不是损益类,是不是财务费用借增贷减 财务费用属于损益类科目,其记账规则是借增贷减: 发生利息支出、手续费等财务费用时,借记 “财务费用”; 取得利息收入等冲减财务费用时,贷记 “财务费用”。 专业指导-铮铮老师 2025-11-24 13:16 61次浏览 精华 本来就是少了8.9,只是记错了,用9.8减去8.9,不是还多了0.9吗? 同学,早上好~ 提取现金这个业务,正确的记账应该是银行存款减少8.9万元(因为从银行取了8.9万现金,银行存款就少了这么多)。 但会计人员错误地记成了减少9.8万元(相当于把银行存款多减了 9.8 - 8.9 = 0.9 万元)。 那站在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角度,原本余额是300万,因为错误记账,多减了0.9万,所以得把这多减的0.9万“加回来”,这样才能还原到正确的余额变化上~ 简单说就是:错误记账导致银行存款日记账少计了0.9万,所以要调增0.9万~ 这样是不是就清楚啦~ 专业指导-燕子老师 2025-11-25 08:44 58次浏览 精华 双倍余额递减法为什么要×2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加速折旧法,其核心是折旧率为 “年限平均法折旧率的 2 倍”,以此实现前期折旧多、后期折旧少的加速折旧效果。年限平均法的年折旧率 = 1 / 预计使用年限(不考虑净残值)。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年折旧率 = 2 / 预计使用年限,这就是 “×2” 的由来。以例题为例,预计使用年限为 5 年,年限平均法的年折旧率为 1/5 = 20%,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年折旧率则为 20%×2 = 40%,因此第一年折旧额 = 期初账面净值(50 万)×40% = 50×2/5 = 20 万,这就解释了公式中 “×2” 的逻辑。 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1-24 19:22 28次浏览 精华 老师,选项d应该怎么理解 同学,咱们可以这么想:存货跌价准备是为存货“贬值”预先计提的“减值款”。当商品卖出、结转销售成本时,这笔预先计提的“减值款”得跟着一起核销。比如某商品成本100,之前提了10的跌价准备(实际认可的成本是90),现在把它卖了,结转成本时就得把这10的跌价准备也转掉,这样才能准确算出这笔销售的实际成本。所以结转商品销售成本的同时,要转销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保证成本核算准确。 专业指导-王辰老师 2025-11-21 15:32 66次浏览 精华 老师,这道题为什么不用价税分离 因为计入成本的金额都是不含税的金额,且题目中没有给出增值税税率,也明确表示不考虑其他因素,默认为已经剔除了增值税,考试中如果需要考虑增值税会给出税率或者明确是否为含税价格,类似题目默认为不含税价格哦 专业指导-彬彬老师 2025-11-21 17:07 42次浏览 精华 有些生产的半成品也可以往外售出,那么这种情况也是库存商品吗 如果半成品属于可单独对外销售的,那么结转成本时也通过库存商品结转 专业指导-彬彬老师 2025-11-21 08:19 33次浏览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立即提问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