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答疑中心 / 详情
发布于2025-11-24 13:49:5816次浏览
相关问题讨论
图片中,长期股权投资,非同控下的,用固定资产换股份,这个分录他没有考虑应交税费,我觉得他应该把应交税费表现出来,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就是第一步骤转掉全部固定资产的余额,折旧减值反向转出,差额记入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6300 累计折旧12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7500 变卖固定资产的价值这里是兑换丙公司股票 第二步骤 借长期股权投资6800+884 贷固定资产清理 68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800*百分之十三 884 第三步骤固定资产清理6800-6300=500(变卖固定资产的收入减去固定资产的清理代价)这里兑换股票 借固定资产清理 500 贷资产处置损益 500 这些分录对了吗?理解对了吗? 持有的股份和持有的股票是一回事吗,股票和股份是一回事吗 1. 分录的理解 您的思路不完全准确,理由如下: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以固定资产作为合并对价时,增值税需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因为增值税是价外税,属于合并方的付出代价)。 正确分录应为: ①转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6300 累计折旧 1200 贷:固定资产 7500 ②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含增值税): 借:长期股权投资 6800+884=7684 贷:固定资产清理 6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800×13%=884 资产处置损益 6800-6300=500 (注:你拆分的“第二、三步骤”可合并,且“固定资产清理”无需单独结转,处置损益直接在②中体现) 2. 股份与股票的关系 不是一回事: 股份:是企业的“股权份额”(比如持有丙公司80%股份,指股权比例); 股票:是股份的证券化载体(仅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中“持有丙公司的股份”,若丙是股份公司,对应的载体是股票;若丙是有限公司,则称“股权”,无股票这一形式。 专业指导-王辰老师 2025-11-24 13:54 63次浏览 这个管理费用是相当于把钱计提在里面了吗?麻烦详细解释下。还有,到1月份实际发工资时为什么又是贷银行存款而不是管理费用呢? 因为12月份工资是1月发放,但是因为它是12月份为企业服务,对应的费用应当计入到12月,所以12月计提分录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这一步相当于把钱提出来了,企业账上反映要发多少工资,到了1月发放时,因为费用已经计提过了,不需要再计提一次,所以直接发放 借 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 专业指导-彬彬老师 2025-11-24 13:53 14次浏览 这个非合并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他的入账怎么入?假如是固定资产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各种费用+增值税) 贷固定资产清理(账面价值) 资产处置损益(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固定资产清理的差额,赚了贷,亏了借) 应交税费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公允价值成以税率) 这个分录对了吗 同学你好~你的思路其实已经对了大半啦,就是有两个小细节咱们调整下就更准确啦,咱们慢慢理哈~ 首先说第一个细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成本里不含增值税哦,因为增值税是“价外税”,得单独算成销项税额,所以长投的成本应该是“你拿出去的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 + 为了投资花的那些费用(比如审计费、法律服务费)”。 第二个细节:那些投资相关的费用(像审计费这些),是你实际用银行存款付出去的,所以分录里得单独体现“银行存款”的支出~ 咱们再对应规则理清楚哈: 非合并方式取得长投的规则:初始成本就是“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比如你这题里固定资产值多少钱) + 投资相关的费用”; 固定资产处置的规则:先把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到“固定资产清理”,付出的固定资产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记“资产处置损益”(赚了贷、亏了借),增值税得按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算销项税额。 那正确的分录(假设你付了投资相关费用)应该是这样: 借:长期股权投资 (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 + 投资相关费用) 贷:固定资产清理 (你这个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资产处置损益 (固定资产公允价值 - 账面价值,要是亏了就写在借方)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固定资产公允价值 × 税率) 银行存款 (你付的那些投资相关费用,比如审计费) 专业指导-王辰老师 2025-11-24 13:50 102次浏览 如果参加工作满十年,换工作后,到新单位,是否可以按照10天的标准执行呢? 同学您好~ 已经累计工作满十年了,按规定年假标准本来就是10天的——哪怕换了新单位,这个法定的10天标准是没问题的~ 咱们国家是看“累计工作时间”的(就是你从第一份工作到现在,所有上班的总时长,不是只算在新单位的时间),只要累计满10年,年假标准就按10天来定。 不过有个小细节:刚到新单位的这一年,新单位给安排的年假,得按在这个单位剩下的日历天数折算(比如年中才入职,就按剩下的月份算),但折算的基础是按10天这个标准来的,不是重新按新单位的工作时间算哈。 专业指导-王辰老师 2025-11-24 13:50 20次浏览 老师您好 请问 销项税额 为什么加上转出的进项税额 进项税额已经转出了 不就没关系了吗 进项税额是企业原本可以抵扣的税额(相当于“减少应交增值税”的金额),但“进项税额转出”是指这些进项税不能抵扣了,需要把之前“扣减的金额加回来”。 举个例子: 假设你本来有100元进项税(能抵扣,少交100),但后来有20元进项税不符合抵扣条件(要转出),相当于“原本能少交的100元,现在只能少交80元”,所以应交增值税要把这20元加回来。 应交增值税 = 销项税额 - (进项税额 - 进项税额转出) (展开后就是:销项税额 + 进项税额转出 - 进项税额) 所以“加进项税额转出”,是因为它代表“原本能抵扣的进项税,现在不能抵了,要补回来”,最终会增加应交的增值税,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1-24 13:49 23次浏览 老师,贴现这里什么事符合终止条件,什么是不符合 当企业转移了票据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时,可终止确认应收票据。 当企业保留了票据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时,不满足终止确认条件。 专业指导-鱼儿老师 2025-11-24 13:48 21次浏览
相关精华答疑
精华 老师您好,a选项有点迷糊,不太懂账面价值为什么不变。 我的理解是: 计提时: 坏账准备(增加20),所以账面价值也减少了20; 实际发生坏账时: 坏账准备(减少20),账面余额(减少20),而结合前面的计提,坏账准备一增一减相当于不变,只有账面余额减少了20,所以账面价值一共只减少了20,计提时和实际发生坏账时账面价值不变。 是我理解的意思吗? 你的理解是对的!核心是“实际发生坏账时,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和坏账准备同时等额减少”: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 = 账面余额 - 坏账准备 1️⃣计提坏账时:坏账准备增加20 → 账面价值=余额 -(原坏账+20)→ 减少20 ​ 2️⃣实际发生坏账时:余额减少20,坏账准备也减少20 → 账面价值=(余额-20)-(原坏账+20-20)= 余额-20 - 原坏账 → 和“计提后、发生坏账前”的账面价值(余额 - 原坏账 -20)是一样的,所以发生坏账时账面价值不变。 专业指导-燕子老师 2025-11-19 20:46 238次浏览 精华 不理解 选项A:会计信息是公开透明的,比如利润、资产这些数据能让股东盯着管理层有没有乱花钱、瞎决策,相当于给管理层上了“监控”,自然能约束行为、提高治理效率,这个是对的。 ​选项B:债权人(比如银行)要判断要不要借钱给公司,得看会计信息里的资产够不够还债、利润能不能还利息,这些信息能帮他们做决定,这个也是对的。 ​选项C:会计信息是降低市场运作成本的——比如投资者不用花大价钱去查公司底细,看公开的会计信息就够了,不是“提高”成本,所以这个错。 ​选项D:会计准则是先制定出来,会计信息是按准则算出来的,反过来会计信息不是制定准则的依据,这个也不对。 简单说,会计信息的核心作用是让信息更透明、帮大家做决策、约束管理者,而不是提高成本或者当准则的依据。 专业指导-小亚老师 2025-11-20 16:16 60次浏览 精华 老师,这些公式要把它纯背下来吗 刚接触会计需要先记忆下来,到后期学到各类科目的具体计量时,这个公式就会充分理解了,如果您刚开始学,建议先强化记忆哦 专业指导-彬彬老师 2025-11-18 16:56 160次浏览 精华 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第一年从7月开始计提折旧,为什么下面解析那里,算出第一年折旧额不除以2呢? 这是因为解析里的计算已经默认按“年度”而非“自然月度”来计算折旧(也就是“会计年度折旧”,从2020年7月到2021年6月作为第一个折旧年度、2021年7月到2022年6月作为第二个折旧年度),所以不需要额外除以2。 1. 生产线2020年6月30日达到可使用状态,第一个折旧年度是2020.7–2021.6,折旧额=200×2/5=80万元(覆盖完整12个月); 2. 第二个折旧年度是2021.7–2022.6,折旧额=(200-80)×2/5=48万元(同样覆盖完整12个月); 3. 到2022年6月30日(更新改造时点),累计折旧=80+48=128万元,账面价值=200-128=72万元,和解析结果一致。 这种按“折旧年度”计算的方式,会直接用完整年度的折旧额,所以不需要拆分半年。 专业指导-小亚老师 2025-11-18 17:02 65次浏览 精华 那其他选项可以说一下对于是什么吗 A. 坚持诚信,守法奉公 → 对自己(自律) B. 坚持准则,守责敬业 → 对工作(履职) C. 坚持学习,守正创新 → 对未来(发展) D. 忠于职守,尽心尽力 是 B选项(履职要求) 的具体表现。 专业指导-娜娜老师 2025-11-18 17:50 63次浏览 精华 现金股利是什么?给投资者发放现金股利,那投资者不应该是拿到钱了吗?为什么所有者权益会减少? 现金股利是上市公司以现金形式向股东分配的利润,简单说就是公司赚了钱,拿出一部分以现金的方式分给股东(投资者)。 因为现金股利是从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具体是未分配利润)”里拿出来的—— 公司的“未分配利润”属于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当公司发放现金股利时,相当于把这部分利润分给了股东,公司自己的“未分配利润”会减少,进而导致所有者权益总额减少。我们是站在公司的立场账务处理的,是发放的一方,不是取得方,因为题目写的宣告,也就是宣告方 举个例子: 公司原本有100万未分配利润(属于所有者权益),现在给股东发10万现金股利,发完后公司的未分配利润变成90万,所有者权益就少了10万;而股东拿到的10万是“自己从公司分到的钱”,不是公司的资产/权益了。 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1-19 11:01 75次浏览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立即提问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