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成本包括哪些具体科目?营业成本包含管理费用吗?
一、营业成本的构成及科目范围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规定,营业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主要包括以下科目:
主营业务成本:直接与核心业务相关的成本,如制造业的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商贸企业的商品采购成本等。
其他业务成本:与次要经营相关的支出,如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销售材料的成本等。
营业税金及附加:消费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注:2016年全面营改增后,营业税已取消)。
特殊行业成本:如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成本、建筑施工合同的履约成本等。
二、管理费用的定义与归属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包括:
行政管理部门薪酬、办公费、差旅费
业务招待费、咨询费、诉讼费
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等
关键区别:
性质不同:营业成本是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支出,而管理费用是间接的期间费用。
核算科目不同:营业成本通过“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科目归集;管理费用单独列示在利润表中。
对利润的影响:营业成本直接影响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而管理费用影响营业利润(毛利-期间费用)。
三、常见误解与风险提示
误区一:将管理费用误计入营业成本
后果:虚增毛利率,扭曲产品盈利能力分析。例如,若将50万元管理费用错误归类为营业成本,毛利将变为150万元(500-350),导致管理层误判成本控制效果。
实务建议:严格区分费用性质,参考《企业会计准则——费用》的确认标准。
误区二:忽略行业特殊性
例如,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判断资本化或费用化,若错误费用化可能虚增管理费用。
四、总结与建议
会计处理依据:始终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核心,结合行业特点(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对施工企业的特殊规定)。
税务联动:企业所得税汇算时,营业成本可全额税前扣除,而管理费用中的业务招待费需按60%与营业收入5‰孰低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43条)。
管理应用:通过成本费用分析优化资源配置,例如利用“本量利分析”区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管理费用不属于营业成本,两者在核算逻辑和报表列示上存在本质差异。正确区分有助于提升财务信息质量和决策有效性。
免责声明:本文为会计政策解读、考试指南及实务案例分享,不替代官方文件或执业建议。因政策时效性及实务差异,请以财政部最新文件及专业判断为准。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或Ctrl+D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