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师《税法二》科目怎么高效备考?有哪些学习技巧?
一、税务师《税法二》科目特点与核心章节
《税法二》是税务师考试的核心科目之一,主要考核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国际税收、印花税等税种的法律规定及实务应用。根据历年考试分值分布:
企业所得税(40%-45%分值):重点包括收入确认、扣除项目、税收优惠、资产税务处理等。
个人所得税(30%-35%分值):综合所得、经营所得、分类所得的计税规则及专项附加扣除。
国际税收(10%-15%分值):非居民企业税收、税收抵免、协定条款等。
印花税等小税种(10%分值):征税范围、税率及优惠政策。
二、税务师《税法二》分阶段备考策略
基础阶段(4-6个月)
教材+课程结合:以官方教材为主,配合网课梳理框架(如企业所得税的“收入-扣除-优惠”逻辑链)。
笔记整理:用思维导图归纳各税种核心要素(如个人所得税的7项专项附加扣除标准)。
强化阶段(2-3个月)
真题训练:近5年真题至少做3遍,分析命题规律(如企业所得税常考纳税调整项)。
案例积累:通过实务案例理解政策(如个人股权转让中原值确认的争议点)。
冲刺阶段(1个月)
模拟考试:限时完成模拟卷,训练答题速度(选择题平均每题1.5分钟)。
错题复盘:针对易错点专项突破(如国际税收中的“受益所有人”判定)。
考前密训营+押题:可参加之了课堂税务师考前密训营及押题直播等。
三、税务师《税法二》真题运用技巧
选择题:关注“绝对化表述”陷阱(如“一律”“必须”等词语常为错误选项)。
计算题:分步骤得分,即使结果错误,公式正确也可得部分分数。
四、税务师《税法二》备考常见误区与规避方法
误区1:忽视小税种
印花税虽分值低,但考点固定(如借款合同按0.05‰贴花),易拿分。
误区2:死记硬背政策
通过对比理解差异(如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公益性捐赠扣除比例”不同)。
误区3:忽略实务衔接
结合税收新政(如2025年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调整)。
五、总结与资源推荐
资料推荐:
教材:《税法二》官方教材+《之了课堂税务师奇兵制胜》。
工具:国家税务总局官网“政策解读”栏目。
心理调节:每周设定小目标(如完成1个税种框架),避免考前焦虑。
免责声明:本文为会计政策解读、考试指南及实务案例分享,不替代官方文件或执业建议。因政策时效性及实务差异,请以财政部最新文件及专业判断为准。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或Ctrl+D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