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项A,重组债权账面余额大,将来应收小才可能有损失;选项D,修改债务条件债权人放弃部分债权会构成损失,该损失首先抵减坏账准备,如果坏账准备足够大就不会再有重组损失,所以选项D正确,选项C不对。

永恒公司(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经分析,债务重组日该项或有应付金额符合确认负债的条件,应确认为预计负债。
预计负债=400×(8%-5%)=12(万元)
2016年12月31日进行债务重组:
借:应付账款500
贷:应付账款一一债务重组400
预计负债12
营业外收入一一债务重组利得88(2分)
2017年12月31日支付利息:
借:财务费用20
贷:银行存款20(1分)
2018年12月31日还清债务:
借:应付账款一一债务重组400
财务费用20
预计负债一一债务重组12
贷:银行存款432(2分)
如果2017年永恒公司编制的利润表表明未实现盈利,则永恒公司2018年12月31日偿还债务的会计处理为:
借:应付账款一一债务重组400
财务费用20
贷:银行存款420(1分)
借:预计负债12
贷:营业外收入12(1分)
知了公司(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2016年12月31日进行债务重组:
借:应收账款一一债务重组400
坏账准备50
营业外支出一一债务重组损失50
贷:应收账款500(2分)
2017年12月31日收到利息:
借:银行存款20
贷:财务费用20(1分)
2018年12月31日收回欠款:
借:银行存款432
贷:应收账款400
财务费用20
营业外支出12(1分)
如果2017年永恒公司编制的利润表表明未实现盈利,则知了公司2018年12月31日收回欠款的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420
贷:应收账款400
财务费用20(1分)

选项A,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原股权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新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而选项A表述的“各单项交易的总成本”,指的就是每次交易成本的简单相加,并没有体现出原股权的公允价值和新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所以,A选项不正确;选项C,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被购买方在企业合并后仍持续经营的,如购买方取得被购买方100%股权,被购买方可以按合并中确定的有关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调账,其他情况下被购买方不应因企业合并改记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所以,C选项不正确;选项D,不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处置子公司的部分投资,属于权益性交易,合并财务报表中不应确认损益,故该差额应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所以,D选项不正确。
提示:C选项说的是被购买方的个别报表中的会计处理,而不是合并报表中的处理。

事业单位收到取得债券投资时实际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时,在财务会计中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利息”科目;同时在预算会计中借记“资金结存——货币资金”科目,贷记“投资支出”等科目,选项B错误。

甲公司采用净额法对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具体会计分录如下:
2021年3月1日,收到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1000
贷:递延收益1000
2021年3月31日:
(1)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1200
贷:银行存款1200
借:递延收益600
贷:固定资产600
(2)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借:递延收益5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50
2021年4月30日,计提设备折旧的会计处理: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1200-600)÷10÷12]5
贷:累计折旧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