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不定项选择题]下列有关诉讼时效中断认定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若乙欠甲8万元,丙欠乙10万元,甲对丙提起代位权诉讼,则甲的行为导致乙对丙的债权诉讼时效中断
  • B.若甲、乙因共同侵权而需连带赔偿受害人丙10万元,丙要求甲承担8万元,则丙的行为导致丙对甲和乙的债权诉讼时效均中断
  • C.若甲欠乙10万元货款到期未还,乙要求甲先清偿8万元,则乙的行为仅导致乙对甲的8万元债权诉讼时效中断
  • D.若乙欠甲10万元借款到期未还,后因资金紧张向甲请求延期3个月还款,则甲对乙的10万元债权诉讼时效因乙的延期请求而中断
  • E.若乙欠甲10万元,甲将该债权转让给丙,则自甲、丙签订债权转让协议之日起,甲对乙的10万元债权诉讼时效中断
答案解析
答案: A,B,D
答案解析:选项A,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的,应当认定对债权人的债权和债务人的债权均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选项B,对于连带债权人、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权人、连带债务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选项C,权利人对同一债权中的部分债权(8万元)主张权利,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及于剩余债权(2万元),但权利人明确表示放弃剩余债权的情形除外;选项D,义务人作出分期履行、部分履行、提供担保、请求延期履行、制定清偿债务计划等承诺或者行为,诉讼时效期间中断;选项E,债权转让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起中断。
立即查看答案
本题来源:2019年税务师《涉税服务相关法律》真题
点击去做题
拓展练习
第1题
[单选题]

下列物权变动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是(  )。

  • A.甲将其收藏的字画出售给乙
  • B.甲将其新能源汽车赠与好友乙
  • C.甲在其宅基地上建成一幢楼房
  • D.甲将一套机器设备质押给乙用来作借款合同担保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选项B,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单选题]

下列有关诉讼时效期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商品“保质期”属于诉讼时效期间
  • B.当事人不可以自行约定诉讼时效期间
  • C.法律规定的少缴税款的追征期限属于诉讼时效期间
  • D.法律规定的多缴税款的退还期限属于诉讼时效期间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选项A,诉讼时效的适用对象为一般债权请求权;选项C、D,《税收征管法》中规定的多缴税款的退还期限和少缴税款的追征期限,性质上均属于除斥期间,期间届满,纳税人的退税权、税务机关的追征权即消灭。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不定项选择题]

甲向乙借款,并将其1辆电动三轮车出质给乙。在质押期间,为向丙借款,乙擅自以所有权人的身份将该三轮车出质给不知情的丙,丙欠丁借款到期,丁多次催讨未果。某日,丁趁丙不在家,将该三轮车偷偷骑走。之后向丙声称:“如不还借款,就以三轮车抵债”。下列有关三轮车占有的性质及效力的说法中,符合物权法律制度规定的有(  )。

  • A.丙可基于占有返还请求权请求丁返还三轮车
  • B.丙可基于物权请求权请求丁返还三轮车
  • C.乙因甲的出质而善意占有三轮车
  • D.丁对三轮车的占有属于恶意占有
  • E.丁基于对三轮车的占有而取得留置权
答案解析
答案: A,B,D
答案解析:选项A、B,丙已基于善意取得而取得了该三轮车的质权,丙对三轮车的占有属于有权占有,而丁属于无权占有,故丙有权基于占有返还请求权或物权请求权,请求丁返还三轮车;选项C、D,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的大前提是无权占有,而乙属于有权占有,故谈不上善恶意的问题。丁属于无权占有并且明知无占有的权源依然强行占有,构成恶意占有;选项E,留置权的前提是合法占有,而丁属于非法占有。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不定项选择题]

根据法律、法规以及规章规定,属于税务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案件包括(  )。

  • A.对税务机关作出的非正常户认定行为不服申请复议的案件
  • B.对甲税务机关向乙税务机关发出已证实虚开通知单行为不服申请复议的案件
  • C.对税务机关不予退还多缴税款行为不服申请复议的案件
  • D.对税务机关通知出入境管理机关阻止出境行为不服申请复议的案件
  • E.对税务机关核定应纳税额行为不服申请复议的案件
答案解析
答案: A,C,D,E
答案解析:选项B,不属于税务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组合题]

丘佛市万亿公司于2010年12月20日成立并办理了税务登记,属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汪某,主要从事玻璃制品销售。2015年至2016年期间,万亿公司与税收管理员陈某相互勾结,部分销售收入不开具发票。不按规定入账,未申报纳税。另一税收管理员任某对此知情。任某在接受万亿公司2000元红包后,对万亿公司未申报纳税一直放任不管。2017年12月,税务局检查发现:2015年度,万亿公司瞒报销售收入580万元,逃避缴纳税款110万元,占该公司2015年度应纳税款总额的24%;2016年度,万亿公司瞒报销售收入758万元,逃避缴纳税款142万元,占该公司2016年度应纳税款总额的42%。税务局依法决定追缴,万亿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汪某拒不补缴上述税款。
另查明,汪某于2015年1月2日因犯危险驾驶罪被法院判处拘役1个月,缓刑2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
公安机关立案后,万亿公司缴清了上述税款及滞纳金。汪某被逮捕后如实供述,同时表示:税务局决定追缴时,万亿公司已濒临破产、无补缴能力,并非故意拒不补缴。
检察机关对万亿公司及汪某以逃税罪提起公诉。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选项A、D和E,如果税务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收受纳税人财物,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的,应当以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1)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任某)如果知道某人在逃税,出于某种私利而佯装不知,对逃税行为采取放任态度,因此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的,应认定构成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选项E);(2)2000元未达到受贿罪的起刑标准,不构成受贿罪(选项D)。选项B、C,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陈某),如果与逃税人相互勾结,“故意”不履行其依法征税的职责,不征或少征应征税款的,应该将其作为逃税罪的共犯论处。
[要求2]
答案解析:选项A、B和C,单位犯罪主体,是指为谋取本单位的非法利益,由单位负责人或者经集体讨论决定,实施了《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属于《刑法》明文规定的单位犯罪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本题中,万亿公司实施了逃税行为,属于单位犯罪,构成逃税罪的主体。选项E,纳税人在公安机关立案后再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或者接受行政处罚的,不影响刑事责任的追究。
[要求3]
答案解析:逃税罪立案追诉的其中一个标准: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10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10%以上,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应予立案追诉。本题中,“选项A+选项B”的表述和“选项A+选项C”的表述都满足逃税罪的起刑标准。
[要求4]
答案解析:选项A、B和C,(1)一般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本题中汪某是被逮捕后,如实供述,不属于自动投案;(2)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案件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本题中汪某不存在上述情形。选项D、E,(1)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之一要求:前罪被判处的刑罚和后罪应当判处的刑罚都必须是“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本题中,汪某因犯危险驾驶罪被法院判处拘役,不属于有期徒刑,故不属于一般累犯。(2)特别累犯,是指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的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情况。汪某也不属于特别累犯。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