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18年6月购入设备,应从7月开始计提折旧;2018年—2020年末,合计应计提30(12×2+6)个月的折旧。
截至2020年末,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10000-500)/(10×12)×30=2375(万元),选项A当选。
(2)2020年末,该设备应确认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7625-3000=4625(万元),选项B当选。
(3)2021年起,计提减值后应按照新的账面价值、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确认应计提的折旧额。
2021年,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3000-50)/5=590(万元),选项C当选。
(4)2021年末,该设备的账面价值=10000-2375-4625-590=2410(万元),选项D不当选。
【知识链接】
(1)固定资产当月增加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折旧。
(2)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该生产设备更新改造前的账面价值=1 800-1 800/10×3=1 800-540=1260(万元)
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900-900/10×3=630(万元)
该生产设备更新改造完成后的账面价值=1 260-630+1 200=1830(万元)
【解题思路】
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或改扩建业务,计算改造完成后的入账金额,解题思路是“以旧换新”。
首先,计算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前的账面价值;
然后,计算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
最后,改造完成后的固定资产入账金额=更新改造前账面价值-被替换部分账面价值+可资本化的更新改造支出。
①将设备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
借:在建工程1 260
累计折旧540
贷:固定资产1 800
②扣除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
借:营业外支出630
贷:在建工程630
③购入工程物资:
借:工程物资1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56
贷:银行存款1 356
④发生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借:在建工程1 200
贷:工程物资1 200
⑤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1 830
贷:在建工程1 830
2021年该生产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1 830×2/5×6/12= 366(万元)
【知识链接】
(1)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时,应停止计提折旧。
(2)经过改造的固定资产,应按照改造后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A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饮料生产线改扩建后生产能力大大提高,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改扩建的支出金额也能可靠计量,因此该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应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2)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两年间,每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借:制造费用9.7[60×(1-3%)/6]
贷:累计折旧9.7
(3)2020年12月31日,将该生产线的账面价值40.6万元(60-9.7×2)转入在建工程
借:在建工程——饮料生产线40.6
累计折旧19.4
贷:固定资产——饮料生产线60
(4)扣减原设备账面价值
借:营业外支出2
贷:在建工程2
(5)发生改扩建工程支出
借:工程物资2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73
贷:银行存款23.73
借:在建工程——饮料生产线 31.4
贷:工程物资21
应付职工薪酬 10.4
(6)2021年4月30日,生产线改扩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转为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饮料生产线(40.6-2+31.4)70
贷:在建工程——饮料生产线 70
(7)2021年4月30日,转为固定资产后,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应计折旧额=70×(1-4%)=67.2(万元);
月折旧额=67.2/(7×12)=0.8(万元);
2021年5月至12月共计8个月,应计提的折旧额为6.4万元(0.8×8)。
借:制造费用6.4
贷:累计折旧 6.4
2022年至2027年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9.6万元(0.8×12)。
借:制造费用9.6
贷:累计折旧9.6
2028年1月至4月共计4个月,应计提的折旧额为3.2万元(0.8×4)。
借:制造费用3.2
贷:累计折旧3.2
【知识链接】
本题易混点为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账面净值、账面余额的区分。
(1)资产的账面余额 = 原值 ;
(2)资产的账面净值 = 原值 - 累计折旧 / 累计摊销 ;
(3)资产的账面价值 = 原值 - 累计折旧 / 累计摊销 - 资产减值准备。

选项A不当选: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如果存在发生减值的迹象,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选项B、C、D当选:《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










或Ctrl+D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