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税金额如何算不含税金额?实例解析说明

来源:之了课堂
2025-06-03 16:51:09

大家在日常开具发票的时候,肯定会涉及到含税金额和不含税金额这两种。正确了解和计算两者,对于大家正常开展工作来说还是很重要的。那么,到底含税金额如何算不含税金额?接下来,之了君给大家通过实例来进行解读。

含税金额如何算不含税金额?实例解析说明

一、含税金额如何算不含税金额

不含税金额的计算公式为:不含税金额=含税金额÷(1+适用税率)

增值税的税率及适用范围需结合最新政策确定,以下为常见税率及对应场景:

(1)13%的税率:适用于纳税人销售货物、劳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或者进口货物(不含适用9%税率的农产品、自来水等特殊项目)。例如:一般纳税人销售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

(2)9%的税率:适用于纳税人销售交通运输、邮政、基础电信、建筑、不动产租赁服务,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以及销售或进口特定货物,如粮食、食用植物油、自来水、天然气、居民用煤炭制品、图书、农机、饲料、农药等。

(3)6%的税率:适用于纳税人销售现代服务、生活服务、无形资产及增值电信服务(需排除适用9%税率的服务类型)。例如:企业管理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等。

(4)0%的税率(免税):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劳务或者境内单位和个人发生的跨境应税行为(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实例解析】

实例(1):税率13%

若不含税金额为100元,则:

含税金额=100×(1+13%)= 113元

税额=100×13%= 13元

实例(2):税率9%

若含税金额为109元,则:

不含税金额=109÷(1+9%)= 100元

税额=100×9%= 9元

二、已知不含税金额和税率,如何求含税金额

含税金额=不含税金额×(1+税率)

含税金额=不含税金额+税额

注:小规模纳税人计算时,公式中的“税率”需替换为“征收率”(如3%、5%)。

价税分离的核心逻辑:增值税属于价外税,计算时需将含税金额中的税额剥离,还原为不含税销售额。这一操作常见于发票开具、纳税申报、成本核算等场景,确保税款计算准确。

含税金额换算不含税金额的操作,之了君已经给大家分析如上。知识点理解起来并不是很困难,关键还是在于大家日常业务工作开展的时候,结合具体税率和业务类型熟练应用。如果有其他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大家及时到之了课堂来学习,获取更系统的财税知识与实操指导。

实操问答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