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公司在报告期内处置子公司以及业务,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不应当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本题表述正确。



2023年2月1日,甲公司取得A商品的初始入账价值=95+5=100(万元)。(1分,答对“100万元”得1分,答对“100”未带金额单位得0.5分)
2023年2月1日,甲公司取得A商品的单位成本=100/2000=0.05(万元)。(1分,答对“0.05万元”得1分,答对“0.05”未带金额单位得0.5分)
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2.8
贷:银行存款112.8(1分)
借:发出商品25
贷:库存商品25(2分)
借:银行存款24.86
贷:主营业务收入2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86(1分)
借:主营业务成本20
贷:发出商品20(1分)
2023年5月1日,确认A商品销售收入并结转成本:
借:银行存款904
贷:主营业务收入720
预计负债8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4(1分)
借:主营业务成本540
应收退货成本60
贷:库存商品600(1分)
2023年5月31日,重新估计退货率:
借:预计负债40
贷:主营业务收入40(1分)
借:主营业务成本30
贷:应收退货成本30(1分)
2023年6月30日,实际发生销售退回:
借:预计负债40
主营业务收入8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24
贷:银行存款54.24 (2分)
借:库存商品36
贷:应收退货成本30
主营业务成本6(1分)
2023年8月25日,甲公司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账款40
贷:库存商品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29
其他收益5.71(2分)
①2023年12月31日,甲公司A商品成本=40万元。
②2023年12月31日,甲公司A商品的可变现净值=38-2=36(万元)。
③2023年12月31日,由于甲公司A商品的成本40万元大于其可变现净值36万元,发生减值,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40-36=4(万元)。(1分,答对“4万元”得1分,答对“4”未带金额单位得0.5分)
④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4
贷:存货跌价准备4(1分)

2021年12月20日,结算建造价款:
借:在建工程——A研发中心800
——B销售部门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90
贷:银行存款1090(2分)
2021年12月25日,支付监理费:
借:在建工程——待摊支出10
贷:银行存款10(2分)
A研发中心应分摊的工程监理费=10×800/(800+200)=8(万元)(1分,答出“8万元”得1分,答出“8”未带金额单位得0.5分)
B销售部门应分摊的工程监理费=10×200/(800+200)=2(万元)(1分,答出“2万元”得1分,答出“2”未带金额单位得0.5分)
借:在建工程——A研发中心8
——B销售部门2
贷:在建工程——待摊支出10(2分)
借:固定资产——A研发中心808
——B销售部门202
贷:在建工程——A研发中心808
——B销售部门202(2分)
①2023年12月31日,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前B销售部门的账面价值=202-(202-2)÷10×2=162(万元),等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162万元,则持有待售资产(B销售部门)的初始计量金额为162万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持有待售资产——B销售部门162
累计折旧40
贷:固定资产——B销售部门202(2分)
②2024年1月31日,因重新计量后B销售部门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52万元,小于原账面价值162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金额为10万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10
贷: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B销售部门10(2分)
2024年2月29日,因重新计量后B销售部门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65万元,大于原账面价值152万元,差额13万元,大于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10万元,应转回的减值准备金额为10万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B销售部门10
贷:资产减值损失10(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