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抽样能够客观地计量抽样风险,并通过调整样本规模精确地控制风险,这是与非统计抽样最重要的区别,选项 A 当选。非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由于任何与抽样风险无关的原因而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非抽样风险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难以量化,选项 B 不当选。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都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设计、选取和评价样本时运用职业判断,选项 C 不当选。如果设计适当,非统计抽样也能提供与统计抽样方法同样有效的结果,选项 D 不当选。


下列各项中,注册会计师为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而选择基准时,通常无须考虑的是( )。
在选择基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1)财务报表要素;(2)是否存在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选项 B 不当选);(4)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选项 C、D 不当选);(5)基准的相对波动性。选项 A 属于确定实际执行重要性时的考虑因素,当选。

作为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类型之一,控制测试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实施。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并不能够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针对特别风险,可以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实施控制测试,选项 D 当选。

下列有关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当已获取的证据表明存在或可能存在舞弊时,除非法律法规禁止,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提请适当层级的管理层关注这一事项。即使该事项(如被审计单位组织结构中处于较低职位的员工挪用小额公款)可能被认为不重要,注册会计师也应当这样做,选项 A 当选。

在确定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可接受性时,下列各项中,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的有( )。
在确定编制财务报表所采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可接受性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下列相关因素:(1)被审计单位的性质(选项 B 当选);(2)财务报表的目的(选项C当选);(3)财务报表的性质(选项 A 当选);(4)法律法规是否规定了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在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时,下列各项因素中,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有( )。
在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1)风险的重要性(选 项D当选);(2)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选项 B 当选);(3)涉及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特征(选项 A 当选);(4)被审计单位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质(选项 C 当选);(5)注册会计师是否拟获取审计证据,以确定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方面的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