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计抽样能够客观地计量抽样风险,并通过调整样本规模精确地控制风险,这是与非统计抽样最重要的区别,选项 A 当选。非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由于任何与抽样风险无关的原因而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非抽样风险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难以量化,选项 B 不当选。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都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设计、选取和评价样本时运用职业判断,选项 C 不当选。如果设计适当,非统计抽样也能提供与统计抽样方法同样有效的结果,选项 D 不当选。

下列有关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当已获取的证据表明存在或可能存在舞弊时,除非法律法规禁止,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提请适当层级的管理层关注这一事项。即使该事项(如被审计单位组织结构中处于较低职位的员工挪用小额公款)可能被认为不重要,注册会计师也应当这样做,选项 A 当选。

在针对评估的由于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时,注册会计师应当:(1)在分派和督导项目组成员时,考虑承担重要业务职责的项目组成员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并考虑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选项 A 当选);(2)评价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特别是涉及主观计量和复杂交易的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可能表明管理层通过操纵利润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选项 B 当选);(3)在选择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增加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选项 C 当选)。

在控制测试中,期中实施控制测试并获取期中关于控制运行有效性审计证据的做法更具有一种“常态”;而由于实质性程序的目的在于更直接地发现重大错报,在期中实施实质性程序时更需要考虑其成本效益的权衡,选项 D 当选。下列因素可能对是否在期中实施实质性程序产生影响:(1)控制环境和其他相关的控制;(2)实施审计程序所需信息在期中之后的可获得性(选项 A 当选);(3)实质性程序的目的;(4)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选项 C 当选); (5)特定类别交易或账户余额以及相关认定的性质(选项 B 当选);(6)针对剩余期间,能否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或将实质性程序与控制测试相结合,降低期末存在错报而未被发现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