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甲公司 2016 年度、2017 年度及 2018 年度因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分别应予确认的损益,并编制甲公司 2016 年度相关的会计分录。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甲公司 2017 年度及 2018 年度与利润分配相关的会计分录。
根据资料(6),编制甲公司解除限售和回购并注销限制性股票的会计分录。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甲公司 2016 年度、2017 年度及 2018 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
借:银行存款 8 000
贷:股本 (20×50×1)1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7 000(1 分)
借:库存股 8 000
贷:其他应付款——限制性股票回购义务 (20×50×8)8 000(1 分)
2016 年度应确认管理费用及资本公积金额 =(20-1-2)×50×12×1÷3=3 400(万元)。(1 分)
2017 年度应确认管理费用及资本公积金额 =(20-2-1)×50×12×2÷3-3 400=3 400(万元)。(1 分)
2018 年度应确认管理费用及资本公积金额 =(20-2)×50×12-3 400-3 400=4 000(万元)。(1 分)
2016 年度确认成本费用的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3 4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 400(1 分)
① 2017 年度限制性股票利润分配:预计未来可解锁限制性股票持有者的现金股利 =(20-2-1)×50×1=850(万元)。
预计未来不可解锁限制性股票持有者的现金股利 =3×50×1=150(万元)。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850
贷:应付股利——限制性股票股利 850(1 分)
借:其他应付款——限制性股票回购义务 850
贷:库存股 850(1 分)
借:其他应付款——限制性股票回购义务 150
贷:应付股利——限制性股票股利 150(1 分)
非限制性股票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44 000
贷:应付股利 (45 000-850-150 或 44 000×1)44 000(0.5 分)
2017 年 5 月 25 日支付股利:
借:应付股利 45 000
贷:银行存款 45 000(0.5 分)
② 2018 年度:
因 2018 年度未宣告分派现金股利,可视同每股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为 0。
预计未来可解锁限制性股票持有者的现金股利 =(0+1)×(20-1-1)×50-850=50(万元)。
预计未来不可解锁限制性股票持有者的现金股利 =(0+1)×2×50-150=-50(万元)。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50
贷:应付股利——限制性股票股利 50(0.5 分)
借:其他应付款——限制性股票回购义务 50
贷:库存股 50(0.5 分)
借:应付股利——限制性股票股利 50
贷:其他应付款——限制性股票回购义务 50(1 分)
借:其他应付款——限制性股票回购义务 (18×50×8-900)6 300
贷:库存股 6 300(1 分)
借:其他应付款——限制性股票回购义务 (100×8-100)700
贷:银行存款 700(0.5 分)
借:股本 1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700
贷:库存股 (2×50×8)800(0.5 分)
同时,对于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可行权日之后不再对已确认的成本费用和所有者权益总额进行调整。在行权时,甲公司应根据行权情况,结转等待期内确认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 400+3 400+4 000)10 800
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0 800(1 分)
2016 年度基本每股收益 =88 000÷44 000=2(元 / 股)。(1 分)
2017 年度基本每股收益 =[97 650-(20-1-1-1)×50×1]÷44 000=2.20(元 / 股)。(1 分)
2018 年度基本每股收益 =(101 250-50)÷44 000=2.30(元 / 股)。(1 分)



企业以存货换取其他企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换出存货的企业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选项 A 不当选;从收到补价的企业来看,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 25% 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由于收到补价的比例(30%)大于 25%,不能作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选项 B 不当选;应收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属于货币性资产,不能作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选项 C 不当选。



甲公司拥有乙公司、丙公司、丁公司和戊公司等子公司,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甲公司及其子公司相关年度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1)乙公司是一家建筑施工企业,甲公司持有其 80% 股权。2016 年 2 月 10 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总金额为 55 000 万元的固定造价合同,将 A 办公楼工程出包给乙公司建造,该合同不可撤销。A 办公楼于 2016 年 3 月 1 日开工,预计 2017 年 12 月完工。乙公司预计建造 A 办公楼的总成本为 45 000 万元。甲公司和乙公司一致同意按照乙公司累计实际发生的成本占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履约进度。
2016 年度,乙公司为建造 A 办公楼实际发生成本 30 000 万元,乙公司与 甲公司结算合同价款 25 000 万元,实际收到价款 20 000 万元。由于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乙公司预计为完成工程尚需发生成本 20 000 万元。
2017 年度,乙公司为建造 A 办公楼实际发生成本 21 000 万元,乙公司与甲公司结算合同价款 30 000 万元,实际收到价款 35 000 万元。
2017 年 12 月 10 日,A 办公楼全部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2018 年 2 月 3 日,甲公司将 A 办公楼正式投入使用。甲公司预计 A 办公楼使用 50 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019 年 6 月 30 日,甲公司以 70 000 万元的价格(不含土地使用权)向无关联关系的第三方出售 A 办公楼,款项已收到。
(2)丙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甲公司持有其 60% 股权。为购买科学实验需要的 B 设备,2019 年 5 月 10 日,丙公司通过甲公司向政府相关部门递交了 400 万元补助的申请。2019 年 11 月 20 日,甲公司收到政府拨付的丙公司购置 B 设备补助 400 万元。2019 年 11 月 26 日,甲公司将收到的 400 万元通过银行转账给丙公司。
(3)丁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水力发电的企业,甲公司持有其 100% 股权。丁公司从 2015 年 2 月 26 日开始建设 C 发电厂。为解决丁公司建设 C 发电厂资金的不足,甲公司决定使用银行借款对丁公司增资。2017 年 10 月 11 日, 甲公司和丁公司签订增资合同,约定对丁公司增资 50 000 万元。2018 年 1 月 1 日,甲公司从银行借入专门借款 50 000 万元,并将上述借入款项作为出资款全部转账给丁公司。该借款期限为 2 年,年利率为 6%(与实际 利率相同),利息于每年年末支付。丁公司在 2018 年 1 月 1 日收到甲公司上述投资款当日,支付工程款 30 000 万元。2019 年 1 月 1 日,丁公司 又使用甲公司上述投资款支付工程款 20 000 万元。丁公司未使用的甲公司投资款在 2018 年度产生的理财产品收益为 600 万元。C 发电厂于 2019 年 12 月 31 日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4)戊公司是一家制造企业,甲公司持有其 75% 股权,投资成本为 3 000 万元。2019 年 12 月 2 日,甲公司董事会通过决议,同意出售所持戊公司 55% 股权。2019 年 12 月 25 日,甲公司与无关联关系的第三方签订不可撤销的股权转让合同,向第三方出售其所持戊公司 55% 股权,转让价格为 7 000 万元。甲公司预计,出售上述股权后将丧失对戊公司的控制,但能够对其具有重大影响。2019 年 12 月 31 日,上述股权尚未完成出售。戊公司在 2019 年 12 月 31 日全部资产的账面价值为 13 500 万元,全部负债的账面价值为 6 800 万元。甲公司预计上述出售将在一年内完成,因出售戊公司股权将发生的出售费用为 130 万元。
其他有关资料:第一,乙公司、丙公司、丁公司、戊公司的会计政策与甲公司相同,资产负债表日和会计期间与甲公司保持一致。第二,本题不考虑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
2016 年度的履约进度 =30 000÷(30 000+20 000)=60%。
乙公司 2016 年度应确认的收入 =55 000×60%=33 000(万元)。(1 分)
乙公司 2017 年度应确认的收入 =55 000-33 000=22 000(万元)。(1 分)
2016 年度与建造 A 办公楼业务相关的会计分录:
借:合同结算——收入结转 33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3 000(0.5 分)
借:主营业务成本 30 000
贷:合同履约成本 30 000(0.5 分)
借:应收账款 25 000
贷:合同结算——价款结算 25 000(0.5 分)
借:银行存款 20 000
贷:应收账款 20 000(0.5 分)
甲公司该办公楼建造完成的实际成本为合同造价 55000 万元。
2018 年 1 月 1 日至 2019 年 6 月 30 日该办公楼计提累计折旧 =55 000÷50×1.5=1 650(万元)。
甲公司因出售 A 办公楼应确认的损益 =70 000-(55 000-1 650)=16 650(万元)。(1 分)
借:固定资产清理 53 350
累计折旧 1 650
贷:固定资产 55 000(1 分)
借:银行存款 7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70 000(0.5 分)
借:固定资产清理 16 650
贷:资产处置损益 16 650(0.5 分)
① 2017 年度: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3 000
贷:固定资产 3 000(0.5 分)
借:营业收入 22 000
贷:营业成本 21 000
固定资产 1 000(0.5 分)
② 2018 年度: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4 000
贷:固定资产 4 000(0.5 分)
借:固定资产 80
贷:管理费用 (4 000÷50)80(0.5 分)
③ 2019 年度: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3 920
贷:固定资产 3 920(0.5 分)
借:固定资产 40
贷:管理费用 (4 000÷50×6÷12)40(0.5 分)
借:固定资产 3 880
贷:资产处置收益 3 880(1 分)
是丙公司的政府补助。(0.5 分)
理由:对丙公司来说,该项补助是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其母公司甲公司只是起到代收代付的作用,政府补助的对象实质上是丙公司。(1 分)
① 2018 年度:甲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将发生的借款费用 3 000 万元予以费用化计入财务费用。(0.5 分)
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应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 =50 000×6%-600=2 400(万元)。(0.5 分)
② 2019 年度:甲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将发生的借款费用 3 000 万元予以费用化计入财务费用。(0.5 分)
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应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 =50 000×6%=3 000(万元)。(0.5 分)
甲公司对戊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构成持有待售类别。(0.5 分)
理由:该事项同时满足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的以下两个条件:
①在当前状况下即可立即出售;
②出售极可能发生,即企业已经就一项出售计划作出决议且获得确定的购买承诺,预计出售将在一年内完成。
甲公司 2019 年 12 月 25 日签订不可撤销的股权转让合同,且预计上述出售将在一年内完成,满足划分为持有待售资产的条件。(1 分)
甲公司因出售对戊公司投资,相应导致丧失对戊公司的控制权,无论出售后企业是否保留部分权益性投资,应当在拟出售对子公司投资满足持有待售类别划分条件时,在甲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将对戊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整体划分为持有待售资产列报,拟转让部分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3 000×55%÷75%=2 200(万元),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 =7 000-130=6 870(万元),未发生减值,持有待售资产列报金额为 3000 万元。在其合并财务报表中,将戊公司的所有资产和负债分别作为持有待售资产(13 500 万元)和持有待售负债(6 800 万元)列报。(2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