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单选题]交易双方按照事先商定的条件,在约定的时间内交换一系列现金流的交易形式属于(    )。
  • A.金融远期
  • B.金融互换
  • C.金融期货
  • D.金融期权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主要的金融衍生品。

金融互换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易者,按事先商定的条件,在约定的时间内交换一系列现金流的交易形式。

立即查看答案
本题来源:2023年《金融》真题(考生回忆版)
点击去做题
拓展练习
第1题
[单选题]某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则该银行面临的风险类型是(    )。
  • A.流动性风险
  • B.市场风险
  • C.系统性风险
  • D.操作风险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金融风险的类型。

2018年5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对流动性风险的定义为,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单选题]

流动性偏好理论中,投机动机形成的投机需求与利率之间的相关关系是(    )。

  • A.正相关
  • B.负相关
  • C.无法确定
  • D.不相关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利率决定理论。

货币需求的变动则取决于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动机包括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形成的交易需求与收入正相关,与利率无关。投机动机形成的投机需求与利率负相关。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单选题]在我国银行间市场,金融机构以国债为质押物融入资金且不转移国债所有权的交易是(    )。
  • A.质押式正回购
  • B.买断式逆回购
  • C.质押式逆回购
  • D.买断式正回购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回购协议市场。

回购主要分为质押式回购和买断式回购。质押式回购是交易双方进行的以证券为权利质押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业务,指资金融入方(正回购方)在将证券出质给资金融出方(逆回购方)融入资金的同时,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由正回购方按约定回购利率计算的资金额向逆回购方返还资金,逆回购方解除出质证券质权的融资行为。质押式回购与买断式回购的主要区别在于标的物的所有权是否转移。对于质押式回购,融券方(逆回购方)不拥有质押标的物的所有权,在回购期内无权对标的物进行处置;对于买断式回购,在回购期内,融券方(逆回购方)拥有标的物的所有权。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单选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机制主要有(    )。
  • A.审贷分离机制、授权管理机制、额度管理机制
  • B.

    审贷分离机制、文化塑造机制、资金流动管理机制

  • C.不相容岗位分离制、文化塑造机制、额度管理管理机制
  • D.

    不相容岗位分离制、授权管理机制、资金流动管理机制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信用风险的管理。

机制管理就是建立起针对信用风险的管理机制。对商业银行而言,信用风险的管理机制主要有以下内容。(1)审贷分离机制,即在内部控制机制的框架下建立起贷款的审查与贷款的决策相分离机制,避免将贷款的审查与决策集中于一个职能部门或人员。(2)授权管理机制,即总行对所属的职能部门、下属的分支机构,根据层级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等因素,分别授予具体的最高信贷权限。(3)额度管理机制,即总行对全行系统给予某一特定客户在某一特定时期的授信规定最高限额。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组合题]

(五)

2023年7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上半年我国金融统计数据:

2023年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0.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9.56万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6个和2.7个百分点。上半年净投放现金789亿元。

2023年6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84.6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278.62万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2023年6月末,我国各类存款中,单位活期存款余额59.02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单位定期存款金额为50.75万元,同比增长11.01%。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以下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200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修订货币供应量口径,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选项C)计入M2。

2002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对货币供应量口径进行技术性完善,将外资、合资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分别计入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

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对货币供应量口径进行技术性完善,将信托投资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不计入相应层次的货币供应量。

2011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对货币供应量口径进行技术性完善,将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选项A)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计入M2。

2018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完善货币供应量中货币市场基金部分的统计方法,用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取代货币市场基金存款(含存单)。

[要求2]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层次。

22年的M1:M1=69.56÷(1+3.1%)=67.47(万亿元)

22年的单位活期存款=59.02÷(1+2.04%)=57.84(万亿元)

22年的M0=22年的M1-22年的单位活期存款=67.47-57.84=9.63(万亿元)

23年的M0=23年的M1-23年的单位活期存款=69.56-59.02=10.54(万亿元)

同比增速:(10.54-9.63)÷9.63=9.4%。

[要求3]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层次。

M2=M1+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

储蓄存款+单位其他存款=M2-M1-单位定期存款=287.3-69.56-50.75=166.99(万亿元)。

[要求4]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层次。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以下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选项AC属于M2统计口径。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