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定资产在更新改造期间不计提折旧,选项A错误;核算更新改造后固定资产的成本时,被替换的旧设备的账面价值已不在固定资产中,要将其扣除,选项B错误;该生产线更新改造后的入账价值=(300-180-20)+4+10+45-30=129(万元),选项C正确;2021年度该生产线应计提的折旧额=129÷10÷12×7=7.525(万元),选项D错误。
【夺分锦囊】
1.固定资产折旧范围:
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按规定单独作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3)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4)改扩建期间的固定资产(即已转入在建工程的固定资产)。
[注意]在确定计提折旧的范围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当月不提,下月开提;当月减少,当月照提,下月停提。(“提尾不提头”)
(2)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2.年限平均法折旧
3.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计量:
(1)改造后的入账价值=更新改造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更新改造支出-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
(2)账面价值=账面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被替换部分的账面原值×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账面原值
[注意]被替换部分无论是否有残料收入等经济利益的流入,都不会影响最终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只是为了核对账目,不能作为调整企业银行存款账面记录的记账依据。
【知识点拓展】
1.定义
未达账项,是指企业与开户银行之间,一方收到凭证并已入账,另一方未收到凭证因而未能入账的账项。
2.分类
(1)企业已收款记账,银行尚未收款未记账;
(2)企业已付款记账,银行尚未付款未记账;
(3)银行已收款记账,企业尚未收款未记账;
(4)银行已付款记账,企业尚未付款未记账。
3.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4.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计算公式: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银行对账单存款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
5.使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大于银行对账单余额的未达账项有
(1)企业已收款记账而银行尚未收款记账;
(2)银行已付款记账而企业尚未付款记账。
6.使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小于银行对账单余额的未达账项有
(1)企业已付款记账,银行尚未付款未记账;
(2)银行已收款记账,企业尚未收款未记账。
[注意]“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只是为了核对账目,不能作为调整企业银行存款账面记录的记账依据。

接受非现金资产投资,接受方应按合同约定金额(不公允的除外)与增值税进项税额作为实收资本。即甲公司实收资本增加=120 000×(1+13%)=135 600(元)。
【知识点拓展】
1.接受现金资产投资的账务处理:
(1)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企业接受现金资产投资时: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投资额)
贷:实收资本(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投资者在企业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实际收到的金额超过投资者在企业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
(2)股份有限公司接受现金资产投资时: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投资额)
贷:股本(股票面值总额)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实际收到的投资额超过面值的部分)
2.接受非现金资产投资的账务处理:
借:库存商品/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合同或协议约定投资者在注册资本中享有的份额)
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差额)

选项AB通过“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选项CD是商业汇票,通过“应收票据”科目核算。
【知识点拓展】
1.商业汇票(应收票据/应付票据):银行承兑汇票、财务公司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等。
2.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和外埠存款等。

本题考查会计法律制度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区别,属于选非题,选项B表述错误,当选。
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
【知识点拓展】
会计法律制度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增强会计人员诚信意识的具体措施有两个:一是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约束;二是加强会计诚信教育。本题为选非题,应当选择A选项和D选项。AD均为加强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的具体措施。
【知识点拓展】
会计职业道德管理措施:
1.增强会计人员诚信意识
(1)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约束
(2)加强会计诚信教育
2.加强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
(1)建立严重失信会计人员“黑名单”制度
(2)建立会计人员信用信息管理制度
(3)完善会计人员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3.健全会计人员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1)为守信会计人员提供更多机会和便利
(2)对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实施约束和惩戒
(3)建立失信会计人员联合惩戒机制
4.强化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
(2)积极探索推动
(3)广泛宣传动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