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问答 / 详情
相似专业问答 更多
核定征收和查账征收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两者主要适用哪些情形 核定征收和查账征收是税收征收管理中的两种重要方式,它们各自具有特点和适用场景。核定征收主要适用于会计账簿不健全、生产经营规模小或确无建账能力的纳税人;而查账征收则适用于会计账簿健全、能够准确核算应纳税额的纳税人。在实际操作中,税务机关会根据纳税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征收方式,以确保税收征管的准确性和公平性。一、核定征收核定征收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按照税法规定的方法核定其应纳税额的一种征收方式。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1.纳税人会计账簿不健全,资料残缺难以查账‌:对于这类纳税人,由于其无法提供准确、完整的会计资料,税务机关无法通过查账方式确定其应纳税额,因此采用核定征收方式。2‌.生产经营规模小,又确无建账能力‌:对于生产经营规模小、不具备建账能力的纳税人,核定征收可以简化税收征管程序,降低征纳成本。核定征收的具体方法包括定期定额征收、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等。其中,定期定额征收主要适用于生产、经营规模小,不具备建账能力或账簿不健全的个体工商户;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则是根据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核定一个应税所得率,再乘以应纳税所得额来计算应纳税额。二、查账征收查账征收是指税务机关按照纳税人提供的账表所反映的经营情况,依照适用税率计算缴纳税款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以下情况:‌1.纳税人会计账簿健全,能够准确核算应纳税额‌:对于这类纳税人,由于其能够提供准确、完整的会计资料,税务机关可以通过查账方式确定其应纳税额。‌2.生产经营规模较大,具备建账能力‌:对于生产经营规模较大、具备建账能力的纳税人,查账征收可以确保税收征管的准确性和公平性。在查账征收方式下,纳税人需要按照税法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会计账簿,并准确核算应纳税额。税务机关则会对纳税人的账表进行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确定应纳税额。 2025-07-01 10:59 218人看过 核定征收的个体户需要建账吗?那核定征收的个体户需要怎么建账呢? ​一、核定征收的个体户需要建账吗?核定征收的个体户在特定条件下是需要建账的。核定征收税款是由于纳税人的会计账簿不健全,资料残缺难以查账,或者其他原因难以准确确定纳税人应纳税额时,由税务机关采用合理的方法依法核定纳税人应纳税款的一种征收方式。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核定征收的个体户完全不需要建账。根据《个体工商户建账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凡从事生产、经营并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个体工商户,都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设置、使用和保管账簿及凭证,并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核算。税务机关也应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已有建账成果,积极引导个体工商户建立健全账簿,正确进行核算,如实申报纳税。二、那核定征收的个体户需要怎么建账呢?核定征收的个体户建账,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规模大小,选择合适的记账方式和账簿类型。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账步骤和建议:(一)选择记账方式‌流水账‌:适用于业务较为简单、规模较小的个体户。可以记录每天的收支情况,便于了解日常经营状况。‌复式记账法‌:适用于业务复杂、规模较大的个体户。能够更详细地记录每一笔业务的来龙去脉,有助于进行财务分析和管理。(二)设置账簿类型‌复式账‌:应设置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日记账等,需要由专业的财务人员核算。这适用于注册资金在20万元以上,或月销售额达到一定标准的个体户。‌简易账‌:包括经营收入账、经营费用账、商品(材料)购进账、库存商品(材料)盘点表和利润表。这适用于注册资金在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或月销售额未达到复式账设置标准的个体户。(三)具体建账步骤1.‌开设独立银行账户‌:个体户需要开设独立的银行账户,将经营收入和支出的资金分开管理,确保经营资金的安全性和透明度。这有助于税务机关在核定征收税款时,对个体户的经营情况进行准确的核算。2.‌设立账户建立账本‌:根据业务需求,可以设置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确保账簿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同时,应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设置账户。3.‌录入数据整理记账凭证‌:建立好账本后,需要录入数据并编制相应的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应包括日期、凭证编号、收款人姓名、金额、支出项目以及摘要等内容。4.‌日常管理分类归纳‌:将日常的每笔收入和支出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归纳,例如商品销售、服务收费、房租费用、水电费用等。这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5.‌定期核对账目‌:应定期核对账目,确保账目的准确性。可以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核对一次,看看账面上的数字和实际情况是否一致。声明‌:本文为会计政策解读、考试指南及实务案例分享,不替代官方文件或执业建议。因政策时效性及实务差异,请以财政部最新文件及专业判断为准。 2025-06-06 11:31 313人看过 预付账款的账面价值如何计算? ​预付账款的账面价值,从会计的角度来看,是指该账户在某一特定时点的余额,通常反映了企业已经支付但尚未获得相应商品或服务对价的金额。预付账款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其账面价值的计算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一)预付账款账面价值的计算公式预付账款的账面价值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预付账款账面价值 = 预付账款账面余额 - 预付账款减值准备‌其中:‌预付账款账面余额‌ 是指企业已经支付但尚未冲销的预付账款总额。‌预付账款减值准备‌ 是指企业根据会计准则和实际情况,对预付账款中可能无法收回的部分所计提的准备金。(二)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预付账款账面价值的计算,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进行说明:‌案例‌:某公司于2023年1月1日向供应商预付了货款100万元,用于购买一批原材料。然而,由于供应商的原因,这批原材料直到2023年12月31日仍未交付。在此期间,公司根据会计准则和实际情况,计提了5万元的预付账款减值准备。‌分析‌:‌预付账款账面余额‌:在2023年12月31日,该公司的预付账款账面余额为100万元,因为这是公司已经支付但尚未获得原材料的金额。‌预付账款减值准备‌:由于供应商的原因,公司认为有5万元的预付账款可能无法收回,因此计提了5万元的减值准备。‌预付账款账面价值‌:根据公式,预付账款账面价值 = 预付账款账面余额 - 预付账款减值准备 = 100万元 - 5万元 = 95万元。因此,在2023年12月31日,该公司的预付账款账面价值为95万元。(三)总结预付账款账面价值的计算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对预付账款的估值。通过准确计算预付账款的账面价值,企业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更为可靠的信息。同时,企业也应密切关注预付账款的减值情况,及时计提减值准备,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25-07-30 10:37 10人看过 3月份交2月份的印花税那做账做到几月份去 ​3月份交2月份的印花税那做账做到几月份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印花税通常是在应税行为发生后进行申报和缴纳的。对于您提到的“3月份交2月份的印花税”,这通常意味着印花税是基于2月份发生的应税行为(如合同签订、凭证生效等)来计算的,而实际的缴纳行为发生在了3月份。在会计处理上,印花税应计入“税金及附加”科目。具体的记账方法如下:1.‌正常计提和缴纳‌:当企业发生应纳税行为时(即2月份),按照计算出的应缴印花税额,借记“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印花税”科目。这表示企业已经确认了应缴的印花税,但尚未实际支付。2.‌实际缴纳时‌:到了3月份,当企业实际缴纳印花税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印花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这表示企业已经支付了应缴的印花税,并从应交税费科目中核销了该笔款项。实际缴纳印花税时有哪些会计分录?(一)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如果企业采用先计提后缴纳的方式处理印花税,那么会计分录将分为两步:1.‌计提印花税时‌:借:管理费用(或税金及附加,根据企业具体会计政策)贷:应交税费——应交印花税这一步是确认企业应缴纳的印花税金额,并将其作为负债记录在“应交税费”科目下。2.‌实际缴纳印花税时‌:借:应交税费——应交印花税贷:银行存款这一步是记录企业实际支付印花税的行为,同时减少“应交税费”科目下的负债金额,并相应减少银行存款。(二)不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对于某些金额较小或特定类型的印花税(如定额贴花的营业账簿和产权许可证照等),企业可能选择不通过“应交税费”科目进行核算。在这种情况下,实际缴纳印花税时的会计分录将直接反映费用的支出:借:管理费用(印花税)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这种方式简化了会计处理流程,但要求企业在记录时确保凭证和记录的准确性,以便于税务审计和财务管理。 2025-07-21 10:00 60人看过 个税未达6万怎么办?那我如果综合所得超过6万税是怎么算 情况一:如果“个税未达6万”是指个人一年的综合所得(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未超过6万元,那么根据现行个人所得税政策,可能享受一些税收优惠或简化申报流程。1、税收优惠‌免于汇算清缴‌: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如果纳税人综合所得年收入不超过12万元且需要汇算清缴补税的,或者年度汇算清缴补税金额不超过400元的,可以选择不办理年度汇算清缴。由于您的综合所得未超过6万元,显然远低于12万元的门槛,因此如果其他条件也符合,您可能无需进行年度汇算清缴。‌预缴税款退还‌:如果在预扣预缴环节,由于累计预扣法等原因导致您多预缴了税款,那么在符合退税条件的情况下,您可以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通过个人所得税APP等渠道申请退税。2、申报流程简化对于综合所得年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纳税人,税务部门通常会提供更为简便的申报流程。例如,在申报时可以选择更为简化的表格或模块,减少申报的复杂性和所需时间。情况二:如果综合所得超过6万元,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将基于应纳税所得额,并适用超额累进税率。以下是个税计算的详细步骤和说明:一、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 综合收入额 - 60000元(起征点) - 五险一金 - 专项附加扣除 - 其他扣除 - 捐赠‌综合收入额‌: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综合所得。‌五险一金‌:指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法定扣除项目。‌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租金、赡养老人等费用。这些扣除项目需要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申报和提供相应凭证。‌其他扣除‌:可能包括依法确定的其他允许扣除的项目。‌捐赠‌:如果您进行了符合条件的公益性捐赠,也可以在税前进行扣除。二、税率的适用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制度,根据您的应纳税所得额确定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以下是2025年的税率表(适用于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区间税率(%)速算扣除数(元)不超过36,000元3036,001至144,000元102,520144,001至300,000元2016,920300,001至420,000元2531,920420,001至660,000元3052,920660,001至960,000元3585,920超过960,000元45181,920三、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四、实例说明假设您的综合所得为15万元,其中工资薪金为12万元,劳务报酬为3万元。扣除五险一金2万元、专项附加扣除3.6万元后,您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如下:综合收入额 = 120,000(工资薪金) + 30,000 × 80%(劳务报酬,按20%预扣率计算) = 144,000元应纳税所得额 = 144,000 - 60,000 - 20,000 - 36,000 = 28,000元根据税率表,28,000元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20元。因此,您的应纳税额为:应纳税额 = 28,000 × 10% - 2,520 = 5680元请注意,以上计算仅为示例,实际计算时需要根据您的具体收入情况和扣除项目进行调整。 2025-07-07 10:37 120人看过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