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工伤能解除和终止合同吗?能终止和解除的情况有哪些
在劳动场景里,员工工伤是常见又复杂的问题。一旦员工发生工伤,用人单位和员工都会面临一个关键问题:劳动合同能不能解除或终止?这不仅影响员工后续权益,也关乎用人单位的用工管理。很多人对此充满困惑,到底哪些情况下能解除或终止合同?接下来,咱们就一起弄清楚。
员工工伤能解除和终止合同吗?
(一)原则上不得解除或终止
当员工发生工伤后,在工伤认定期间,企业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因为此时员工的工伤状况尚未最终确定,随意解除合同可能严重损害员工权益。一旦认定为工伤,员工进入停工留薪期,在此期间,企业同样不得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这是法律对工伤员工的基本保障,确保其在治疗和恢复阶段能够安心养伤,无后顾之忧,原工资福利待遇也应保持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二)特殊情况的例外
当然,若员工在工伤期间存在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给单位造成重大损害、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比如员工工伤治疗期间,多次无故旷工,严重违反考勤制度,且企业规章制度明确此类行为可解除合同,那么企业有权解除与该员工的劳动合同。不过,企业需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员工存在上述严重过错行为。
政策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 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由此可见,员工工伤后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有明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能随意为之,必须依法依规操作;劳动者也要清楚自身权益,遭遇不当对待时积极维权。只有双方都遵循法律,才能在工伤这一特殊情况下,妥善处理劳动关系,维护劳动市场的公平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