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答疑中心 / 详情
发布于2025-08-22 11:27:3130次浏览
相关问题讨论
可以问一下这个应付票据在这里是因为什么原因不选呢 使用银行汇票购买材料通过其他货币资金核算,不通过应付票据核算,会计科目错误 专业指导-娜娜老师 2025-08-22 11:19 17次浏览 1减百分之10和减百分之25里面的1是什么? 1可以理解为100%,商品短缺25%,如果不短缺应该是100%,短缺25%,所以实际数量时1-25%=75% 专业指导-晨晨老师 2025-08-18 13:51 53次浏览 刚上个月把25年的零基础导学班学完了,现在出了26年的导学班,还需要重新再学一遍吗?内容变动大吗? 同学你好,同学可以看看课程老师总结的教材变动内容再根据实际情况看是否需要重学一遍呢 专业指导-阿丁老师 2025-08-14 10:18 146次浏览 老师,转让收益贷方我能理解,赚了钱交税费负债,借减贷增,但投资收益属损益类中的收入呀,也是借减贷增,不应该也在贷方吗 转让金融商品有收益时,增值税是从投资收益里扣的,会减少实际赚的钱。 分录里“借:投资收益” ,就是体现交税让投资收益变少 ,虽然投资收益是收入类(贷方增 ),但这是扣钱,所以借方记,用来减少投资收益金额 专业指导-小亚老师 2025-08-13 12:00 67次浏览 一般计税和差额计税有什么区别 同学你好 一般计税:应纳税额 = 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差额计税:应纳税额 =(含税销售额 - 扣除项目金额)÷(1 + 税率或者征收率)× 税率或者征收率。 专业指导-阿丁老师 2025-08-13 11:47 49次浏览 老师好 将购进的装饰材料用于装修办公室大楼,属于外购货物用于生产经营对吗? 这种情况没有销项税,进项税计入成本里。 会计分录请问是: 借:在建工程 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 还是: 借:在建工程+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 外购装饰材料装修办公室,属于生产经营用,进项税可抵扣。 分录: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专业指导-小亚老师 2025-08-12 11:35 55次浏览
相关精华答疑
精华 老师好,C选项持有期间取得的现金股利收入为什么不计入应收股利呢? 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现金股利收入,是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C选项说计入投资收益也是正确的。 专业指导-李老师 2025-08-12 19:42 137次浏览 精华 如果是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商家包安装的呢,比如空调,这个分录又咋做 不管安装过程,直接把买空调(含安装服务)的总支出,先放“在建工程”(因为安装中还没完工能用)。 借:在建工程(空调价款 + 安装费,不含税)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税费部分) 贷:银行存款(实际付的钱) 2. 安装完工(达到能用状态) 安装好能正常用了,把“在建工程”金额转到“固定资产”,确认空调入账。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专业指导-小亚老师 2025-08-06 05:24 415次浏览 精华 受托和委托有什么区别 同学,核心看所有权: 委托:咱把自己的东西交给别人办(比如委托加工、委托代销里的“委托方”),东西还是咱的,算资产; 受托:咱帮别人办别人的东西(比如受托代销里的“受托方”),东西是别人的,不算咱的资产。 委托是“管自己的货”,受托是“管别人的货”~ 专业指导-王辰老师 2025-08-01 13:34 231次浏览 精华 如何区分法律 法律行为 事实行为? 同学你好,法律行为必须以“意思表示”为核心。意思表示就是行为人想通过自己的行为达到某种法律效果的想法,比如签订合同,事实行为不需要意思表示,不管行为人有没有想产生法律后果的想法,只要行为客观发生,就直接产生法律效果,它的后果由“法律直接规定”,和行为人主观想法无关。 专业指导-彬彬老师 2025-07-24 10:46 203次浏览 精华 按理说应付职工薪酬增加不应该是在贷方吗 应付职工薪酬应该是增加吧,我觉得应该是在贷方,而不是在借方 “应付职工薪酬”贷方是计提(欠员工的钱增加) ,借方是发放/扣款(欠员工的钱减少) 。题目里的分录是“还钱+扣钱”,所以应付职工薪酬记借方,冲减负债 专业指导-小亚老师 2025-07-22 11:02 377次浏览 精华 老师,这道题可以这么做吗?加工至完工产成品100➕20➕2=122万元,最后估计该产成品能卖110,亏了12万元,所以需要计提12 要是客观题可以这样做,本身就是付出的代价也就是支付的成本费用与最终卖的价款比较 但是大题不可以的哈,存货减值就是成本100与可变现净值比较,可变现净值就是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估计的相关税费后的金额=110-20-2=88,你看下是否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07-16 10:12 501次浏览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立即提问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