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答疑中心 / 详情
发布于2025-11-27 10:18:2524次浏览
相关问题讨论
12月的贷为啥不用预收账款,而是合同负债? 收入准则里,取消了预收账款科目,一律用合同负债替代预收账款哈 其他的业务,比如租赁里的预收款,依然用预收账款 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1-27 11:11 20次浏览 我想问一下,就是哪些收入是属于免税的? 常见的企业所得税方面的免税收入有: ​国债利息收入 ​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专业指导-小亚老师 2025-11-27 11:11 12次浏览 这个 30 是怎么得来的 没弄明白 总共800公斤,对应价款40万元,单价=40/800=0.05万元/公斤,对方少发200公斤对应价格=200*0.05=10万元,因此剩余部分对应价款=40-10=30万 专业指导-彬彬老师 2025-11-27 11:10 13次浏览 题干中的纳增值税不是使投资收益减少吗 本题中甲公司是支付了交易费用500元,这500元产生的进项税额是30元,相当于甲公司一共支付了含税手续费530元,其中30元可以作为甲公司的进行税额,不影响投资收益哦,分录为 借 投资收益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0 贷银行存款530 专业指导-彬彬老师 2025-11-27 11:10 20次浏览 是我记忆混乱了吗,不是说账面归账面,计算的时候 不分开大小牛,要一起计算 支付价款50万元里面有3万是小牛 为什么,这个小牛是我先付的钱 后续还会在给我 怎么又分开了 不明白不明白 你混淆的是 “交易性金融资产中已宣告未发放利息的处理”—— 这里的 “3 万应收利息” 是你付的钱里包含的 “别人已经宣告但还没发的利息”,这部分钱是 “你替卖方垫付的,后续会收回”,所以要单独计入 “应收利息”,不能算进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里 专业指导-铮铮老师 2025-11-27 11:09 20次浏览 这里的利润为什么借方是费用,贷方是收入,收入是增加的不应该是写在借方吗,费用是减少的不应该写在贷方吗 其实这是因为利润相关的账户(损益类)有特殊的记账规则,和资产、负债的方向不一样哦。 收入类账户的增加记在贷方,减少或结转记在借方——因为收入会让利润增加,而利润最终会计入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是贷方。 费用类账户的增加记在借方,减少或结转记在贷方——因为费用会让利润减少,相当于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对应借方。 你可以这么记:利润=收入-费用,收入的增加方向和利润一致(贷方),费用的增加方向和利润相反(借方),这样结账的时候才能把收入和费用结转到利润里算出结果。 专业指导-小亚老师 2025-11-27 11:09 21次浏览
相关精华答疑
精华 您好,我想问下:公允价值是市场价么? 公允价值不完全等于市场价,不过大部分情况下可以把活跃市场的市场价当作公允价值的核心参考。 简单来说,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它有几个关键特点: 如果存在活跃、有序的市场(比如公开交易的股票、标准化商品),这时的市场价就是最直接的公允价值。 ​如果没有活跃市场,就需要用估值技术(比如类似资产的价格调整、现金流折现等)来确定,这时候公允价值就不是现成的市场价了。 所以市场价是公允价值的常见表现形式,但公允价值的范围比单纯的市场价更广。 专业指导-小亚老师 2025-11-26 11:22 31次浏览 精华 资费成的费,是不是损益类,是不是财务费用借增贷减 财务费用属于损益类科目,其记账规则是借增贷减: 发生利息支出、手续费等财务费用时,借记 “财务费用”; 取得利息收入等冲减财务费用时,贷记 “财务费用”。 专业指导-铮铮老师 2025-11-24 13:16 84次浏览 精华 本来就是少了8.9,只是记错了,用9.8减去8.9,不是还多了0.9吗? 同学,早上好~ 提取现金这个业务,正确的记账应该是银行存款减少8.9万元(因为从银行取了8.9万现金,银行存款就少了这么多)。 但会计人员错误地记成了减少9.8万元(相当于把银行存款多减了 9.8 - 8.9 = 0.9 万元)。 那站在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角度,原本余额是300万,因为错误记账,多减了0.9万,所以得把这多减的0.9万“加回来”,这样才能还原到正确的余额变化上~ 简单说就是:错误记账导致银行存款日记账少计了0.9万,所以要调增0.9万~ 这样是不是就清楚啦~ 专业指导-燕子老师 2025-11-25 08:44 76次浏览 精华 双倍余额递减法为什么要×2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加速折旧法,其核心是折旧率为 “年限平均法折旧率的 2 倍”,以此实现前期折旧多、后期折旧少的加速折旧效果。年限平均法的年折旧率 = 1 / 预计使用年限(不考虑净残值)。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年折旧率 = 2 / 预计使用年限,这就是 “×2” 的由来。以例题为例,预计使用年限为 5 年,年限平均法的年折旧率为 1/5 = 20%,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年折旧率则为 20%×2 = 40%,因此第一年折旧额 = 期初账面净值(50 万)×40% = 50×2/5 = 20 万,这就解释了公式中 “×2” 的逻辑。 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1-24 19:22 34次浏览 精华 老师,选项d应该怎么理解 同学,咱们可以这么想:存货跌价准备是为存货“贬值”预先计提的“减值款”。当商品卖出、结转销售成本时,这笔预先计提的“减值款”得跟着一起核销。比如某商品成本100,之前提了10的跌价准备(实际认可的成本是90),现在把它卖了,结转成本时就得把这10的跌价准备也转掉,这样才能准确算出这笔销售的实际成本。所以结转商品销售成本的同时,要转销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保证成本核算准确。 专业指导-王辰老师 2025-11-21 15:32 72次浏览 精华 老师,这道题为什么不用价税分离 因为计入成本的金额都是不含税的金额,且题目中没有给出增值税税率,也明确表示不考虑其他因素,默认为已经剔除了增值税,考试中如果需要考虑增值税会给出税率或者明确是否为含税价格,类似题目默认为不含税价格哦 专业指导-彬彬老师 2025-11-21 17:07 49次浏览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立即提问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