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答疑中心 / 详情
发布于2025-10-15 15:08:2121次浏览
相关问题讨论
个人。给 企业 打零工 那么 在增值税上 算 提供劳务 吗?但是我记得好像单位为员工或者员工为单位都不算呀。、我这个想法正确吗?但如果正确的话,为什么免税范围里面有一条学生勤工俭学免增值税?那不是潜台词是其他的要收吗? 您的想法“单位为员工或者员工为单位都不算”是完全正确的,但这属于“非增值税应税行为”。 个人给企业打零工,通常属于增值税的“提供劳务”,需要缴纳增值税。 “学生勤工俭学免税”这条规定,正因为普通的个人提供劳务属于应税行为,国家为了鼓励和支持学生,才需要专门出台政策对他们进行“免税”。 专业指导-大海老师 2025-10-15 15:09 23次浏览 这个应该不是代记到其他收益吧,方老师说这种就是把产品委托加工成13%的货物,不就可以加计抵扣多1%吗?这个加记抵扣多1%的应该直接计入委托加工物资吧,怎么会计入其他收益呀?再说了,这个要先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然后再抵扣销项税呀,怎么会计入其他收益呢? 情况一:您图片中的单选题(购进农产品计算扣除) 它的逻辑是: 业务本质:企业购进农产品,本身就会产生一笔进项税额。这是正常的抵扣凭证。 政策规定:购进用于生产或委托加工13%税率货物的农产品,可以按10%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而不仅仅是发票上注明的9%。 会计处理:这额外的1%抵扣,是企业正常经营成本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最终产品的税负公平。它不应该计入损益,而应该冲减相关资产的成本。 情况二:您追问的“加计抵扣1%”(指2019-2023年的加计抵减政策) “小新老师”的回答,可能指的是一个已经到期的特殊政策:即针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0%或15% 抵减应纳税额。这个政策叫“加计抵减”,和我们上面说的农产品“计算扣除”是两码事。 业务本质:这不是因为购买特定资产(如农产品)产生的,而是国家在特定时期为了降低特定行业税负而给予的一项税收优惠。 政策规定:企业所有符合条件的进项税额(不只是农产品的),都可以在应纳税额中额外抵减10%或15%。 会计处理:因为其本质是政府给予的、与日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对应关系的利益流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相关精神,这部分减免的税款计入“其他收益”是符合规定的。 专业指导-大海老师 2025-10-15 15:09 18次浏览 老师 这个分录 联营合营都是一样的嘛 一样的 专业指导-娜娜老师 2025-10-15 15:08 18次浏览 如果将存货转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那么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哪个科目 当把存货转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要分情况看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的科目: 如果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如果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专业指导-帆帆老师 2025-10-15 15:08 22次浏览 甲分录我有个疑问,如果这么记的话那增值税不就是倒挤进资产处置损益了,可是不是说增值税是独立的单独计量不进入损益吗? 在本题中,公式里的“ 100 + 13 + 30 ”就是换出非专利技术能得到的“总对价”(存货价值 100 、可抵扣增值税 13 、现金补价 30 ),减去非专利技术的账面价值 65 ( 80 - 15 ),得到的 78 万元就是“资产处置损益”,增值税并没有“挤入”损益,而是作为“总对价”的一部分参与了损益的计算(因为它是换出资产换来的经济利益)。 专业指导-燕子老师 2025-10-15 15:08 34次浏览 企业所得税中遇到法定资产损失怎么做税务处理 以下仅供同学参考: 税务处理的关键步骤 1. 申报扣除的时间要求 法定资产损失需在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逾期不得扣除。 2. 证据材料的准备 企业需留存充分的证据证明资产损失的“法定性”,常见证据包括: 资产盘点表、报废审批文件; 专业技术鉴定意见(如存货霉烂的检测报告); 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的相关文书(如查封通知、事故认定书); 会计核算的损失记账凭证等。 3. 税会差异的调整 会计处理:企业在会计上确认资产损失时,直接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等科目,减少会计利润。 税务处理:税法仅认可“法定资产损失”,需在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通过《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90)进行纳税调整——将会计上已扣除但税法认可的损失金额,与税法规定的扣除标准比对,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专业指导-燕子老师 2025-10-15 15:07 19次浏览
相关精华答疑
精华 在一开始的时候不是要调增吗,后面在慢慢调减 1、税法规定,利息收入应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本题中合同约定“两年后到期时一次收取利息”,因此2023年税法上不确认利息收入,但企业当年已将40万元利息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会计收入>税法收入,所以需要调减应纳税所得额40万元,对应选项A正确,B错误; 2、税法规定,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商标使用权属于特许权使用费)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同时,会计上应分期确认收入; 税法上: 合同约定“每两年收费一次”,2023年收取120万元,因此税法确认收入120万元; ​ 会计上: 已将60万元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分期确认,4年共240万,每年确认60万); 会计收入<税法收入,所以需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0万元(120-60),对应选项C正确,D错误; 希望可以帮到您呢,祝考试顺利通过! 专业指导-兰兰老师 2025-10-12 14:30 41次浏览 精华 老师,这个(1)为什么会被分类为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他没说出售啊,没看懂 因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是兜底项目,在不满足第一类和第二类金融资产分类时,通常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本题中,优先级A类资产支持证券的现金流量取决于“基础资产(股权投资和应收款项)产生的现金流量”,且按“优先级顺序偿付”; 如果基础资产现金流量不足,优先级A类的本金或收益可能无法足额收回。这意味着其合同现金流量不是基于“本金+利息”的固定借贷安排,不满足“仅为对本金和利息的支付”这一条件; 故不满足第一类和第二类,则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希望可以帮到您呢,祝考试顺利通过! 专业指导-兰兰老师 2025-10-12 11:54 26次浏览 精华 这个例题,为啥是从银行的角度计算还款额 如果从之小了的角度算,按偿债基金去算,结果还会是一样的吗? 无论从“银行的投资回收”还是“之小了的终值偿债基金(需先转终值)”角度计算,结果都是一致的。但房贷本质是“现值偿还”问题,直接用投资回收系数更贴合实际。 专业指导-小王老师 2025-10-12 11:06 18次浏览 精华 为什么说股份不干净? 若股权附带的回购义务满足“金融负债”的定义(即企业需向另一方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则该股份在会计核算中不能作为“实收资本/股本”这类纯粹的权益工具,而是需作为“交易性金融负债”等科目核算。这种会计属性的特殊性,也使得股份的“权益性”存在瑕疵,即“不干净”。 专业指导-小王老师 2025-10-01 10:02 41次浏览 精华 请问老师 回售权是不是意味着只能确认为金融负债? 不是的,回售权不意味着“只能”确认为金融负债; 大部分带回售权的工具,因发行方有“按约定向持有方交付现金”的合同义务,会确认为金融负债; 但如果该可回售工具符合特定特征(比如合作制法人的可随时回售“权益”、开放式基金可随时赎回的份额),即便符合金融负债定义,也应分类为权益工具; 如图中第二段中明确说明,符合金融负债定义,但同时具有一定特征的可回售工具,应当分类为权益工具; 祝国庆节快乐! 专业指导-兰兰老师 2025-10-01 11:38 30次浏览 精华 老师 请问 这个寿命固定的 未来清算的 为什么不算或有事项的负债?为什么划分到权益工具? 或有事项的负债需满足“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不发生证实;或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或金额不能可靠计量”(如未决诉讼、产品质量保证等)。 而“清算时交付净资产”的工具,清算不是“或有”的不确定事项(企业清算属于经营周期的终局状态,是法律框架下的必然可能结果,而非偶发的“或有事件”),且发行方的义务是“按比例交付净资产”(属于权益分配,而非负债偿还),因此不满足或有事项负债的定义。 专业指导-小王老师 2025-10-01 11:47 27次浏览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立即提问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