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答疑中心 / 详情
发布于2025-09-30 11:40:0819次浏览
相关问题讨论
新pv和老pv我能懂 但是我不懂这俩的差额还有分录代表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做?请老师帮忙解答一下。谢谢 差额:因为未来要付的租金变多了,所以现在确认的租赁负债得跟着增加,27146元就是负债增加的数。 分录:租来的资产(使用权资产)和欠的租金债(租赁负债)是挂钩的,租金要多付,资产的价值和负债都得同步调增。分录里的科目,就是把未来多付的租金拆成本金和利息类的融资费用,同时让资产和负债都反映这个变化。 专业指导-小熊老师 2025-09-30 14:48 32次浏览 工作时间不是应该掐头去尾吗 在判定非居民企业是否构成境内常设机构时,员工境内工作时间的计算规则是:当天入境或出境,均按 1 天计算(并非 “掐头去尾”,“掐头去尾” 通常适用于个人所得税的境内居住天数等其他场景)。题目具体分析甲员工停留时间:3 月 1 日 —3 月 5 日(共 5 天,涵盖 3.1、3.2、3.3、3.4、3.5);乙员工停留时间:3 月 3 日 —3 月 7 日(共 5 天,涵盖 3.3、3.4、3.5、3.6、3.7)。将两人的停留时间合并覆盖后,整体时间段为3 月 1 日 —3 月 7 日,共7天(每一天只要有员工在境内提供劳务,就计入境内工作时间)。因此,两名员工应计入的境内工作时间是7天,答案选C。“如同学针对上述解释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随时进行追问或重新提问。” 专业指导-媛媛老师 2025-09-30 11:51 21次浏览 这a表述应该有歧义,合伙里面自然人缴纳个税对啊,虽然没说企业,但a也没表示出仅有自然人的概念,我可以打个比方:前提是男生裤子女生裙子,班级里每一个女生都穿裙子这不对吗? 合伙企业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等,并非仅合伙自然人,所以选项A单独拿出来说肯定是错误的。 但是结合题干信息,说的是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所以有一定歧义,同学的疑问有一定道理,这是个很明确的知识点,练习题设计可能不太严谨,同学掌握知识点即可,考试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专业指导-帆帆老师 2025-09-30 11:50 21次浏览 这道题問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为什么不扣除向境外客户提供完全在境外消费的收入,所对应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呢。请分别讲解一下,取得进项税额,对应境外消费,那些情况扣除进项税额 为什么本题没扣境外收入对应进项 向境外提供完全在境外消费的服务,若免税,其进项不能抵,但本题没说为这50万收入产生了啥进项,没数据自然不用扣。 啥情况要扣 服务免税时:比如给境外提供免税的技术服务,为这服务买东西的进项,就不能抵,得转出。 没分开核算时:又做境内应税服务,又做境外免税服务,且进项分不清用在哪,就得按公式算不能抵的部分,然后转出。 专业指导-小熊老师 2025-09-30 11:50 19次浏览 这个题目不是讲未扣除预提所得税吗,这不是相当于没有交预提所得税?预提所得税不能算在可抵免限额吗 一、关于“预提所得税是否可抵免” 题目明确“股息所得是境外分配的税后所得,未扣除预提所得税”,但预提所得税是境外实际缴纳的税款,属于可抵免的境外税额。 以甲国A企业为例: 股息税后所得200万元(未扣预提税),需先还原成“分配前的利润”,再计算境外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和预提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 200 /(1-12\%) *12% =27.27 万元(A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预提所得税: 200 *10%=20 万元(分配环节缴纳的预提税); 可抵免税额=企业所得税+预提所得税= 27.27 + 20 = 47.27 万元(对应第61题选项C)。 专业指导-燕子老师 2025-09-30 11:50 26次浏览 老师,小规模外地提供建筑服务不超过多少,可以不用预缴?外地转让不动产,不超过多少,不用预缴? 以下供同学参考: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等政策有关征管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号)规定,小规模纳税人外地提供建筑服务,在预缴地实现的月销售额未超过10万元的,当期无需预缴税款;以1个季度为1个纳税期的,季度销售额未超过30万元的,当期无需预缴税款。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外地转让不动产,若机构所在地和不动产所在地一致,在预缴地实现的月销售额未超过10万元的,当期无需预缴税款;如超过10万元的,当期仍需预缴税款。若机构所在地和不动产所在地不一致,除个人转让其购买的住房外,小规模纳税人转让其取得的不动产,应按照5%的征收率向不动产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税款。 专业指导-燕子老师 2025-09-30 11:49 15次浏览
相关精华答疑
精华 这个广告费的限额收入基数为啥不包括租金10万 在计算广告费扣除限额的收入基数时,需明确其范围为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具体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视同销售收入,不包括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如股息、利息)以及未计入营业收入的财产租赁收入。 题目中,租金收入10万元属于财产租赁收入,且未计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因此不纳入广告费限额的收入基数。 专业指导-小王老师 2025-09-27 21:10 35次浏览 精华 前半部分为啥要➕400啊 首先,应纳税所得额的基本公式是: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不征税收入 - 免税收入 - 各项扣除 - 以前年度亏损。 在本题中: 收入总额是6000万元(包含免税收入600万元、技术转让收入1500万元); ​ 各项扣除是4000万元(其中包含技术转让的扣除金额400万元)。 当我们计算“收入总额 - 免税收入 - 技术转让收入 - 各项扣除”时,相当于把技术转让的扣除金额400万元也减去了,但这部分扣除是技术转让业务的合法扣除,需要“加回来”才能准确计算非技术转让业务的所得,再结合技术转让的税收优惠单独计算。 具体来说: 第一步:计算非技术转让业务的应纳税所得额,公式为: 6000 - 600(免税收入) - 1500(技术转让收入) - 4000(总扣除) + 400(把技术转让的扣除加回来) 。这一步的目的是先剥离技术转让业务,算出其他业务的所得。 ​ 第二步:计算技术转让业务的应纳税所得额,根据优惠政策:居民企业转让技术所有权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技术转让的所得是“技术转让收入 - 技术转让扣除”,即 1500 - 400 = 1100 万元。其中,500万元免税,剩下的 1100 - 500 = 600 万元减半征收,所以这部分应纳税所得额是 600 *50% 。 ​ 第三步:将两部分的应纳税所得额相加,再乘以税率25%,得到最终应缴企业所得税: [(6000 - 600 - 1500 - 4000 + 400) + (1500 - 400 - 500) * 50%] *25% = 150 万元。 专业指导-壹新老师 2025-09-23 22:02 32次浏览 精华 你好,请问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标准分别是什么,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小于基础基础是确认应纳税 暂时性差异吗,还有这道题的分录是咋写的 你好同学! 同学的理解是正确的,具体来说: 1、资产的账面价值 > 计税基础​​ 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2、资产的账面价值 < 计税基础​​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3、负债的账面价值 > 计税基础​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4、负债的账面价值 < 计税基础​ 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回归本题: 2022年4月1日,购入时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成本 1591 借:应收股利 15 贷:银行存款 1606 2023年12月31日,公允价值上升至1650万元 公允价值变动 = 1650 - 1591 = 59万元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59 贷:其他综合收益 59 此时,资产的账面价值(1650) > 计税基础(初始成本1591),产生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9万元。 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 59 * 25% = 14.75万元 由于公允价值变动计入了其他综合收益,所以递延所得税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14.75 (59 * 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4.75 2024年12月31日,公允价值下降至1400万元 当期变动 = 期末公允价值1400 - 上年末公允价值1650 = ​​-250万元​​ 借:其他综合收益250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250 此时,资产的账面价值(1400) < 计税基础(1591),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91万元(1591-1400)。 这意味着之前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14.75万)需要全部冲回,并且还可能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保留的递延所得税余额 = 191 * 25% = ​​47.75万元​​ (应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14.75 (将原有的贷方余额冲平)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47.75 (确认新的资产) 贷: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62.5 (14.75+47.75) 综上 2023年确认:+59 (公允价值变动) - 14.75 (所得税) = ​​+44.25​​ 2024年确认:-250 (公允价值变动) + 62.5 (所得税) = ​​-187.5​​ ​​累计其他综合收益 = 44.25 + (-187.5) = -143.25万元​ 如收到老师回复后仍有不清楚的地方,欢迎同学随时追问,加油~ 专业指导-穆易老师 2025-09-24 14:05 21次浏览 精华 为啥会计11个月,税法12个月啊? 要理解这个时间差异,我们需要从会计和税法对无形资产摊销的“时间规则”分别分析: 1. 会计上摊销月份为11个月的原因 根据会计规定,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当月减少的无形资产,当月不再摊销。 该软件于2022年12月20日投入使用(属于12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因此2022年12月就开始摊销。 会计上按2年摊销,到2024年时,2024年的摊销时间是“全年12个月减去2024年12月(因为2022年12月开始,2年摊销期到2024年11月结束)”,所以2024年只摊销11个月。 2. 税法上摊销月份为12个月的原因 税法对无形资产摊销的时间规则是按“自然年度”完整计算,不考虑资产具体的增加月份,直接按全年12个月计算摊销(只要资产在该年度内处于使用状态)。 税法规定该无形资产按3年摊销,2024年属于其摊销期内的完整年度,因此按12个月计算摊销。 简单总结:会计遵循“当月增加当月摊,摊销期结束当月停”的精细化规则;税法则按“自然年度全期摊”的简化规则,因此出现了11个月和12个月的差异。 专业指导-小亚老师 2025-09-23 09:47 35次浏览 精华 老师,还有这道题税的分录为何明明卖亏了,为何卖亏了的税283.02要写在贷方的投资收益,借方写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卖亏了不是应该写在借方投资收益,贷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吗?还有那笔卖赚了的849.06的税又为何写借投资收益849.06贷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849.06??? 关于“卖亏了的税分录” 金融商品转让亏了的税额可以留着抵扣以后赚的税,相当于“可抵扣的税账”。 借“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表示把这笔可抵扣的税先记下来,以后赚钱了能抵。 贷“投资收益”:因为亏的税其实减少了亏损的影响,所以要调整投资收益(让亏损看起来“少一点”)。 关于“卖赚了的税分录” 金融商品转让赚了就要交税,这税是从投资收益里扣的成本。 借“投资收益”:赚钱的收益里得拿出一部分交税,所以投资收益要减少。 贷“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表示确认要交的税,欠税务局的钱记在这里。 “如同学针对上述解释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随时进行追问或重新提问哦~” 专业指导-王辰老师 2025-09-22 21:41 38次浏览 精华 老师,帮助看一下这个习题的解析,可以详细说一下吗,有点没看懂 你好同学! 对于关联企业之间的借款,税务局为了防止企业通过高额利息来转移利润、逃避税款,设立了两条“红线”: ​​利率红线​​:借款利率不得超过金融机构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 题目中约定利率是6%,但金融机构利率是4.8%,所以利率必须按​​4.8%​​ 来计算,6%是无效的。 ​​本金(规模)红线​​:借款的本金不能超过一定的比例。这个比例由双方的资本关系决定,术语叫“债资比”。 ​​标准债资比​​:金融企业为 ​​5:1​​,其他企业为 ​​2:1​​。 题目中甲乙都是​​制造企业​​(非金融企业),所以适用 ​​2:1​​ 的债资比。 甲公司对乙公司的股权投资额 = ​​5000万元​​ 允许的债资比(其他企业) = ​​2 : 1​​ ​​可扣除的借款本金上限​​ = 股权投资额 × 债资比 = 5000万元 × 2 = ​​10,000万元​ 虽然乙公司借了20,000万元,但税务局只承认其中10,000万元产生的利息可以扣除,超出的10,000万元产生的利息,即使利率合规,也不能在税前扣除。​ 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时间= 10,000万元 × 4.8% × (10个月 / 12个月)=400 所以,最终可以税前扣除的利息费用是400万元。​ 如收到老师回复后仍有不清楚的地方,欢迎同学随时追问,加油~ 专业指导-穆易老师 2025-09-18 11:43 21次浏览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立即提问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