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注册会计师《审计》第八章:风险应对
在2025年注册会计师《审计》科目的学习进程中,第八章风险应对是对前期风险评估成果的直接回应与深度践行。为了助力25年注会备考,之了君带来了2025年注册会计师《审计》第七章:风险评估的相关内容,备考2025年注会的小伙伴,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阅读:
☞ 2025年注册会计师章节知识点各科汇总(上)注会考生速看
☞ 2025年注册会计师章节知识点各科汇总(下)注会考生抢先学
一、风险应对
1.总体应对措施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下列总体应对措施:
(1)向项目组强调保持职业怀疑的必要性;
(2)指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
(3)对指导和监督项目组成员并复核其工作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作出调整;
(4)在选择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时融入更多的不可预见的因素;
(5)对总体审计策略和对拟实施的审计程序作出调整。
2.增加审计程序不可预见性的方法
(1)思路
①对某些以前未测试的低于设定的重要性水平或风险较小的账户余额和认定实施实质性程序;
②调整实施审计程序的时间,使其超出被审计单位的预期;
③采取不同的审计抽样方法,使当年抽取的测试样本与以前有所不同;
④选取不同的地点实施审计程序,或预先不告知被审计单位所选定的测试地点。
(2)要点
①注册会计师需要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事先沟通,要求实施具有不可预见性的审计程序,但不能告知其具体内容,在签订业务约定书时可以明确提出这一要求;
②虽然对于不可预见性程度没有量化的规定,但审计项目组可根据对舞弊风险的评估等确定具有不可预见性的审计程序;
③项目合伙人需要安排项目组成员有效地实施具有不可预见性的审计程序,但同时要避免使项目组成员处于困难境地。
3.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4.控制测试的性质
(1)类型
①询问:询问本身并不足以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需要结合其他审计程序使用。
②观察:测试不留下书面记录的控制(如职责分离)的运行情况的有效方法;观察提供的证据仅限于观察发生的时点。
③检查:适用于留有书面证据的控制。
④重新执行:如果需要进行大量的重新执行,注册会计师就要考虑通过实施控制测试以缩小实质性程序的范围是否有效率。
(2)实施控制测试时对双重目的的实现
①控制测试目的:评价控制是否有效运行;
②细节测试的目的: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
③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针对同一交易同时实施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实现双重目的。
(3)实施实质性程序的结果对控制测试结果的影响
①未发现某项认定存在错报,这本身并不能说明与该认定有关的控制是有效运行的;
②发现某项认定存在错报,应当在评价相关控制的运行有效性时予以考虑;
③发现被审计单位没有识别出的重大错报,通常表明内部控制存在值得关注的缺陷,应当就这些缺陷与管理层和治理层进行沟通。
5.控制测试的时间
6.控制测试的范围
7.实质性程序的要求
(1)基本要求
无论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结果如何,注册会计师都应当针对所有重大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实施实质性程序。
(2)针对财务报表编制完成阶段
①将财务报表中的信息与其所依据的会计记录进行核对或调节,包括核对或调节披露中的信息;
②检查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作出的重大会计分录和其他调整。
(3)针对特别风险
①如果认为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是特别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专门针对该风险实施实质性程序;
②如果针对特别风险的程序仅为实质性程序,这些程序应当包括细节测试,或将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结合使用,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8.实质性程序的性质
9.实质性程序的时间
以上就是关于“2025年注册会计师《审计》第八章:风险应对”的全部内容。希望各位考生在备考期间,务必高度重视这一章节。认真研读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审计案例深入思考,领悟其中的风险应对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