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利润,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赚了多少钱。但是在会计学上利润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比如本年利润、未分配利润等。那么,本年利润与未分配利润的关系是什么?具体如何理解?有兴趣的话,跟着之了君一起看看吧。
本年利润与未分配利润的关系是什么?具体如何理解
要想知道本年利润与未分配利润的关系,就要先理解这两个概念。未分配利润是资产负债表中的报表项目,属于一级会计科目,下方有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等明细科目。本年利润是中转过渡科目,就是在汇总企业当期的损益之后,本年利润的期末余额要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结转损益后的本年利润余额就是当期的净利润或净亏损,是利润表的项目。
为什么未分配利润和本年利润不符
未分配利润和本年利润不符主要是因为这两者并不是一回事儿。未分配利润就是还没有分配的利润,包括留待以后年度处理、未指明特定用途的利润。本年利润是净利润或净亏损,是一个动态的指标。
未分配利润的计算公式是: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期末余额+利润分配期末余额,所以包括本年利润和以前未分配的利润
本年利润包括当期实现的利润,其贷方包括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补贴和投资收益等各项收入,借方是当期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和支出,比如成本、税费等。
看了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都应该比较清楚本年利润与未分配利润的关系是什么以及具体如何理解了。之了君认为不同的利润在财务报表中代表不同含义,财务人员一定要搞清楚。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财会有关的专业信息,可以来之了课堂官网进一步查询。
年末的时候,通常企业会结转本年利润,这样可以清晰反映企业全年的经营成果以及进行利润分配。那么,大家是否清楚,结转本年利润在结转损益之前还是之后?具体怎么操作?关于这一点,接下来之了君就给大家具体讲解一下。
结转本年利润在结转损益之前还是之后?具体怎么操作
通常,结转本年利润在结转损益之后。具体操作参考如下:
第一步:计算“本年利润”科目余额
在年末,首先要将所有损益类科目的余额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从而得出“本年利润”的余额,以此判断企业全年是盈利还是亏损。
收入类科目结转: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收入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
账务处理: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等
贷:本年利润
费用类科目结转:把主营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费用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
账务处理: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等
第二步:判断盈利或亏损情况并进行结转
完成上述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若为贷方余额,表示企业全年实现了净利润;若为借方余额,则表示全年发生了净亏损。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1)盈利情况:当“本年利润”科目为贷方余额时,将其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贷方。
账务处理: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亏损情况:若“本年利润”科目为借方余额,把它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借方。
账务处理: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结转本年利润相关的知识点和实际操作,之了君就给大家分享如上。从知识点层面理解起来并不是很难,关键在于大家进行实际业务操作的时候,一定要对于相关的重点注意事项进行关注,避免出错。后续要是还有什么疑问,大家也可以持续到之了课堂来学习或者咨询。
年末结转本年利润是企业年度财务工作的重要一环,关系到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利润的合理分配。每到年底时,就需将本年度的盈余或亏损进行结转。那么,年末结转本年利润会计分录怎样写?有兴趣的话,跟着之了君一起看看吧。
推荐阅读☞年末结转损益类账户会计分录如何做
一、年末结转本年利润会计分录怎样写
年末结转本年利润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其能够清晰地反映企业在特定会计年度内究竟是处于盈利状态还是亏损境地。鉴于这是一个汇总类账户,若企业盈利,本年利润表现为贷方科目;若出现亏损,则为借方科目。具体的会计分录如下:
1、盈利
本年利润需要结转到利润进行分配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在盈利的情况下,企业还需按照法律规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并根据需要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法定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2、亏损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二、年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数据从哪里拿
年末结转本年利润所需的数据源自各科目余额表或账本余额。在年末执行结转操作时,要仔细查阅本年利润的科目余额表或账本余额,以此确定本年度的利润总额。本年利润的计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它是在将所有损益类科目余额进行结转计算后得出的结果,其中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科目。年末结转本年利润主要步骤如下:
1、查看科目余额表:通过科目余额表,可以获取本年利润的期末余额,这是基础数据。
2、结转操作:将本年利润从【本年利润】科目转入【利润分配】科目,具体可参考上文。
3、备份数据:在进行结转操作时,建议备份相关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深入了解,相信大家对于年末结转本年利润会计分录的书写以及相关处理方法已经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正确且规范地处理本年利润,能够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在财务报表中得以更为精准、清晰地呈现。倘若大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疑问或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到之了课堂进行提问咨询,我们将竭诚为您解答。
本年利润是指企业某个会计年度净利润(或净亏损),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企业对于本年利润的重视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而财务人员更是需要深入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要点。那么,表结法结转本年利润具有哪些特点呢?下面,之了君将为大家详细解答。
一、表结法结转本年利润的特点有哪些?
表结法结转本年利润的特点参考如下:
1、表结法下,各损益类账户每月月末只需结计出本月发生额和月末累计余额,不结转到“年利润”账户,只有在年末时才将全年累计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但每月月末要将损益类账户的本月发生额合计数填入利润表的本月数栏,同时将本月末累计余额填入利润表的本年累计数栏,通过利润表计算反映各期的利润(或亏损)。
2、表结法下,年中损益类账户无需结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从而减少了转账环节和工作量,同时并不影响利润表的编制及有关损益指标的利用。
二、账结法与表结法对比
除了表结法,本年利润结转还可以使用账结法。
结账法下,每月月末均需编制转账凭证,将在账上结计出的各损益类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具体而言,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的本月合计数能够精准反映当月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本年利润”科目的本年累计数则体现本年累计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由此可见,账结法在各月均可通过“本年利润”科目直接提供当月及本年累计的利润(或亏损)额,但由于每月都要进行转账操作,相较于表结法,无疑增加了转账环节和工作量。以下通过表格形式更直观地对比展示:
比较项目 | 表结法 | 账结法 |
结转时间 | 年末将全年累计余额转入 “本年利润” 账户 | 每月月末将各损益类账户余额转入 “本年利润” 科目 |
转账环节与工作量 | 年中减少转账环节和工作量 | 各月均需转账,增加工作量 |
利润反映 | 通过利润表计算反映各期利润 | “本年利润” 科目本月合计数和本年累计数反映当月及本年累计利润 |
表结法结转本年利润的特点如上述内容所示,实际上与之相关的知识内容还有很多。倘若大家对其感兴趣,渴望深入学习更多知识,欢迎选择到之了课堂参加培训学习。在名师的悉心指导下,相信大家的知识视野能够得到极大拓展,实操能力也将获得显著提升,为在会计领域的深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行政罚款可以税前扣除吗?正确了解一些关于税前扣除方面的信息,对于自己来说还是很有好处的。比如说,行政罚款可以税前扣除吗?行政罚款会不会影响本年利润?今天,之了君就给大家好好分享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一、行政罚款可以税前扣除吗?
根据以下文件规定,凡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交付的罚款、罚金、滞纳金是不允许扣除的,但按照经济合同规定支付的(包括银行罚息)、罚款和诉讼费可以扣除。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要对发生的业务进行判定。对罚款不能一律对待。要看性质。
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一)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
(二)企业所得税税款;
(三)税收滞纳金;
(四)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五)本法第九条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
(六)赞助支出;
(七)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
(八)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
二、行政罚款会不会影响本年利润?
行政罚款会影响本年利润。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罚款的会计处理:
行政罚款在会计上被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包括罚款支出。
期末结转时,营业外支出会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从而影响本年利润的计算。
2、影响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利润总额是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因此,行政罚款作为营业外支出的一部分,会直接减少利润总额。
净利润是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留存利润。由于行政罚款减少了利润总额,进而也会减少净利润。
3、税收罚款的税前扣除限制: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不得税前扣除。这意味着税收罚款支出在企业所得税税前不得扣除,需要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做纳税调增。
虽然这一点直接涉及的是税收罚款而非所有行政罚款,但它体现了行政罚款对企业税务处理和利润影响的类似逻辑。
请复制课程激活码:56641111
行政罚款是否可以税前扣除以及行政罚款会不会影响本年利润,大家应该比较清楚了。如果说会计人不满足上面这些内容,想要了解学习更多的内容的话,可以考虑直接到之了课堂来报班学习。
很多会计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大家的知识面储备不够,因此平时的时候也要多去了解学习会计方面的知识,来拓宽自身眼界。近日,就有小伙伴在咨询:将本月损益类账户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会计分录怎么写?下面,对此有疑问的小伙伴,请一起来看看吧。
请复制课程激活码:56641111
答:将本月损益类账户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时候,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确定会计分录怎么写。具体参考如下:
一、如果本年利润为贷方余额,则说明本年盈利了,应对其进行分配,先将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作如下分录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二、如果年初利润分配在借方,说明以前年度亏损,用本年度结转的利润弥补,弥补后余额仍在借方的说明还有亏损留待以后年度弥补;结转本年利润后利润分配余额在贷方的,作如下分录
(1)按利润总额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盈余公积
(2)根据公司情况自主决定是否计提任意盈余公积金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盈余公积
(3)向股东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应付股利
(4)可以合并以下作如下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三、如果本年利润账户为借方余额,表明本年度经营结果为亏损,则将期余额直接结转至利润分配账户,留待以后年度弥补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在实际的工作中,光有理论知识点的支撑远远是不够的,关键还是需要大家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不断学习会计实操技能。接下来,大家遇到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随时到之了课堂来学习和咨询。将本月损益类账户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会计分录怎么写?看了上面的理论知识点信息,大家应该比较清楚了。
不管大家是刚进入企业的新人会计,还是才开始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小伙伴,遇到有关的专业知识,都可以来之了课堂学习。比如,近日就有小伙伴来咨询:本年利润中所得税费用指的是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吗?下面,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随之了君一起看看有关的信息。
答案:本年利润中的所得税只包括企业所得税,不包括个人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当期所得税即为当期应交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税率=(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企业所得税税率;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祝负债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祝资产的期初余额)。因此,本年利润中所得税费用没有个人所得税。
本年利润是指企业某个会计年度净利润(或净亏损),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由企业利润组成内容计算确定的,是企业从公历年1月份至12月份逐步累计而形成的一个动态指标。本年利润是一个汇总类账户。其贷方登记企业当期所实现的各项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等;借方登记企业当期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与支出,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净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
如果大家想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会计专业知识及实操能力,可以直接选择到之了课堂来学习。大家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随时向在线客服老师咨询详情。本年利润中所得税费用指的是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吗?看了上述之了君的分享内容,相信大家已经有了答案。
利润是企业的经营成果具体体现,但大家知道会计上怎么处理利润吗?知道如果本年利润余额在借方,是否需要结转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吗?针对这个问题,之了君来给大家解答一下:
2022年本年利润余额在借方,需要结转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吗?如果需要,现在帐做到2023年6月了,怎么去调去年的帐。还有本年利润余额在借方,需要计算所得税费用吗?
答:不管借方贷方都是需要结转到本年利润-未分配利润的,去年的没有结转的话,第一可以反结转,在去年12月份结转,然后在结账,第二就是直接在本年结转就可以的。本年利润在借方说明是亏损了,如果是预缴的话一般是不需要计提所得税的,因为所得税是有利润的时候才计算缴纳的,但是如果是汇算清缴的话需要看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的,如果依然是亏损的话也不需要计算所得税。
本年利润是指企业某个会计年度净利润(或净亏损),是由企业利润组成内容计算确定的,是企业从公历年1月份至12月份逐步累计而形成的一个动态指标。企业年度终了应将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科目,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应无余额。
会计期末要将企业所有的损益类会计科目余额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中。
年度终了,企业还应将“本年利润”科目的本年累计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中。
【注意】未分配利润指的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
以上就是关于本年利润余额在借方,是否需要结转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分享,可供大家阅读。如果大家对于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等还有疑问,可以来之了课堂咨询和学习,有专业老师为大家答疑解惑。
本年利润是怎么算出来的?在初级会计实务考试中,会有很多题目要求考生计算某项业务对本年利润有什么影响,或是直接要求计算本年利润。那么,本年利润是怎么算出来的?下面,之了君带大家了解一下。
请复制课程激活码:56641111
本年利润是指企业某个会计年度净利润(或净亏损),是由企业利润组成内容计算确定的,是企业从公历年1月份至12月份逐步累计而形成的一个动态指标。企业年度终了应将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科目,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应无余额。
会计期末要将企业所有的损益类会计科目余额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中。
年度终了,企业还应将“本年利润”科目的本年累计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中。
【注意】未分配利润指的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
本年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本年利润=营业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成本-税金-费用-营业外支出。
一般来说,本年利润是通过一个企业总利润的组成内容从而计算确定的,一般是企业从某一特定年份的1月份至12月份逐步累计而形成的一个动态指标。
知识拓展:在实际的经历活动中,本年利润是指一个企业在特定的某个会计年度中净利润或净亏损金额,一般归类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在会计范畴之内,本年利润是属于一个汇总类账户的。一般来说,贷方需要登记企业当期所实现的各项收入,具体包括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以及营业外收入等等,而借方需要登记公司在这一段时间之内发生的支出和收入情况,具体包括主要业务的成本、其他业务所使用的资金、营业费用、管理公司的费用、主营业务需要缴纳的税金及附加、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净损失) 以及所得税等。
本年利润经常会在初级会计实务这个科目当中出现,对于备考复习初级会计考试的考生来说,应当全力去攻克。
本年利润是怎么算出来的,大家对于理论知识点学习完毕之后。也可以试着到之了课堂来报一个会计实操课程培训班,让自己的各方面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以便于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