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组合题]甲公司为上市公司。2019 年 5 月,以甲公司董事长为首的 8 名 董事和高管所持公司股票的限售期到期。 2019 年 5 月底,农业农村部向社会通报猪瘟疫情。6 月 5 日,财经媒体大同财经发布新闻报道称,甲公司正在与某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可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的疫苗”,当日,甲公司股票交易价格明显上涨。6 月 18 日,甲公司发布重大合同公告,声称公司研发的兽用疫苗注射液将投入产业化生产,对猪瘟的预防率达到 100%,并将给公司带来显著业绩增长,当日,甲公司股票涨停,交易量显著增多,8 名董事和高管各自售出部分股票。 6 月 19 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称“目前尚未有任何猪瘟商品化疫苗获批或上市,且目前尚无预防率为 100% 的猪瘟疫苗”。证券交易所亦于同日就甲公司 6 月 18 日披露的公告向甲公司发出问询函。甲公司回复称,6 月 18 日的公告误将 “兽用注射液”写成“兽用疫苗注射液”。当日,甲公司股票跌停。 2020 年 2 月 4 日,甲公司发布公告称:因公司涉嫌证券违法行为,证监会决定 对甲公司立案调查。 投资者李某于 2019 年 6 月 5 日买入甲公司股票,于 2019 年 6 月 19 日卖出。投资者赵某于 2019 年 6 月 18 日买入甲公司股票,并一直持有。投资者孙某于2019 年 6 月 3 日买入甲公司股票,于 2020 年 3 月陆续卖出。2020 年 5 月,李 某、赵某和孙某分别向人民法院提起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诉讼,要求甲公司及其董事、高管赔偿投资损失。 李某向人民法院主张:虚假陈述实施日为 2019 年 6 月 5 日。孙某向人民法院主 张:虚假陈述揭露日为 2020 年 2 月 4 日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告之日。 人民法院查明:公司股票价格自 2019 年 6 月 19 日跌停后,一直处于相对低位; 2020 年 2 月 4 日公司股价没有明显下跌。人民法院将 2019 年 6 月 19 日认定为 虚假陈述揭露日,并驳回李某和孙某的起诉。 在赵某提起的诉讼中,甲公司董事长等人提出:虚假陈述行为人是甲公司,公 司董事和高管不应该作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诉讼的共同被告。 证监会在调查中发现:甲公司 8 名董事和高管在 6 月初向交易所报备减持计划的同时,授意大同财经记者袁某发布公司研发“非洲猪瘟疫苗”的新闻,有证据表明袁某应当知道该新闻是不真实的。稽查人员认为:甲公司 8 名董事和高管的行为构成操纵市场,袁某也违反了证券法的相关规定。袁某辩称:他不是信息披露义务人,其作为记者有权进行财经新闻报道,没有义务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因此没有违反证券法。 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要求1]甲公司 6 月 18 日的公告构成哪些类型的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并分别说明理由。
[要求2]

甲公司董事长关于“公司董事和高管不应该作为共同被告”的主张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要求3]

李某关于“虚假陈述实施日为 2019 年 6 月 5 日”的主张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要求4]

法院将 2019 年 6 月 19 日认定为虚假陈述揭露日,是否符合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并说明理由。

[要求5]

法院认可投资者赵某的原告资格,是否符合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并说明理由。

[要求6]

甲公司董事和高管的行为是否构成操纵市场?并说明理由。

[要求7]

袁某关于“他不是信息披露义务人”“没有义务核实信息的真实性”的辩解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本题来源:2020年《经济法》真题 点击去做题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

甲公司 6 月 18 日的公告构成信息披露违法行为中的虚假记载和误导性陈述(1 分)。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①虚假记载,是指信息披露义务人披露的信息中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重大不实记 载,或者对其他重要信息作出与真实情况不符的描述。②误导性陈述,是指信息披露义务人披露的信息隐瞒了与之相关的部分重要事实,或者未及时披露相关更正、确认信息,致使已经披露的信息因不完整、不准确而具有误导性。本题中,甲公司 6 月 18 日的公告将“兽用注射液”写成 “兽用疫苗注射液”,信息不真实且严重误导投资者,属于虚假记载和误导性陈述(2 分)

[要求2]
答案解析:

甲公司董事长关于公司董事和高管不应该作为共同被告的主张不成立(0.5 分)。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信息披露义务人实施虚假陈述致使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遭受损失的,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及保荐人、承销的证券公司及其直接责任人员,应当与发行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但是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2 分)

[要求3]
答案解析:

李某关于虚假陈述实施日为 2019 年 6 月 5 日的主张不成立(0.5 分)。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 虚假陈述实施日是指信息披露义务人作出虚假陈述或者发生虚假陈述之日。信息披露义务人在证券交易场所的网站或者符合监管部门规定条件的媒体上公告发布具有虚假陈述内容的信息披露文件,以披露日为实施日。甲公司于 6 月 18 日发布公告,该日即为虚假陈述实施日(2 分)

[要求4]
答案解析:法院将 2019 年 6 月 19 日认定为虚假陈述揭露日符合规定(0.5 分)。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 虚假陈述揭露日,是指虚假陈述在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报刊、电台、电视台或监管部门网站、交易场所网站、主要门户网站、行业知名的自媒体等媒体上,首次被公开揭露并为证券市场知悉之日。 虚假陈述被揭示的意义在于其对证券市场发出了一个警示信号,提醒投资者重新判断股票价值, 进而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本题中,市场在 2019 年 6 月 19 日对农业农村部的公告有明显反应,6 月 19 日被认定为虚假陈述揭露日符合法律规定(2 分)。
[要求5]
答案解析:法院认可投资者赵某的原告资格符合规定(0.5 分)。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诉讼的原告应该在虚假陈述实施日之后、揭露日或更正日之前实施相应的交易行为,即在诱多型虚假陈述中买入了相关证券,或者在诱空型虚假陈述中卖出了相关证券。本题中,属于诱多型虚假陈述(甲公司发布虚假的利多消息,使投资者在股价处于相对高位时进行投资追涨),赵某是在 6 月 18 日买入并持有,符合要求(2 分)。
[要求6]
答案解析:

甲公司董事和高管的行为构成操纵证券市场(0.5 分)。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有关人员利用虚假或者不确定的重大信息,诱导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影响或者意图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的,构成操纵证券市场。本题中,甲公司高管授意袁某发布虚假信息,误导市场,致 使 6 月 18 日当日股票涨停,影响了证券交易价格,该行为构成《证券法》规定的操纵证券市场 (2 分)

[要求7]
答案解析:

袁某关于“他不是信息披露义务人”,“没有义务核实信息的真实性”的辩解不成立(0.5 分)。 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各种传播媒介传播证券市场信息必须真实、客观,禁止误导。本题中,袁某即使不是信息披露义务人,也有义务在知道或应当知道信息为虚假信息或误导性信息时,不予传播(2 分)

立即查看答案
立即咨询
拓展练习
第1题
[单选题]“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马克思的这句名言所体现的法的特征是(  )。
  • 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 B.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 C.法受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 D.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答案解析
答案: C
答案解析: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法,是由具体的经济基础即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因此,统治阶级不可能任意立法。马克思所说的“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即表明统治阶级的意志必须服从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选项 C 当选。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法人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法人先取得权利能力,后取得行为能力
  • B.所有法人都有权利能力,但并非所有法人都有行为能力
  • C.法人终止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同时消灭
  • D.法人的行为能力只能通过其法定代表人实现
答案解析
答案: C
答案解析:(1)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法人,其权利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其行为能力伴随着权利能力的产生而同时产生。法人终止时,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同时消灭,选项 A、B 不当 选,选项 C 当选。(2)法人的行为能力通过法定代表人或其他代理人来实现,选项 D 不当选。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单选题]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负担行为直接导致既有权利的变动
  • B.负担行为产生的是债法上的法律效果
  • C.民事主体根据负担行为所负担的义务不包括不作为义务
  • D.处分行为中的权利人享有履行请求权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1)处分行为是直接导致权利发生变动的法律行为,选项 A 不当选。(2)负担行为是使一方相对于他方承担一定给付义务的法律行为。这种给付义务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选项 C 不当选。(3)负担行为中的权利人可以享有履行请求权,义务人的履行行为是请求权实现的重要前提,选项 D 不当选。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单选题]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承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承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到达
  • B.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表示反对外,该承诺有效
  • C.承诺人可以撤回承诺,但撤回承诺的通知不得晚于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
  • D.承诺的内容应与要约的内容一致,否则视为新要约
答案解析
答案: C
答案解析:(1)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的,应当即时作出承诺。要约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承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到达,选项 A 不当选。(2)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为迟延承诺, 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以外,迟延承诺应视为新要约,选项 B 不当选。(3)承诺人撤回承诺,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 选项 C 当选。(4)除要约人及时表示反对或者要约表明承诺不得对要约的内容作出任何变更的以外,承诺可以对要约的内容作出非实质性变更,选项 D 不当选。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单选题]甲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乙起诉公司请求分配利润。该公司另一股东丙得知后, 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基于同一分配方案也提出分配利润的请求并申请参加诉讼。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丙在本案中的诉讼地位是(  )。
  • A.共同原告
  • B.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 C.共同被告
  • D.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其他股东基于同一分配方案请求分配利润并申请参加诉讼 的,应当列为共同原告,选项 A 当选。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