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单选题]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最核心的业务是(    )。
  • A.基金的销售
  • B.基金的募集
  • C.基金的运营服务
  • D.基金的投资管理
本题来源:2023年《金融》真题(考生回忆版) 点击去做题
答案解析
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基金管理公司主要业务。

投资管理业务是基金管理公司最核心的一项业务。

立即查看答案
立即咨询
拓展练习
第1题
[不定项选择题]

关于债券利率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公司债券的利率通常高于政府债券
  • B.利率的到期期限会影响债券的利率水平
  • C.具有免税的债券利率要低
  • D.美国市政债券利率低于国债利率的原因是流动性的差异
  • E.流动性越差的债券,利率越低
答案解析
答案: A,B,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利率决定理论。

所得税也是影响利率风险结构的重要因素。同等条件下,具有免税特征的债券利率要低。在美国,市政债券的违约风险高于国债,流动性低于国债,但由于市政债券的利息收入是免税的,因而长期以来美国市政债券的利率低于国债的利率。流动性越差的债券,利率越高。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单选题]关于基础货币发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属于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 B.如果余额在借方则是资产业务,如果余额在贷方则是负债业务
  • C.

    如果余额在借方则是负债业务,如果余额在贷方则是资产业务

  • D.属于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答案解析
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是整个银行体系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得以倍数扩张的源泉。从本质上看,基础货币具有四个最基本的特征:(1)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性负债,而不是中央银行资产或非货币性负债,是中央银行通过自身的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2)通过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和调节的变量对它的影响,达到调节和控制供应量的目的:;(3)它是支撑商业银行负债的基础,商业银行不持有基础货币就不能创造信用;(4)在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下,基础货币被整个银行体系运用能产生数倍于它自身的量。从来源上看,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供给产生的。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单选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机制主要有(    )。
  • A.审贷分离机制、授权管理机制、额度管理机制
  • B.

    审贷分离机制、文化塑造机制、资金流动管理机制

  • C.不相容岗位分离制、文化塑造机制、额度管理管理机制
  • D.

    不相容岗位分离制、授权管理机制、资金流动管理机制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信用风险的管理。

机制管理就是建立起针对信用风险的管理机制。对商业银行而言,信用风险的管理机制主要有以下内容。(1)审贷分离机制,即在内部控制机制的框架下建立起贷款的审查与贷款的决策相分离机制,避免将贷款的审查与决策集中于一个职能部门或人员。(2)授权管理机制,即总行对所属的职能部门、下属的分支机构,根据层级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等因素,分别授予具体的最高信贷权限。(3)额度管理机制,即总行对全行系统给予某一特定客户在某一特定时期的授信规定最高限额。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单选题]假设需重新定价的资产大于负债,银行在利率下行周期即将面临(    )。
  • A.利差增大
  • B.利差不变
  • C.利差双向变动
  • D.利差减小
答案解析
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和工具。

以利率敏感性缺口为例,,如果某一时期内到期或需重新定价的资产大于负债,则为正缺口,反之则为负缺口。在利率上升的环境中,保持正缺口对商业银行是有利的,因为资产收益的增长要快于资金成本的增加,利差自然就会增加;而在利率下降的环境中,正缺口会减少利差(选项D说法正确),对商业银行是不利的。负缺口的情况正好与此相反。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组合题]

(三)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暴露了《巴塞尔协议Ⅱ》的诸多不足,引发各界对银行业监管有效性的反思,在此背景下,巴塞尔委员会于2010年12月发布《巴塞尔协议Ⅲ》,提出宏观审慎监管理念,提高资本水平和资本质量要求,引入两个流动性监管指标。2017年12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巴塞尔协议Ⅲ:危机后改革的最终方案》,核心是重新构造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框架,标志着已完成资本充足率监管三个基本要素一一资本工具合格标准、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方法和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的改革进程,后危机时期的资本监管国际规则改革尘埃落定。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巴塞尔协议。

巴塞尔协议Ⅱ的内容体现在三大支柱上。

(1)最低资本要求(选项C)。商业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核心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为4%,并将最低资本要求由涵盖信用风险拓展到全面涵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对信用风险的计量提出了标准法*(权重法)和内部评级法,对市场风险的计量提出了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对操作风险的计量提出了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

(2)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选项B)。明确和强化了各国金融监管机构的三大职责:全面监管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培育银行的内部信用评估体系,加快制度化进程。监管方法是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并用。

(3)市场约束(选项D)。对银行提出信息披露要求,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资本结构、资本充足率、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使市场参与者更好地了解银行的财务状况和风险管理状况,从而能对银行施以更为有效的外部监督。

[要求2]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巴塞尔协议。

2010年版巴塞尔协议Ⅲ是对巴塞尔协议Ⅱ的发展和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重新界定监管资本。巴塞尔协议Ⅲ将原来的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重新界定,并区分为核心一级资本(主要包括普通股及留存收益)、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选项D说法正确);限定一级资本只包括普通股和永久优先股(选项B说法正确)。核心资本要求被大大提升,原来的附属资本概念被弱化。

(2)提高资本充足率。巴塞尔协议Ⅲ规定,全球各商业银行必须将一级资本充足率的下限由4%提高到6%(选项C说法正确);要求普通股权益资本最低比例由2%提升至4.5%。另外,巴塞尔协议Ⅲ维持巴塞尔协议Ⅱ最低资本充足率8%不变。巴塞尔协议Ⅱ强调对分母一风险加权资产的计量,而巴塞尔协议Ⅲ则更加强调分子一资本的质量和数量。

(3)提出“资本缓冲”要求。

(4)引入杠杆率监管指标。

(5)增加流动性监管要求。

(6)安排充裕的过渡期。

[要求3]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巴塞尔协议。

2010年版巴塞尔协议Ⅲ是对巴塞尔协议Ⅱ的发展和完善。增加流动性监管要求是其中之一。

巴塞尔协议Ⅲ引入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以强化对银行流动性的监管。其中流动性覆盖率用来计量在短期极端压力情景下,银行所持有的无变现障碍的、优质的流动性资产的数量,以衡量其是否足以应对此情景下的资金净流出;净稳定融资比例用来计量银行是否具有与其流动性风险状况相匹配的、确保各项资产和业务融资要求的稳定资金来源。

[要求4]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巴塞尔协议。

2017年1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巴塞尔协议Ⅲ:危机后改革的最终方案》,其核心是重新构造风险加权资产计量监管框架,标志着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完成了资本充足率监管的三个基本要素一一资本工具合格标准、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方法和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的改革。与2010年版的巴塞尔协议亚相比,2017年版巴塞尔协议Ⅲ致力于提升风险计量框架的可信度,加强各家银行使用内部模型法测算出的风险加权资产的可比性,同时还设定了风险加权资产的最低测算值,以减少银行通过使用内部模型法降低资本计提的行为(选项D)。此外2017年版的巴塞尔协议Ⅲ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了更高的杠杆率缓冲资本要求。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