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对乙公司具有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应采用权益法核算,其初始投资成本为1500万元,小于享有的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1800万元(6000×30%),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到1800万元,选项A、B错误;甲公司2021年度应确认的投资收益=[400-(180-100)+(180-100)÷10×6÷12]×30%=97.2(万元),选项C错误;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在2021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应列示的年末余额=1800+97.2=1897.2(万元),选项D正确。甲公司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2021年1月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1500
贷:银行存款1500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6000×30%-1500)300
贷:营业外收入300
2021年12月3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97.2
贷:投资收益97.2



甲公司于2021年10月1日从二级市场购入20万股乙公司的普通股,共支付价款200万元(其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15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3万元。甲公司将该股权投资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021年11月5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发放的股利15万元。2021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的公允价值为12元/股。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上述事项对甲公司2021年损益的影响金额为( )万元。
该事项对甲公司2021年损益的影响金额=12×20-(200-15)-3=52(万元)。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3%。有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2020年1月10日,甲公司对其一栋行政管理用办公楼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前该办公楼的原价为500万元,已计提折旧25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为改扩建领用工程物资100万元,领用自产产品成本为90万元(市场不含税价格100万元),发生改扩建人员薪酬160万元,人员薪酬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改扩建的办公楼于2020年9月3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资料二:2020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经营租赁方式将该办公楼对外出租。租赁期开始日为2021年1月1日,租赁期为2年,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出租后,该办公楼仍按照原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和预计净残值计提折旧。
资料三:2021年7月1日,甲公司认为市场比较成熟,具备了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条件,决定对该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当日该办公楼的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
其他资料: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本题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3分)
借:在建工程250
累计折旧250
贷:固定资产500
借:在建工程350
贷:工程物资100
库存商品90
应付职工薪酬160
借:应付职工薪酬160
贷:银行存款160
借:固定资产600
贷:在建工程600
(2分)
借:管理费用(600÷20÷12)2.5
贷:累计折旧2.5
(2分)
借:投资性房地产600
累计折旧(600÷20÷12×3)7.5
贷:固定资产6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7.5
(3分)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1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600÷20÷12×9)22.5
贷:投资性房地产600
盈余公积42.25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8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