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问答 / 详情
相似专业问答 更多
要约的概念是什么?要约在合同订立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要约,作为合同订立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指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并希望对方当事人接受该条件的意思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二条的规定,“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内容具体确定;(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要约在合同订立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合同成立的先决条件,没有要约,合同就无法成立。要约的提出,标志着合同订立过程的开始,它向受要约人发出了订立合同的邀请,并明确了合同的主要条款和条件。受要约人在收到要约后,有权选择是否接受该要约,即作出承诺。一旦受要约人作出承诺,合同即宣告成立,双方当事人就要受到合同的约束,履行各自的义务。以一个具体的案例为例来说明要约的概念和作用。假设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一份购货要约,明确提出了购货的品种、数量、价格、交货时间等主要条款,并表示如果乙公司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这些条款,甲公司就愿意与乙公司签订购货合同。这份购货要约就是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的希望与乙公司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如果乙公司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了甲公司的要约,即作出了承诺,那么双方之间的购货合同就宣告成立,甲公司和乙公司就要受到合同的约束,履行各自的义务。要约的概念和作用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合同成立的先决条件,也是双方当事人进行交易和合作的基础。因此,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双方当事人都要认真对待要约的提出和接受,确保要约的内容具体、确定,并明确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后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这样才能保证合同的顺利成立和履行,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025-08-20 10:57 241人看过 2025年四川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多少?政策何时有效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和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公告,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提供的数据,关于2025年四川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的详细信息如下:(一)政策内容‌免征对象‌: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税额度‌: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二)实施情况‌数据概览‌:2025年一季度,四川省共有11.7万辆新能源汽车享受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优惠,同比增长31.2%;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18.19亿元,同比增长21.3%。‌政策效果‌:该政策持续拉动新能源汽车消费,为消费者带来实惠,并有效促进了市场端的销售增长。(三)注意事项‌政策期限‌:请注意,该免征购置税政策仅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有效。‌购车时机‌:对于计划在此期间购置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建议及时关注相关政策和购车流程,以确保能够享受政策优惠。(四)对市场的影响‌消费提振‌:免征购置税政策显著提振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消费信心,促进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产业升级‌:该政策还有助于引导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快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综上所述,2025年四川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为消费者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优惠,同时也促进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如有更多疑问或需要了解更多细节,请咨询当地税务部门或相关机构。 2025-06-12 11:04 549人看过 税务师考试成绩是否可以抵免会计继续教育学分? 税务师考试成绩确实可以抵免会计继续教育学分。首先,从政策层面来看,多地已经明确规定了税务师考试成绩可以折算为会计继续教育的学分。例如,在黑龙江、山西、江苏、湖南、甘肃等地区,考生如果通过税务师考试,可以折算继续教育90学分。这意味着,如果考生在这些地区参加税务师考试并通过一科,那么当年的继续教育考试就可以免试。这一政策不仅为考生提供了便利,也体现了对税务师考试专业性的认可。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税务师抵免会计继续教育的具体政策在不同地区或机构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抵免的学分数量、抵免的条件以及所需的证明材料等方面。因此,考生在申请抵免前,务必查阅并了解本地区的具体政策,确保自己符合抵免条件,并准备好相关的证明材料进行申请。在具体操作层面,考生需要在成绩公布后及时办理登记手续。不同地区对于办理期限的要求可能有所不同,例如黑龙江省要求成绩公布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而湖南省则将办理期限延长至次年3月底。因此,考生应密切关注当地财政部门或会计管理机构的通知,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申请。此外,考生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抵免仅限考试通过年度使用,不可跨年累计。即使一年通过多门学科,也只能抵免当年的继续教育学分。考生需要准备相关的证明材料,如考试成绩单、税务师证书等,以便在申请时提交。部分地区已实现全程线上办理,而部分省份仍要求携带相关材料现场办理。考生应根据当地要求选择合适的办理方式。最后,需要提醒的是,税务师考试合格后,考生每年也需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因此,即使通过了税务师考试并抵免了当年的继续教育学分,考生仍需持续关注并参与后续的继续教育活动。综上所述,税务师考试成绩可以抵免会计继续教育学分,但具体政策因地区而异。考生在申请抵免前,应仔细查阅并了解本地区的具体政策,确保自己符合抵免条件,并准备好相关的证明材料进行申请。同时,也应关注相关政策的变化和更新,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申请策略。 2025-08-27 11:36 303人看过 发票税点有几种?小规模纳税人能开具13%税点的发票吗 发票税点根据不同类型的发票和纳税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发票税点的具体数值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纳税人的类型(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商品或服务的类型以及国家的税收政策等。一般来说,发票税点主要包括‌13%、9%、6%、3%‌等几种,以下是具体分类:1‌.13%的税点‌:主要适用于货物劳务类。只有一般纳税人在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时,才可以使用13%的税率。这个税率在增值税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是没有区别的。请注意,小规模纳税人不能开具13%税点的发票,而应按照其适用的征收率来开具增值税发票。。根据增值税的相关规定,13%的税率主要适用于一般纳税人销售或进口货物(部分适用9%税率的货物除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部分现代服务业等情形。而小规模纳税人则适用3%或5%(特定行业,如销售不动产、出租不动产等)的征收率来开具增值税发票。2‌.9%的税点‌:适用于建筑服务、房地产以及生活类。也是一般纳税人才可以使用的税率。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很多产品,如食品、日用品等,在销售时都是适用于9%的税率。‌3.6%的税点‌:适用于一般服务类,包括餐饮服务、住宿服务、咨询服务等。这个税率同样也只能由一般纳税人使用。‌4.3%的税点‌:主要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在提供销售或服务时,一般按照3%的征收率进行纳税。此外,还有‌5%的征收率‌,适用于房屋出租和差额征收方面,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都可以开具5个点的增值税普通发票。而‌0税率‌则主要适用于出口免税方面。免责声明‌:本文为会计政策解读、考试指南及实务案例分享,不替代官方文件或执业建议。因政策时效性及实务差异,请以财政部最新文件及专业判断为准。 2025-06-17 10:45 751人看过 内生增长理论是什么?具体要如何理解 内生增长理论(The Theory of Endogenous Growth)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个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分支,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解释了经济增长的动因和机制。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它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而实现持续增长,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这种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这与之前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形成了鲜明对比,新古典理论将技术进步视为外生变量,而内生增长理论则将其内生化,强调不完全竞争和收益递增的重要性。内生增长理论又被称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它关注于如何解释各国间及各国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经济增长差异性。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济增长的真实推动因素和原因,内生增长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模型和框架,这些模型和框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讨了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根据内生增长模型所依赖的基本假设条件,可以将其分为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和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出现较早,它主要通过将技术进步率内生化或使稳态增长率受要素积累的影响来实现增长率的内生化。而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则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它取消了完全竞争条件的假设,更贴近现实经济中的市场竞争状况。内生增长理论强调人口增长、人力资本和知识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它认为,通过不断积累人力资本、提高人口素质和促进知识创新,经济可以实现持续增长。这一理论还指出,政府政策在刺激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提高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增长率。此外,内生增长理论与新古典增长理论在经济增长的动因和机制上有着根本的不同。新古典增长理论强调物质资本积累、专业化和贸易收益的重要性,而内生增长理论则更加注重人力资本、知识投资和技术进步的内生性作用。这种理论上的差异也导致了政策含义的不同。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长期经济增长是由外生因素决定的,政策对长期增长的影响有限;而内生增长理论则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刺激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知识创新和提高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等政策措施来影响长期增长率。免责声明‌:本文为会计政策解读、考试指南及实务案例分享,不替代官方文件或执业建议。因政策时效性及实务差异,请以财政部最新文件及专业判断为准。 2025-06-18 10:34 477人看过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