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进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流程,看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有哪些规定

一、购进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流程涉及多个环节,包括采购、验收、入账和后续计量等。以下是详细的处理流程及会计分录示例:
1、购进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流程
①、采购阶段
签订合同并支付定金/预付款(如需):
借:预付账款——XX供应商
贷:银行存款
收到发票并支付尾款:
借:固定资产(不含税价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注:若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抵扣进项税;小规模纳税人则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②、验收阶段
发生运输费、安装费等附加费用:
借:固定资产(附加费用)
贷:银行存款
注:附加费用需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原值。
③、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结转预付账款(如有):
借:固定资产
贷:预付账款——XX供应商
2、特殊情形处理
①、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
需按现值确认固定资产成本,差额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固定资产(现值)
未确认融资费用(差额)
贷:长期应付款(总金额)
②、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先通过“在建工程”归集成本,安装完成后转入固定资产:
(1)支付安装费: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2)安装完成: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3、税务处理要点
①、增值税抵扣
一般纳税人取得专票可抵扣进项税(税率通常为13%),小规模纳税人不可抵扣。
②、企业所得税
固定资产折旧可税前扣除,需符合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如电子设备3年、房屋20年)。
4、案例说明
案例:甲公司(一般纳税人)购入一台生产设备,价税合计113万元(含税),运输费5万元(普票),款项已付。
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生产设备 100万元(113/1.1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万元
贷:银行存款 113万元
借:固定资产——生产设备 5万元
贷:银行存款 5万元
最终固定资产原值=100+5=105万元。
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有哪些规定?
二、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规定涉及会计处理、税务要求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等多个方面。以下是详细的分类说明:
1、会计处理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①折旧范围
需计提折旧:所有固定资产(除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
不提折旧: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提前报废的资产。
②折旧方法
直线法(年限平均法):每期折旧额 =(原值 - 预计净残值)÷ 预计使用年限。
工作量法:适用于运输设备等,按实际工作量分摊折旧。
加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需符合税法特殊规定(见下文)。
③折旧年限与残值
企业根据资产性质、使用情况合理估计,无强制年限(但税法有最低年限限制)。
残值率通常为原值的3%-5%,也可为零。
2、税务处理规定(《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①最低折旧年限
房屋、建筑物:20年
飞机、火车、轮船、机械等:10年
电子设备(如电脑):3年
家具、工具等:5年
②加速折旧税收优惠
一次性扣除:单价≤500万元的设备器具(2023年新政)。
缩短年限或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等特定行业可申请。
残值处理:税法未强制规定残值率,但需与会计处理保持一致。
3、特殊情形处理
折旧计提时间: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次月开始计提;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
后续支出资本化: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改良支出,需重新计算折旧年限(如你之前提到的设备基础价值问题)。
减值准备:若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需计提减值,后续折旧按新账面价值计算。
4、案例
某公司购入一台生产设备(原值120万元,残值5%,税法最低年限10年)。
会计处理(直线法):
年折旧额 = 120万 × (1-5%) ÷ 10 = 11.4万元 每月折旧 = 11.4万 ÷ 12 = 0.95万元
分录:
借:制造费用——折旧费 0.95万
贷:累计折旧 0.95万
税务处理:若选择一次性扣除,当年可全额抵税,后续年度需纳税调增。
免责声明:本文为会计政策解读、考试指南及实务案例分享,不替代官方文件或执业建议。因政策时效性及实务差异,请以财政部最新文件及专业判断为准。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