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质量的八个要求口诀是啥?谨慎性在会计活动中怎样体现
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二至十九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共八项,可用以下口诀帮助记忆:"可实相中,谨及重明"(谐音联想:可食香粽,谨记重明)
1、可——可靠性
核心:真实反映、无虚假。如:原始凭证需经审核无误后方可入账
2、2实——实质重于形式
核心:按经济实质而非法律形式处理,如:融资租赁资产需确认为企业资产
3、相——相关性
核心:信息对决策有用。应用:财务报告需包含关键业绩指标
4、中——重要性
核心:区分重要与非重要事项。标准:金额大小或性质影响(如占收入5%以上需单独披露)
5、谨——谨慎性
核心:不高估资产/收益,不低估负债/费用。体现: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
6、及——及时性
核心:信息在失效前提供。要求:月度报表15日内报出
7、重——可比性
核心:纵向(企业自身)与横向(同行业)可比。措施:会计政策保持一贯性
8、明——可理解性
核心:清晰明了便于使用者理解。实践:附注需用通俗语言解释专业术语
2、实务应用要点
冲突处理原则:可靠性 > 相关性(如未取得可靠数据时暂不确认收入);谨慎性不违背可靠性(需有合理依据)
考试高频考点:实质重于形式在合并报表中的应用。谨慎性原则与资产减值的关系
3、扩展记忆法
"粽子可食,紧急重明"(将"粽"拆解为"宗→实质","急"谐音"及→及时性")
二、谨慎性(又称稳健性)是会计信息质量八大要求之一,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八条中明确规定:"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以下是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
1、资产类项目的谨慎处理
①资产减值准备
应收账款:按账龄分析法或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准备
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提跌价准备
固定资产:定期进行减值测试,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时计提减值
②加速折旧法
对技术更新快的设备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
2、负债与收入的谨慎确认
①预计负债
产品质量保证金:按销售额一定比例预提
未决诉讼:根据律师意见合理估计赔偿金额
②收入确认
附退货条件的销售:退货期结束前不确认全额收入
定制产品:按完工百分比法而非一次性确认
特殊情形:房地产预售款计入"合同负债"而非收入
3、特殊业务的处理
①或有事项
很可能发生的损失:确认预计负债(如环保整改费用)
可能发生的收益:仅在报表附注披露(如未决仲裁可能获赔)
②公允价值计量
投资性房地产:优先采用成本模式而非公允价值模式
金融工具:对非活跃市场资产从严评估公允价值
4、报表编制的体现
①利润表项目
研发支出:研究阶段费用化,开发阶段需严格满足资本化条件
广告费用:一般直接费用化而非资本化
②资产负债表项目
存货列报:成本与市价孰低
应收账款:按扣除坏账准备后的净额列示
5、审计中的关注重点
①审计证据获取
对资产高估风险执行更严格验证程序;对负债低估实施完整性测试
②关键审计事项
特别关注减值准备计提的合理性;验证预计负债的估计依据
6、过度谨慎的防范
需注意避免以下违规操作:①秘密准备(如超额计提减值);②人为推迟收入确认时点
免责声明:本文为会计政策解读、考试指南及实务案例分享,不替代官方文件或执业建议。因政策时效性及实务差异,请以财政部最新文件及专业判断为准。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或Ctrl+D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