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耗性生物资产属于什么科目?消耗性生物资产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吗

消耗性生物资产在会计科目分类中归属于资产类科目,具体属于流动资产下的存货类别。消耗性生物资产在符合一定条件时需要计提减值准备,这是为了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科目属性与分类依据
持有目的:消耗性生物资产以出售或加工后转化为农产品(如肉猪、经济林苗木)为主要目的,这决定了其作为存货的属性。
流动性:消耗性生物资产通常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完成生长、出售,符合流动资产的定义。
价值变动:其价值随生物成长阶段发生可量化的增值,需定期进行减值测试,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二、核算范围与典型示例
消耗性生物资产涵盖农业生产中具有短期转化特征的生物资产,包括但不限于:
种植业:一年生农作物(如水稻、蔬菜)。
畜牧养殖:肉鸡、育肥猪等食用性牲畜。
水产养殖:网箱养殖的鱼虾类水产品。
林业:生长周期短于一年的苗木(如桉树苗)。
这些资产的初始计量按实际成本入账,包括购买价款、运输费及可直接归属的种植/养殖费用。后续计量则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三、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消耗性生物资产需单独列示于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其会计处理包括:
入账成本:按现金成本原则确定,并计入当期成本。
分摊成本:每月检查消耗情况,按照加成法确定每月的分摊成本,并加入当期成本。
更新投入和变更投入:需经过审批和备案手续,然后分别计入“固定资产建设支出”和“工程建设支出”项目中。
四、与其他生物资产的区分
与生产性生物资产(如奶牛、橡胶树)相比,消耗性生物资产存在本质差异:
用途差异:生产性资产用于长期产出农产品,而消耗性资产直接作为产品出售。
折旧处理:生产性资产需计提折旧,而消耗性资产通过成本结转计入损益。
列报周期:生产性资产属于非流动资产,而消耗性资产属于流动资产的存货子项。
五、消耗性生物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五号《生物资产》的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消耗性生物资产进行检查。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病侵袭或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价值,那么企业就需要按照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以下是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
1.确定可变现净值:
对于直接用于出售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其可变现净值通常根据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来确定。
对于需要经过加工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其可变现净值则根据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来确定。
2.计提跌价准备:
在确定了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可变现净值后,企业需要将其与账面价值进行比较。
如果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价值,那么企业就需要按照差额计提跌价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
3.减值准备的转回:
如果影响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的因素在后续期间消失,且减值准备金额内有确凿证据可以转回,那么企业可以在原计提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减值准备,转回金额同样计入当期损益。
免责声明:本文为会计政策解读、考试指南及实务案例分享,不替代官方文件或执业建议。因政策时效性及实务差异,请以财政部最新文件及专业判断为准。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