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投资成本如何确定?初始投资成本与入账价值如何区分

来源:之了课堂
2025-11-11 11:59:42

​初始投资成本是指企业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及相关费用,包括税金、手续费等,在长期股权投资中需单独核算已宣告未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那么,大家是否清楚,初始投资成本如何确定?初始投资成本与入账价值如何区分?下面,之了君给大家解答一下。

初始投资成本如何确定?初始投资成本与入账价值如何区分

一、初始投资成本如何确定?

初始投资成本需根据投资取得方式不同针对性核算,具体情形如下:

(一)现金支付方式

以现金购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直接相关费用(如交易手续费、印花税),但需扣除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单独计入“应收股利”)。若为二级市场购买上市公司股票(重大影响以下),初始成本含交易费用,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或“其他权益工具投资”,需与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区分。

(二)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

通过发行股票、可转债等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为所发行证券的公允价值(不含应收股利),发行过程中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冲减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三)企业合并情形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按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确认初始成本,与付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按企业合并成本(支付的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确认初始成本,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直接相关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不再计入初始成本。

(四)其他方式

1.投资者投入: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认(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需结合评估机构出具的公允价值佐证;

2.债务重组取得: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定,以放弃债权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初始成本,放弃债权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按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相关税费确定;不具有商业实质的,按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相关税费确定。

二、初始投资成本与入账价值如何区分?

两者虽均涉及资产计价,但在定义、变动规则及适用场景上差异显著,具体区别如下:

(一)初始投资成本

指取得投资时按会计准则计算的“初始入账基础金额”,多数情况下一经确定相对固定,但并非完全不可更改:例如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若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需按差额调增初始投资成本(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此时初始成本会发生变动。

(二)入账价值

指投资在企业财务报表中最终确认的价值,是“初始投资成本经过调整后的结果”,具有动态变动属性,调整逻辑因投资类型不同而异:

1.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入账价值通常等于初始投资成本,仅在发生减值时按减值后的金额列示;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入账价值需随被投资单位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变动、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进行调整,同时需计提减值准备;

2.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入账价值以初始成本为基础,随折旧、摊销或减值准备计提逐渐减少(注:长期股权投资无“折旧”概念)。

综上,初始投资成本是资产计价的 “起点”,入账价值是 “起点经过后续调整后的终点”,财务人员需结合投资类型与核算方法准确区分,避免账务处理偏差。若需进一步学习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实操,可通过之了课堂获取系统课程指导。

实操问答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