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答疑中心 / 详情
发布于2025-10-20 14:32:1220次浏览
相关问题讨论
184822是怎么算来的?上面两个数变动是因为汇率变化吗? 负债成分总额=本金现值+利息现值=1544367+303755=1848122 专业指导-娜娜老师 2025-10-20 15:02 21次浏览 权益成分为什么是面值减去负债? 权益是发行价格➖负债,发行价格刚好=面值而已,也可以不等于面值。 专业指导-小蜗牛老师 2025-10-20 15:01 24次浏览 这道单选题中,取得变价收入怎么没有处理 被替换部件的变价收入100万元,属于处置被替换部分的损益,应计入当期损益,不影响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后的入账价值,因此计算时无需考虑。 专业指导-小王老师 2025-10-20 15:01 23次浏览 C选项根本没懂 我支付了钱 对方不是拿设备给我吗?就像A里面 我收了钱对方拿货给我一样 都不是以现金进行偿还 请老师详细解答 判断关键:还债时,你是不是“必须给钱”? 必须给钱 → 是金融负债 可以给货或服务来抵债 → 不是金融负债 具体看这四个选项: A. 预收货款:你欠人家货,不是欠钱。✅ 不是金融负债 B. 预计保修费:你欠人家维修服务,不是欠钱。✅ 不是金融负债 C. 应付设备款:你已经拿到设备,现在必须付钱。❌ 是金融负债 D. 应付工资:你欠人家劳动报酬(员工已提供服务),不是纯粹的欠钱。✅ 不是金融负债 简单记: 只有那种纯粹的“欠钱还钱”才是金融负债。用货物或服务能抵债的,都不是。 专业指导-娜娜老师 2025-10-20 15:00 17次浏览 用于投,分,送,职工福利指的是什么? 投: 指将自产应税消费品(或货物)用于投资,即作为出资投入其他企业或项目; ​ 分: 指将自产应税消费品(或货物)用于分配,即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 送: 指将自产应税消费品(或货物)用于赠送,即无偿赠送给他人; ​ 职工福利: 指将自产应税消费品(或货物)用于职工福利,即发放给本企业职工,作为集体福利或个人福利; 希望可以帮到您呢,祝考试顺利通过! 专业指导-兰兰老师 2025-10-20 15:00 15次浏览 问一下老师其他权益工具转股本的分录具体是什么 (假设中的这个例子) 在假设的例子中,即甲公司将强制可转换优先股(分类为其他权益工具)转换为普通股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其他权益工具(按转换前其他权益工具的账面价值) 贷:股本(按转换的普通股面值总额,本例中是10万股×1元/股 = 10万元)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希望可以帮到您呢,祝考试顺利通过! 专业指导-兰兰老师 2025-10-20 15:00 20次浏览
相关精华答疑
精华 老师您好,关于烟叶税这个地方实际支付的价款总额,比如说直接支付给烟叶销售者价款600万元,这个600万算缴纳的烟叶税的时候就是乘1.1再乘0.2,为什么不需要价税分离?谢谢老师 纳税人收购烟叶实际支付的价款总额包括纳税人支付给烟叶生产销售单位和个人的烟叶收购价款和价外补贴。它并没有说不含税价款,所以给多少纳入多少,不需要价税分离 专业指导-娜娜老师 2025-10-15 23:01 19次浏览 精华 不懂这道题在说什么 能举个例子吗 和课上讲的联系不起来 你好同学! 你可以把“一揽子交易”想象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计划​​。比如,你计划分三次(比如今天、下周、下个月)卖掉你持有的一家公司60%的股份,从而完全退出。这三次出售是紧密关联、一步接一步的,共同构成了一个“卖掉公司”的大目标。在会计上,我们就把这连续几次的出售看作​​一项大交易​​。 举个例子比如: 第一次交易​​:出售20%的股权,收到价款150万。出售后,持股比例变为60%(80% - 20%),但仍保持控制权。 ​​第二次交易​​:出售20%的股权,收到价款160万。出售后,持股比例变为40%(60% - 20%),此时​​丧失控制权​​。 ​​第三次交易​​:出售剩余40%的股权,收到价款320万。 第一次交易​​:假设这20%股权的账面价值是100万,卖了150万,赚了50万。这50万利润​​不能​​在当期确认,要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第二次交易​​:卖 again 20%股权,假设账面价值100万,卖了160万,赚了60万。同时,因为这次交易后持股降到40%,失去了控制权。这时,要把第一次交易放在“仓库”里的50万和本次交易的60万,​​一共110万​​,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因此A选项是正确的,因为这正是“一揽子交易”的核心定义。 ​​B选项​​:在丧失控制权​​之前​​(也就是我们的第一次交易),卖股的钱和对应账面价值的差额,​​不能​​算作当期利润,要先放进一个叫“​​其他综合收益​​”的“临时仓库”里。 ​​C选项​​:等到​​丧失控制权的那一刻​​(第二次交易完成时),再把“临时仓库”(其他综合收益)里攒的钱,一次性全部转入“当期损益”(也就是利润表)。 D选项的说法是​​:在合并报表里,每次交易时,卖价和对应净资产份额的差额,都计入“​​当期损益​​”。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和个别报表的逻辑类似,在丧失控制权​​之前​​,这个差额也应该先放进“​​其他综合收益​​”这个临时仓库,​​等到丧失控制权时再一并转入当期损益​​。因此错误 如收到老师回复后仍有不清楚的地方,欢迎同学随时追问,加油~ 专业指导-穆易老师 2025-10-15 17:34 53次浏览 精华 老师cu为什么不是61.28-执行价格? 在期权定价里,Cu(上行时的期权价值)不是简单用“标的资产上行价格 - 执行价格”,因为期权价值还和后续的期权状态有关。 所以Cu要考虑后续价格变化带来的期权价值,得通过定价模型(比如二叉树定价)计算,而不是直接“61.28 -执行价格”。 专业指导-帆帆老师 2025-10-15 17:35 25次浏览 精华 老师,这个×30%是指什么,有什么依据? 捐赠的扣除限额就是应纳税所得额的30%哟 专业指导-奇奇老师 2025-10-15 11:22 15次浏览 精华 在一开始的时候不是要调增吗,后面在慢慢调减 1、税法规定,利息收入应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本题中合同约定“两年后到期时一次收取利息”,因此2023年税法上不确认利息收入,但企业当年已将40万元利息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会计收入>税法收入,所以需要调减应纳税所得额40万元,对应选项A正确,B错误; 2、税法规定,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商标使用权属于特许权使用费)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同时,会计上应分期确认收入; 税法上: 合同约定“每两年收费一次”,2023年收取120万元,因此税法确认收入120万元; ​ 会计上: 已将60万元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分期确认,4年共240万,每年确认60万); 会计收入<税法收入,所以需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0万元(120-60),对应选项C正确,D错误; 希望可以帮到您呢,祝考试顺利通过! 专业指导-兰兰老师 2025-10-12 14:30 56次浏览 精华 老师,这个(1)为什么会被分类为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他没说出售啊,没看懂 因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是兜底项目,在不满足第一类和第二类金融资产分类时,通常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本题中,优先级A类资产支持证券的现金流量取决于“基础资产(股权投资和应收款项)产生的现金流量”,且按“优先级顺序偿付”; 如果基础资产现金流量不足,优先级A类的本金或收益可能无法足额收回。这意味着其合同现金流量不是基于“本金+利息”的固定借贷安排,不满足“仅为对本金和利息的支付”这一条件; 故不满足第一类和第二类,则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希望可以帮到您呢,祝考试顺利通过! 专业指导-兰兰老师 2025-10-12 11:54 34次浏览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立即提问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