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注册会计师新教材《审计》第二章:审计计划

来源:之了课堂
2025-03-26 14:46:27

2025年注册会计师备考大幕已启,在《审计》科目的知识体系中,第二章 “审计计划” 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助力25年注会备考,之了君带来了2025年注册会计师新教材《审计》第二章:审计计划的相关内容,备考2025年注会的小伙伴,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2025年注册会计师新教材《审计》第二章:审计计划

推荐阅读: 

☞ 2025年注册会计师章节知识点各科汇总(上)注会考生速看

☞ 2025年注册会计师章节知识点各科汇总(下)注会考生抢先学

一、审计的前提条件

1.确定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可接受性

确定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可接受性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1)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2)财务报表的目的。

(3)财务报表的性质。

(4)法律法规是否规定了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2.就管理层的责任达成一致意见

(1)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如适用)。

(2)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3)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二、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具体内容和格式可能因被审计单位的不同而不同,但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范围。

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3.管理层的责任。

4.指出用于编制财务报表所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5.提及注册会计师拟出具的审计报告的预期形式和内容,以及对在特定情况下出具的审计报告可能不同于预期形式和内容的说明。

三、重要性

1.重要性的概念

(1)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2)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的共同影响。

(3)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提示:

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就必须对重大错报的金额和性质作出一个判断,包括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和适用于特定交易类别、账户余额和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

当错报金额高于整体重要性水平时,就很可能被合理预期将对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产生影响。

2.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2025年注册会计师新教材《审计》第二章:审计计划

2025年注册会计师新教材《审计》第二章:审计计划

四、错报

1.明显微小错报的概念

注册会计师需要在制定审计策略和审计计划时,确定一个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低于该临界值的错报视为明显微小的错报,可以不累积。

2.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

注册会计师可能将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确定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3%-5%,也可能低一些或高一些,但通常不超过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10%,除非注册会计师认为有必要单独为重分类错报确定一个更高的临界值。

在确定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时,注册会计师可能考虑以下因素:

(1)以前年度审计中识别出的错报(包括已更正和未更正错报)的数量和金额。

(2)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

(3)被审计单位治理层和管理层对注册会计师与其沟通错报的期望。

(4)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指标是否勉强达到监管机构的要求或投资者的期望。

以上就是关于“2025年注册会计师新教材《审计》第二章:审计计划”的全部内容。相信大家已对审计计划相关知识有了系统认知。但注册会计师考试对知识点考查极为细致且灵活多变,在后续复习时,要紧密结合实际审计案例,强化对各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