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备考应该选择哪些教材?备考计划怎么做
中级经济师考试涉及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两大板块,选对教材、制定科学的备考计划是通关的关键。那么,中级经济师备考应该选择哪些教材?备考计划怎么做?接下来让之了君带领大家了解。
推荐阅读☞202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报名时间定了吗?什么时候报名【全国汇总】
一、中级经济师备考应该选择哪些教材?
中级经济师考试将使用《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两本官方指定教材。
(一)《经济基础知识》教材详解
《经济基础知识》是中级经济师考试的公共科目教材,涵盖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应用。全书分为六大板块,共设有37个核心章节,系统构建了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框架。具体内容包括:1.经济学基础: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等;2.财政与税收:公共物品、税收制度等;3.货币与金融:货币供求、金融市场等;4.统计与数据:统计指标、数据分析方法等;5.会计与审计:会计循环、财务报表等;6.法律与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公司治理等。该教材的特点是跨学科融合,政策导向强,且计算题密集,约30%的章节涉及公式推导与定量分析。这使得考生在学习时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专业知识与实务》教材分析
《专业知识与实务》则是中级经济师考试的专业类别教材,考生需根据自身职业规划选择相应专业方向进行备考。该教材下设多个专业方向,包括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旅游经济、运输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等。每个专业方向的内容设置都紧密围绕行业核心知识体系、政策法规解读及实务操作流程。例如,工商管理专业重点考核企业战略规划、运营管理等;而财政税收专业则关注税法实务与预算编制等。此教材的命题导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考生需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能够应对复杂的案例分析题。
二、中级经济师备考计划怎么做?
备考周期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基础攻坚期(报名后1-6周):每日分配1.5小时学习《经济基础知识》,1小时攻克《专业知识与实务》。以《经济基础知识》为例,前两周重点突破经济学基础模块,结合“需求价格弹性系数计算”等真题,理解抽象概念。专业科目需同步绘制知识框架图,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劳动关系管理”模块,可按“立法背景-核心条款-案例应用”逻辑梳理。
2、强化突破期(7-10周):聚焦高频考点与跨章节综合题。同时,利用错题本记录易混知识点。
3、冲刺提分期(最后4周):全真模拟考试与查漏补缺并行。每周完成2套模拟卷,严格计时以适应机考节奏。针对反复出错的模块,回归教材原文强化理解。
以上就是关于“中级经济师备考应该选择哪些教材?备考计划怎么做?”的全部内容,中级经济师备考需以官方教材为核心,搭配辅导资料和真题,再通过分阶段计划稳步推进。只要坚持“理解 + 记忆 + 练习”相结合,就能有效提升备考效率,顺利通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