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问答 / 详情
相似专业问答 更多
小规模纳税人转一般纳税人前取得的进项税怎么处理?前期进货的专票能抵税吗 小规模纳税人转为一般纳税人前取得的进项税的处理方式,主要取决于纳税人在小规模纳税人期间是否有营业收入。‌一般情况下,小规模纳税人转为一般纳税人后,其小规模期间取得的专票是不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的‌。这是因为小规模纳税人发生应税销售行为时,实行的是按照销售额和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的简易办法,并且不得抵扣进项税额。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一条的规定。‌但是,也有一种特殊情况‌。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认定或登记为一般纳税人前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59号)的规定,如果纳税人自办理税务登记至认定或登记为一般纳税人期间,未取得生产经营收入,未按照销售额和征收率简易计算应纳税额申报缴纳增值税,那么其在此期间取得的增值税扣税凭证,可以在认定或登记为一般纳税人后抵扣进项税额。案例: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海空供应链公司在2021年4月注册成立,经过3个月的筹备期后,于2021年7月由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登记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登记前,该企业因采购等共取得增值税扣税凭证29份,涉及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24万元。如果该企业在2021年9月前未取得生产经营收入,也未申报缴纳过增值税,并且其此前取得的增值税扣税凭证均不存在不允许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情形,那么企业在登记为一般纳税人后,可以一次性抵扣前期发生的24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总结:小规模纳税人转为一般纳税人后,前期进货的专票能否抵税,需要看纳税人在小规模纳税人期间是否有营业收入。如果无营业收入且零申报,则可以在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抵扣进项税额;如果有营业收入,则不得抵扣。因此,纳税人在进行税务处理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申报和抵扣,以避免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2025-07-30 10:49 453人看过 税控不注销数电发票可以开么?数电发票的开具条件还有哪些 一、税控不注销也可以开具数电发票‌。数电发票是一种电子化的发票,可以通过电子签章实现发票签名,并通过网络、移动通信等方式传送给接收方,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不过,虽然税控不注销可以开具数电发票,但需要注意:1‌.具体操作和规定‌:可能会因地区和行业而异,建议在操作前咨询当地的税务部门,以确保合规性。2‌.税控盘的使用‌:虽然税控盘不注销可以开具数电发票,但如果已经领取了纸质发票和电票,并且想要将这些发票转化为数电发票,可能需要进行一些额外的操作。例如,可能需要将纸质发票作废,并在电子税务局进行相关的申请和领取数电发票的操作。另外,关于税控注销流程,如果未来需要注销税控盘,企业需要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流程办理注销手续,包括准备相关材料、前往企业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税务注销登记等。在注销前,企业应确保已完成所有涉税业务的处理,包括未开具的发票、未申报的税款等。二、数电发票的开具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合法的纳税身份‌:开具单位应拥有合法的纳税身份,且已在税务部门完成注册登记。这是开具数电发票的基础前提。‌2.电子发票系统‌:开具电子发票必须使用符合规定的电子发票系统,并确保系统的安全及稳定性。这是保证发票信息准确、完整、可追溯的关键。3‌.销售信息输入‌:在开具电子发票前,单位应将销售相关信息输入发票系统,包括购买方资料、商品或服务详情、金额等内容。这些信息是发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准确无误。‌4.遵循税务规则‌:电子发票的代码、号码、开具日期等资讯应遵循税务部门的规则,且不能与已开具的其它电子发票出现重复。这是确保发票合法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此外,对于个体户或新成立的企业,在开具数电发票前还需完成一些额外的准备工作,如完成税务登记、申请开通电子发票服务、具备开票设备和软件等。同时,还需要注意存款账户账号报告、税种启用和票种核定等流程,以确保能够顺利开具数电发票。 2025-09-01 15:27 183人看过 建筑服务的税务编码是多少在哪里查 ​一、建筑服务的税务编码是多少在哪里查建筑服务的税务编码是‌305‌。下属税目税收分类编码如下:工程服务为30501,安装服务为30502,修缮服务为30503,装饰服务为30504,其他建筑服务为30599。这些信息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进行查证。如果您需要查询具体的税务编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访问税务局官方网站:大多数税务局的官方网站都提供了税收编码查询的功能。您可以登录该网站,输入您的公司名称或纳税人识别号等信息,系统将为您生成相应的税收编码。2.使用税务软件:市面上有许多税务软件可以帮助您查询税收编码。这些软件通常需要您提供一些基本信息,如公司类型、注册地址等,然后根据这些信息生成税收编码。二、如何查询公司的税务编码?公司的税务编码,也称为纳税人识别号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税务登记证上的号码,每个企业的纳税人识别号都是唯一的。以下是查询公司税务编码的几种方法:1.‌通过公司官方网站查询‌:许多公司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开税务登记信息,包括纳税识别号。2.‌通过税务机关网站查询‌:各级税务机关网站通常提供纳税服务查询功能。可以登录所在地税务机关网站,选择“纳税服务”或“涉税查询”等栏目,输入公司名称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即可查询到公司的纳税识别号。3.‌通过电话咨询查询‌:可以尝试拨打当地税务机关的咨询电话。向工作人员提供公司名称等相关信息,询问纳税识别号。4.‌通过第三方平台查询‌:市面上有一些专业的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汇集了海量的企业信息,包括纳税识别号。5.‌查看营业执照‌:营业执照上通常会明确标注纳税人识别号。6.‌查看增值税发票‌:如果手中有公司开具的增值税发票,销售方的税号也即是公司的纳税识别号。7.‌查看缴税凭证‌:企业缴税凭证的左上角,一般会标有纳税人识别号。 2025-09-03 10:18 202人看过 税务师考试成绩是否可以抵免会计继续教育学分? 税务师考试成绩确实可以抵免会计继续教育学分。首先,从政策层面来看,多地已经明确规定了税务师考试成绩可以折算为会计继续教育的学分。例如,在黑龙江、山西、江苏、湖南、甘肃等地区,考生如果通过税务师考试,可以折算继续教育90学分。这意味着,如果考生在这些地区参加税务师考试并通过一科,那么当年的继续教育考试就可以免试。这一政策不仅为考生提供了便利,也体现了对税务师考试专业性的认可。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税务师抵免会计继续教育的具体政策在不同地区或机构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抵免的学分数量、抵免的条件以及所需的证明材料等方面。因此,考生在申请抵免前,务必查阅并了解本地区的具体政策,确保自己符合抵免条件,并准备好相关的证明材料进行申请。在具体操作层面,考生需要在成绩公布后及时办理登记手续。不同地区对于办理期限的要求可能有所不同,例如黑龙江省要求成绩公布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而湖南省则将办理期限延长至次年3月底。因此,考生应密切关注当地财政部门或会计管理机构的通知,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申请。此外,考生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抵免仅限考试通过年度使用,不可跨年累计。即使一年通过多门学科,也只能抵免当年的继续教育学分。考生需要准备相关的证明材料,如考试成绩单、税务师证书等,以便在申请时提交。部分地区已实现全程线上办理,而部分省份仍要求携带相关材料现场办理。考生应根据当地要求选择合适的办理方式。最后,需要提醒的是,税务师考试合格后,考生每年也需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因此,即使通过了税务师考试并抵免了当年的继续教育学分,考生仍需持续关注并参与后续的继续教育活动。综上所述,税务师考试成绩可以抵免会计继续教育学分,但具体政策因地区而异。考生在申请抵免前,应仔细查阅并了解本地区的具体政策,确保自己符合抵免条件,并准备好相关的证明材料进行申请。同时,也应关注相关政策的变化和更新,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申请策略。 2025-08-27 11:36 236人看过 给家人代缴的医保费用会算到个人当年消费里吗? ​一、给家人代缴的医保费用会算到个人当年消费里吗?‌职工医保账户给家人代缴的医保费用不会计入个人当年消费‌。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医保个人账户主要用于支付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这包括参保人员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因此,当你使用医保个人账户为家人代缴医保费用时,这部分费用并不会被计入你的个人当年消费中。二、医保怎么帮家人代缴?不同地区的医保政策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办理代缴手续前,请务必咨询当地医保局或相关部门,了解具体的政策规定和办理流程。以下是一个基于一般情况的解答:(一)准备必要材料如果政策允许,接下来你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材料,以便进行代缴操作。这些材料可能包括:你自己的身份证和医保卡;家人的身份证和医保卡(如果家人已有医保卡);代缴申请表(可能需要从医保局或相关部门获取);其他可能需要的证明材料,如家庭关系证明等。(二)办理代缴手续准备好材料后,你可以前往当地医保局或指定的服务窗口办理代缴手续。具体步骤可能包括:填写代缴申请表,并提供相关材料;工作人员审核材料,确认无误后办理代缴手续;缴纳相应的医保费用(可能需要使用你自己的医保账户余额或银行卡支付)。(三)注意事项在办理代缴手续前,请务必确认家人是否符合当地医保政策的参保条件;代缴过程中,请保持与医保局或相关部门的沟通,确保手续顺利办理;代缴后,请及时查询医保账户余额和缴费记录,确保费用已正确扣除和缴纳。 2025-08-07 10:39 239人看过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