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考试科目顺序安排:
CPA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专业阶段考试科目包括《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会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和《税法》。综合阶段考试科目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和《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二)》。
在安排考试科目顺序时,建议首选《会计》。因为《会计》是贯穿整个CPA考试的“百科全书”,学好《会计》可以为其他几个科目打好基础。如果基础不够牢固并且学习时间较少,可以只报考两科,搭配《经济法》或《税法》这样相对简单的科目。如果学习时间较充裕,基础较好,可以选择同时报考《审计》,因为《审计》和《会计》的关联度非常大。
此外,《财务成本管理》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关联度也很大,考生在选择报考科目时,可以将这两科一起搭配。如果想报考三科,时间或基础不够好的话,建议将《会计》搭配《经济法》和《税法》。总之,建议优先选择相关联的科目进行搭配报考,这样可以提高备考效率,减轻备考压力。
CPA考试通过率:
CPA考试难度较高,专业阶段单科平均通过率一般在20%至25%之间,综合阶段通过率相对较高,约为70%左右。以下是各科目通过率的具体情况:
《会计》科目难度较大,通过率较低,一般在15%至20%之间,2023年会计科目合格率仅为12.58%。
《审计》科目近年来难度有所上升,通过率一般在20%至25%之间。
《财务成本管理》包含大量计算和分析,难度较高,通过率一般在18%至22%之间。
《经济法》通过率通常较高,在25%至30%之间。
《税法》难度适中,通过率一般在20%至25%之间。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通过率一般在23%至28%之间。
综上所述,CPA考试是一个难度较高的职业资格考试,需要考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考。在安排考试科目顺序时,建议根据个人情况和科目关联度进行选择。同时,考生也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应对考试挑战。
免责声明:本文为会计政策解读、考试指南及实务案例分享,不替代官方文件或执业建议。因政策时效性及实务差异,请以财政部最新文件及专业判断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