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问答 / 详情
相似专业问答 更多
查账征收和定期定额的区别是啥?定期定额的税率一般是怎么调整的? ​一、查账征收和定期定额的区别是啥?查账征收和定期定额是两种不同的税收征收方式,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区别,具体如下:(一)‌定义和适用对象‌:‌查账征收‌: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财务制度健全、能准确核算收入、成本、费用的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相关规定,查账征收是依据纳税人的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等资料,核实其应纳税额的一种征收方式。‌定期定额‌:也称为“双定征收”,主要适用于一些营业额、所得额难以准确计算的小型纳税人,如个体工商户。这种方式先由纳税人自报生产经营情况和应纳税款,再由税务机关核定一定时期的税款征收率或征收额。(二)‌计算方法和税率‌:‌查账征收‌: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除依照税法规定减免和抵免的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查账征收的税率通常是固定的,根据企业的性质和行业确定。‌定期定额‌: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自报的情况,核定一定时期内的税款征收率或征收额,实行增值税或营业税和所得税一并征收。定期定额的税率或征收率可能会根据纳税人的具体情况有所调整。(三)‌财务要求和纳税申报‌:‌查账征收‌:对企业财务要求较高,必须建立会计账簿,准确记录和核算各项收入和支出。纳税人需要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提交相关的财务报表和纳税资料。‌定期定额‌:对财务要求相对较低,一些小型纳税人可能没有完整的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纳税人只需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核定的税款,无需提交详细的财务报表和纳税资料。综上所述,查账征收和定期定额在定义和适用对象、计算方法和税率、财务要求和纳税申报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选择适合的税收征收方式。二、定期定额的税率一般是怎么调整的?1.‌纳税人申请‌:纳税人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向税务机关发起定期定额户核定及调整定额申请。纳税人需填写相关申请表格,提供必要的申报资料,如财务报表、收入凭证等。2.‌税务机关审核‌:税务机关接收纳税人的申请后,会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核。审核过程中,税务机关可能会要求纳税人补充相关资料或进行说明。3.‌核定定额并公示‌:税务机关完成审核后,会根据纳税人的经营情况和相关政策规定,核定具体的定额和税率。核定定额的初步结果会在税务机关的官方网站或办税服务厅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为一定的工作日。4.‌纳税人确认并缴税‌:纳税人在公示期内对核定定额无异议的,应按照新的定额和税率进行缴税。如有异议,纳税人可以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诉或复议。声明‌:本文为会计政策解读、考试指南及实务案例分享,不替代官方文件或执业建议。因政策时效性及实务差异,请以财政部最新文件及专业判断为准。 2025-05-20 11:23 372人看过 个税未达6万怎么办?那我如果综合所得超过6万税是怎么算 情况一:如果“个税未达6万”是指个人一年的综合所得(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未超过6万元,那么根据现行个人所得税政策,可能享受一些税收优惠或简化申报流程。1、税收优惠‌免于汇算清缴‌: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如果纳税人综合所得年收入不超过12万元且需要汇算清缴补税的,或者年度汇算清缴补税金额不超过400元的,可以选择不办理年度汇算清缴。由于您的综合所得未超过6万元,显然远低于12万元的门槛,因此如果其他条件也符合,您可能无需进行年度汇算清缴。‌预缴税款退还‌:如果在预扣预缴环节,由于累计预扣法等原因导致您多预缴了税款,那么在符合退税条件的情况下,您可以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通过个人所得税APP等渠道申请退税。2、申报流程简化对于综合所得年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纳税人,税务部门通常会提供更为简便的申报流程。例如,在申报时可以选择更为简化的表格或模块,减少申报的复杂性和所需时间。情况二:如果综合所得超过6万元,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将基于应纳税所得额,并适用超额累进税率。以下是个税计算的详细步骤和说明:一、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 综合收入额 - 60000元(起征点) - 五险一金 - 专项附加扣除 - 其他扣除 - 捐赠‌综合收入额‌: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综合所得。‌五险一金‌:指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法定扣除项目。‌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租金、赡养老人等费用。这些扣除项目需要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申报和提供相应凭证。‌其他扣除‌:可能包括依法确定的其他允许扣除的项目。‌捐赠‌:如果您进行了符合条件的公益性捐赠,也可以在税前进行扣除。二、税率的适用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制度,根据您的应纳税所得额确定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以下是2025年的税率表(适用于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区间税率(%)速算扣除数(元)不超过36,000元3036,001至144,000元102,520144,001至300,000元2016,920300,001至420,000元2531,920420,001至660,000元3052,920660,001至960,000元3585,920超过960,000元45181,920三、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四、实例说明假设您的综合所得为15万元,其中工资薪金为12万元,劳务报酬为3万元。扣除五险一金2万元、专项附加扣除3.6万元后,您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如下:综合收入额 = 120,000(工资薪金) + 30,000 × 80%(劳务报酬,按20%预扣率计算) = 144,000元应纳税所得额 = 144,000 - 60,000 - 20,000 - 36,000 = 28,000元根据税率表,28,000元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20元。因此,您的应纳税额为:应纳税额 = 28,000 × 10% - 2,520 = 5680元请注意,以上计算仅为示例,实际计算时需要根据您的具体收入情况和扣除项目进行调整。 2025-07-07 10:37 39人看过 偷税漏税未结案纳税信用等级有影响吗?哪些措施可提升纳税信用等级 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并非仅仅基于是否涉嫌偷税漏税,税务机关会综合考虑纳税人的整体纳税情况,包括申报准确性、税款缴纳情况、税务违规记录等多个方面。纳税信用等级是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账簿管理情况等因素综合评定的,一般分为A、B、C、D、M五个等级,其中A级为最佳,D级为最差。在偷税漏税案件尚未结案期间,纳税人的纳税信用评价等级可能会受到暂时性的影响。税务机关可能会暂停对纳税人的部分税收优惠或参与政府采购的资格,直至案件结案并作出最终处理决定。偷税漏税行为对信用等级的影响‌1.立案查处期间‌:当纳税人涉嫌偷税漏税并被立案查处时,这一行为本身就会对其纳税信用评价产生负面影响。税务机关可能会对涉案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进行重新评估,并可能暂时降低其信用等级或采取其他相应处理措施。2‌.查实存在违法行为‌:如果纳税人被查实存在偷税漏税行为,税务机关将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纳税人进行处罚,并可能进一步降低其纳税信用评价等级。这将影响到纳税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参与政府采购等方面的资格。这些措施可以提升纳税信用等级提升纳税信用等级是企业合规经营和诚信纳税的重要体现,提升纳税信用等级需要企业在合规管理、诚信纳税、及时准确的纳税申报、加强财务管理和税务知识学习、利用互联网+税务简化办税手续、及时修复受损的纳税信用以及参与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做出努力。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企业提高纳税信用等级,从而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和便利措施。建议:为避免纳税信用等级受到负面影响,纳税人应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调查,及时补缴税款和滞纳金,并加强内部税务管理,确保合法合规纳税。同时,纳税人应密切关注税务机关的通知和公告,及时了解自己的纳税信用等级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提升。免责声明‌:本文为会计政策解读、考试指南及实务案例分享,不替代官方文件或执业建议。因政策时效性及实务差异,请以财政部最新文件及专业判断为准。 2025-05-19 14:58 263人看过 进项税额转出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吗?会计实操中如何处理 进项税额转出是否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进项税额转出的具体原因、相关的税务规定以及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等。同时,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在进项税额转出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在会计处理上,企业通常需要将转出的进项税额记入“进项税额转出”科目。而在税务处理上,是否允许在税前扣除则需要根据具体的税务规定来判断。进项税额转出是指企业在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时,已经支付了增值税并将其计入进项税额,但在某些情况下,这部分进项税额不能从销项税额中抵扣,需要将已抵扣的进项税额从当期的进项税额中转出。这一操作通常发生在企业购入的货物或服务发生了特定用途变更或损失的情况下。1.不能税前扣除的观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进项税额转出并不属于企业所得税法允许扣除的支出范围。进项税额转出通常是因为购进的货物或应税劳务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需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这部分税额已经脱离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因此不能再进行抵扣或税前扣除。2.可能税前扣除的情况:另一种观点认为,进项税额转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这主要取决于进项税额转出的具体原因以及相关的税务规定。例如,如果进项税额转出是因为对应的货物或劳务发生了损失,并且这部分损失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进行扣除,那么转出的进项税额作为损失的一部分,也可能被允许在税前扣除。然而,这需要企业提供相关证据证明损失的真实性,并且具体的税务处理还需要根据当地的税收法规和政策来确定。3.会计实操中的处理方法:‌①基本会计分录规则‌:常规转出处理:对于需转出但未形成资产消耗的情形,直接冲减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资产关联类转出:当转出税额需计入资产价值或费用时,通过对应科目核算,如借记“在建工程/基本生产成本/应付职工薪酬等”,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同时冲减原抵扣税额。‌②分场景应用示例‌:非应税项目耗用:如在建工程领用原材料时,需将对应进项税计入工程成本,借记“在建工程(含税金额)”,贷记“原材料(账面价值)”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免税产品生产:用于免税产品的原材料进项税需转出至产品成本,借记“基本生产成本——X产品”,贷记“原材料”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职工福利支出:食堂采购食材的进项税不得抵扣,应计入福利费,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贷记“原材料”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存货非正常损失:因管理不善导致的原材料毁损,进项税需转出,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贷记“库存商品”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③‌税务申报操作要点‌:在完成会计处理后,需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二)》第二部分“进项税额转出额”填报相关转出金额。转出金额应与账务处理保持一致,且转出操作需在发现不符合抵扣条件的当期完成。免责声明‌:本文为会计政策解读、考试指南及实务案例分享,不替代官方文件或执业建议。因政策时效性及实务差异,请以财政部最新文件及专业判断为准。 2025-06-11 11:06 258人看过 核定征收和查账征收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两者主要适用哪些情形 核定征收和查账征收是税收征收管理中的两种重要方式,它们各自具有特点和适用场景。核定征收主要适用于会计账簿不健全、生产经营规模小或确无建账能力的纳税人;而查账征收则适用于会计账簿健全、能够准确核算应纳税额的纳税人。在实际操作中,税务机关会根据纳税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征收方式,以确保税收征管的准确性和公平性。一、核定征收核定征收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按照税法规定的方法核定其应纳税额的一种征收方式。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1.纳税人会计账簿不健全,资料残缺难以查账‌:对于这类纳税人,由于其无法提供准确、完整的会计资料,税务机关无法通过查账方式确定其应纳税额,因此采用核定征收方式。2‌.生产经营规模小,又确无建账能力‌:对于生产经营规模小、不具备建账能力的纳税人,核定征收可以简化税收征管程序,降低征纳成本。核定征收的具体方法包括定期定额征收、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等。其中,定期定额征收主要适用于生产、经营规模小,不具备建账能力或账簿不健全的个体工商户;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则是根据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核定一个应税所得率,再乘以应纳税所得额来计算应纳税额。二、查账征收查账征收是指税务机关按照纳税人提供的账表所反映的经营情况,依照适用税率计算缴纳税款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以下情况:‌1.纳税人会计账簿健全,能够准确核算应纳税额‌:对于这类纳税人,由于其能够提供准确、完整的会计资料,税务机关可以通过查账方式确定其应纳税额。‌2.生产经营规模较大,具备建账能力‌:对于生产经营规模较大、具备建账能力的纳税人,查账征收可以确保税收征管的准确性和公平性。在查账征收方式下,纳税人需要按照税法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会计账簿,并准确核算应纳税额。税务机关则会对纳税人的账表进行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确定应纳税额。 2025-07-01 10:59 100人看过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