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出口退税退的是什么税?退税额究竟是怎么计算的
一、企业出口退税退的是什么税?
企业出口退税退的主要是增值税和消费税,具体退税规则如下:
1.增值税
这是出口退税的核心税种。不同类型企业退税方式有差异,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等适用“免抵退税”办法,先免征本企业出口环节的增值税,再用出口货物对应的进项税额抵减内销货物应纳税额,未抵减完的部分予以退还;外贸企业这类无生产能力的单位则适用“免退税”办法,免征出口环节增值税,同时退还采购货物时产生的相应进项税额。
2.消费税
仅针对烟、酒、化妆品等列名征收消费税的出口消费品。若出口货物为企业自产的应税消费品,一般实行免征消费税的政策;若为外贸企业购进出口的应税消费品,税务机关会退还该货物在前一生产或流通环节已缴纳的消费税。
二、退税额究竟是怎么计算的?
出口退税针对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有不同计算方式,生产企业适用“免抵退”办法,外贸企业适用“免退税”办法,且两类企业涉及消费税退税时也有对应计算逻辑,具体如下:
(一)生产企业(免抵退)
该方式分四步计算,核心是先免征出口环节增值税,再用出口货物进项税额抵减内销税额,最后对未抵减完部分退税。
计算步骤 | 计算公式 | 备注 |
计算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 这部分税额需计入企业成本,无法抵扣也不予退还 |
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 结果为负数时,该负数即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
计算当期免抵退税额 | 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 代表当期理论上可享受的退税上限 |
确定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 | 若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若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 | 期末留抵税额以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数据为准 |
举例:A生产企业当月出口货物离岸价200万元(无免税购进原材料),内销不含税销售额100万元,进项税额26万元,上月留抵3万元,征税率和退税率均13%。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为0;当期应纳税额=100×13%-(26-0)-3=-16万元;免抵退税额=200×13%=26万元;因留抵税额16<26,当期应退16万元,免抵税额10万元。
(二)外贸企业(免退税)
该方式较为简单,免征出口环节增值税,仅退还购进货物时的对应进项税额,具体分不同情形:
业务情形 | 计算公式 |
常规购进出口货物 | 应退增值税额=购进出口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出口货物退税率 |
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出口货物(持普通发票特准退税) | 应退税额=普通发票所列含增值税销售金额÷(1+征收率)×对应退税率(多为3%或5%) |
委托加工后出口货物 | 应退税额=购进原辅材料进项税额×原辅材料退税率+加工费金额×出口货物退税率 |
出口应税消费品 | 从价定率:应退消费税=出口货物的工厂销售额×消费税税率;从量定额:应退消费税=出口货物数量×单位消费税税额 |
举例:某外贸公司出口2000米平纹布,进货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计税金额4万元,退税率15%,则应退税额=40000×15%=6000元。
免责声明:本文为会计政策解读、考试指南及实务案例分享,不替代官方文件或执业建议。因政策时效性及实务差异,请以财政部最新文件及专业判断为准。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或Ctrl+D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