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增值税法有什么变化吗
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在保持现行税制框架和税负水平总体不变的基础上,对征税范围、计税规则、税收优惠等多方面进行了优化完善,同时新增多项规范征管的条款,具体变化如下:
(一)征税范围与应税交易优化
1.“劳务”并入“服务”范畴:新法将原暂行条例中的“劳务”全面纳入“服务”,明确应税交易为销售货物、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以及进口货物,像加工修理修配也被归入“加工修理修配服务”。这就要求企业需修改合同中“劳务派遣”等相关表述,避免税务风险。
2.视同应税交易大幅精简:删除了代销、移送、投资等8种视同销售情形,仅保留无偿转让货物和无形资产的视同应税交易规定。像企业间常见的无偿借贷、设备租赁等行为,若后续实施细则确认,将不再产生增值税义务。
(二)计税相关规则调整
1.统一简易计税征收率:取消此前5%的简易计税征收率档次,将其统一为3%,降低了部分业务的税负。同时明确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未超过500万元,填补了现行条例中该类纳税人规定的空白。
2.进项税抵扣范围扩大:删除了“贷款服务不得抵扣”的限制,仅保留餐饮、居民日常和娱乐服务三项不可抵扣的负面清单。例如中型制造企业的贷款利息支出可按6%税率抵扣进项税,能显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另外,购进用于生产13%税率货物的农产品,扣除率从9%提升至10%,不过需单独核算,未单独核算的将统一按9%抵扣。
(三)税收优惠管理更规范灵活
1.调整法定免税项目:对免税清单进行优化,移除了“避孕药品和用具”的免税待遇,同时明确员工薪酬服务不征增值税,但删除了“单位为员工提供服务”的免税条款,企业向员工收取宿舍费、班车费等行为可能被认定为应税交易。
2.明确专项优惠政策权限:授权国务院针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扶持重点产业等情形制定增值税专项优惠政策,且需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同时要求国务院适时对优惠政策开展评估与调整,既保障政策灵活性,又确保其合理性。
(四)征收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1.新增发票与信息共享机制:首次在税种法中专门规定发票管理制度,提出积极推广电子发票,加强以数治税。同时要求税务机关与工信、公安、海关等部门建立增值税涉税信息共享和工作配合机制,为税款征收提供信息保障。
2.完善留抵退税制度:明确当期进项税额大于当期销项税额的部分,纳税人既可以选择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也能申请退还,同时为后续留抵退税政策的进一步改革预留了制度空间。
3.界定境内交易原则:对“境内交易”采用“消费地+属人”双重原则,若销售方为境外单位且服务在境外消费,将不再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便于跨境服务企业开展税务筹划。
(五)新增反避税条款
新法加入反避税相关内容,以此防止企业或个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调整销售额来逃避税收,进一步规范市场主体的税收行为,保障增值税征管的公平性,维护国家税收收入稳定。
免责声明:本文为会计政策解读、考试指南及实务案例分享,不替代官方文件或执业建议。因政策时效性及实务差异,请以财政部最新文件及专业判断为准。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或Ctrl+D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