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用材料会计分录怎么写?材料成本差异的来源是什么
一、领用材料的会计分录需要根据材料的用途和企业的会计政策(如实际成本法或计划成本法)进行编制。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情形及对应的会计分录示例:
1. 生产领用原材料(实际成本法)
分录:
借:生产成本(直接用于产品生产)
制造费用(车间一般耗用)
管理费用(管理部门耗用)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耗用)
贷:原材料
【示例】假设生产车间领用材料10,000元用于产品生产,车间一般耗用2,000元:
借:生产成本 10,000
制造费用 2,000
贷:原材料 12,000
2. 生产领用原材料(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下需先按计划成本结转,月末再调整材料成本差异。
(1)领用时按计划成本结转: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计划成本)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2)月末分摊材料成本差异: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差异额)
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或反向分录(节约差异)。
【示例】领用材料计划成本10,000元(实际成本9,500元,节约差异500元):
① 领用分录:
借:生产成本 10,000
贷:原材料 10,000
② 月末分摊差异(节约差异):
借:生产成本 -5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500
3. 工程领用原材料(用于在建工程)
需将原材料对应的进项税额转出(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
分录: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示例】工程领用材料5,000元,原进项税额650元:
借:在建工程 5,650
贷:原材料 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650
3.实务注意事项
依据单据:领料单、限额领料单等原始凭证是编制分录的依据。
成本核算方法:实际成本法与计划成本法的处理差异需特别注意。
特殊用途:如用于捐赠、职工福利等,需视同销售处理(涉及增值税销项税额)。
二、材料成本差异是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原材料时,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其来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结合会计处理和政策依据说明如下:
1、差异的主要来源
(1)采购环节差异
价格差异:供应商实际报价与计划单价不同(如市场价格波动、采购折扣等)。
运费差异:运输费用、保险费等未纳入计划成本。
损耗差异:运输或仓储中的合理损耗或非正常损失。
(2)生产领用环节差异
计划成本调整:企业修订计划单价但未同步调整库存材料计划成本。
计量误差:领用量与实际耗用量不一致(如车间多领未用)。
(2)其他因素
汇率变动:进口材料汇兑损益(外币结算时)。
政策变动:如税率调整导致进项税额变化(如增值税率调整)。
2、差异的会计处理
(1)差异方向
超支差异:实际成本 > 计划成本,差异额为正数,需借记成本费用科目。
节约差异:实际成本< 计划成本,差异额为负数,需贷记成本费用科目。
(2)分摊方法
按比例分摊:根据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占比分摊差异(常用)。
一次性结转:小型企业可直接在月末将差异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3)示例分录(超支差异):
假设本月材料成本差异为+1,000元,生产领用计划成本50,000元(占总计划成本100,000元的50%):
借:生产成本 500 (1,000×50%)
贷:材料成本差异 500
3、实务操作要点
差异分析:定期(如按月)对比采购订单与发票,定位差异原因。
风险提示:长期未分摊差异可能导致成本失真,需及时调整。异常差异需排查舞弊或管理漏洞(如采购价格虚高)。
政策衔接:《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要求差异分摊需遵循“谁受益谁承担”原则。
免责声明:本文为会计政策解读、考试指南及实务案例分享,不替代官方文件或执业建议。因政策时效性及实务差异,请以财政部最新文件及专业判断为准。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或Ctrl+D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