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问答 / 详情
相似专业问答 更多
初级会计证和中级会计证颜色一样吗?中级会计证书长啥样 初级会计证和中级会计证的封面是都是深绿色的,证书内侧印有持证人员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姓名、证件号、级别、批准日期、管理号等。同时,证书上还注明发证机构、证书全称,并盖有发证机构的公章。这些信息确保了证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中级会计证的有效期是多久?根据《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及财政部相关政策,中级会计证一旦通过考试并由财政部门、人社部门联合颁发,其证书本身不存在 “到期失效” 的说法,属于终身有效的职业资格证明,可作为个人专业能力水平的长期凭证。虽然证书终身有效,但持证人需每年参加并完成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否则可能影响证书的正常使用(如职业晋升、岗位聘用、后续高级会计职称报考等),部分地区还会对未完成继续教育的情况进行登记提醒或限制。继续教育的具体要求如下:1.时间要求:通常每年需完成不少于 90 学时(其中专业科目学时不低于总学时的 2/3),部分地区会根据当地政策微调。2.内容要求:包括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更新、财税政策、职业道德等专业内容,需通过财政部门认可的机构(如线上平台、线下培训机构)完成。3.记录方式:继续教育完成情况会记入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管理系统,与证书信息关联,可通过当地财政局官网查询。但是注意!若持证人出现以下违规情形,中级会计证可能被财政部门吊销或注销,导致资格失效:1.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2.因提供虚假材料、作弊等不正当手段取得中级会计资格,被查实后撤销证书;3.其他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会计职业道德的严重情形。 2025-08-26 11:19 355人看过 会计中级报名继续教育要求几年以上?继续教育学分怎么累积? 一、会计中级报名继续教育要求几年以上?关于中级会计报名中的继续教育要求,根据公开发布的信息,不同学历背景的报考者需要完成的继续教育年限有所不同。具体来说:1.‌大专学历‌:至少需要最近连续5年的继续教育。2.‌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至少需要最近连续4年的继续教育。3.‌硕士学位‌:需要最近1年的继续教育。此外,每年需累积至少90学分,其中专业科目不少于总学分的三分之二。这些要求旨在帮助会计人员更新和提升专业知识,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税法更新和财务管理等知识和技能。二、继续教育的学分是怎么累积的?(一)网络教育平台学习登录属地财政局官网),完成在线课程学习及考核。系统自动登记学分,具体学分值可能根据课程内容和时长而定。(二)面授培训参与经财政部门备案的培训机构组织的专题研修班,或参加由单位组织的面授继续教育培训,或委托高等院校、市级以上会计类行业协会等开展的面授培训。每半日课程通常可计4学分(具体可能因地区而异)。面授学习时间不少于规定天数,每天可折算为一定学分(根据具体培训内容和地区政策而定)。(三)考试成果折算报考中级会计师考试单科或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等会计类相关资格考试,通过一科可抵免当年90学分。(四)其他方式‌学历教育‌:参加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中专以上会计类学位学历教育,在校学习期间无需进行继续教育,毕业当年上传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可确认当年继续教育一定学分,如90学分。‌发表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会计相关论文,一篇通常可获得一定学分,如30学分。‌参加专业会议或活动‌:根据活动的性质和时长获得相应学分,如每天折算为10学分。‌从事会计相关研究或教学‌:参与会计课题研究、编写会计教材或从事会计教学工作等,也可折算为一定的继续教育学分,具体学分由当地财政部门认定。(五)注意事项‌地区差异‌:各地区对中级会计继续教育的要求可能并不完全一致,但总体框架相似。考生需密切关注当地财政部门或会计管理机构的具体要求。‌学分有效期‌: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在全国范围内当年度有效,不得结转以后年度。‌特殊群体‌:孕产期、重大疾病等特殊群体可申请学分减免,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综上所述,中级会计继续教育学分的累积方式多种多样,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和地区政策选择适合的方式完成学分积累。 2025-08-05 09:55 457人看过 备考中级会计职称考试需要多长时间?如何备考 ​备考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所需的时间因人而异,它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你的会计基础、学习能力、每天可用于学习的时间以及备考策略等。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你更好地规划备考时间:(一)‌评估基础‌:如果你是会计或相关专业背景,且有一定的工作经验,那么你的基础可能相对扎实,备考时间可以相对缩短。如果你是零基础或跨专业考生,那么你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基础知识。(二)‌制定计划‌:根据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科目(《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计划应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每周的学习进度、以及每个科目的复习轮次等。(三)‌分阶段备考‌:‌基础阶段‌:花时间系统学习各科目的基础知识,理解概念、原理和公式。‌强化阶段‌:通过大量做题来巩固知识,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冲刺阶段‌:回顾错题、重点难点,进行模拟考试,调整考试状态。(四)‌参考过往经验‌:根据过往考生的经验,一般建议至少提前3-6个月开始备考,以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和复习。当然,这个时间并不是绝对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五)‌保持学习节奏‌:每天保持一定的学习时间,避免临时抱佛脚。定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六)‌利用资源‌:参加线上或线下的辅导班,获取专业的指导和资料。利用考试教材、辅导书、在线题库等资源进行学习。(七)‌模拟考试‌:在备考后期,进行模拟考试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帮助你熟悉考试流程、检验学习效果、调整答题策略。 2025-07-03 10:01 326人看过 2025会计中级考试成绩查询时间、入口及方法是什么? ​关于2025年会计中级考试成绩查询的相关信息,以下是根据官方通知和相关信息整理的详细解答:(一)查询时间根据2025年中级会计报名简章及官方通知,2025年中级会计成绩查询时间确定为‌10月31日‌。考生可在这一天通过官方指定的渠道查询自己的考试成绩。(二)查询入口2025年中级会计成绩查询入口为‌全国会计人员统一服务管理平台‌,查询网址为:https://ausm.mof.gov.cn/。考生需通过该平台进行查询。(三)查询方式1.‌登录平台‌:考生需登录全国会计人员统一服务管理平台。新用户需先进行注册,已注册用户可直接登录。2.‌进入查询页面‌:在“服务大厅”板块下拉,找到“考试服务”栏目,点击进入“成绩查询”页面。3.‌输入查询信息‌:按照页面提示输入自己的证件号码(通常为身份证号码)以及验证码相关信息。4.‌查询成绩‌:在填写完所有必要的查询信息后,考生需要点击“查询”按钮。系统将会处理考生的请求,显示考生的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成绩。(四)注意事项1.‌及时查询‌:考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查询考试成绩,以免错过查询时间而导致无法获取成绩信息。2.‌核对信息‌:在查询成绩时,考生需仔细核对个人信息和考试科目等信息,确保查询结果的准确性。3.‌妥善保管成绩单‌:查询成绩后,考生可以将成绩单打印出来或保存在电子设备中,以备不时之需。成绩单是考生申请证书、求职等过程中的重要凭证。(五)成绩异议处理如果考生对自己的考试成绩有异议,可以按照当地财政部门或考试管理机构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成绩异议申请。一般来说,考生需要填写成绩异议申请表,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过审核后,如果成绩确实存在错误,相关部门会进行更正并通知考生。综上所述,2025年会计中级考试成绩查询时间为10月31日,查询入口为全国会计人员统一服务管理平台。考生需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查询,并注意核对个人信息和妥善保管成绩单。如有成绩异议,可按规定提出申请。 2025-05-09 09:54 762人看过 2026年中级会计考试哪几门?考试有几次? ​一、2026年中级会计考试科目‌根据财政部考试安排及行业惯例,2026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科目与往年一致,仍为以下三门:‌《中级会计实务》‌‌考试时长‌:165分钟‌内容重点‌:涵盖会计要素确认、财务报表编制、长期股权投资、合并财务报表等核心实操模块。‌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财务管理》‌‌考试时长‌:135分钟‌内容重点‌:包括预算管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成本管理、财务分析与评价等。‌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经济法》‌‌考试时长‌:120分钟‌内容重点‌:涉及公司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财政法律制度等。‌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综合题。‌二、2026年中级会计考试次数‌1.‌考试频次‌: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每年仅举行一次‌,通常在9月上旬的周末分三个批次进行(如2026年预计为9月5日-7日)。2.考生需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三科(即“两年三科”滚动制)。3.‌批次分配‌:全国统一分3批次考试,考生随机分配至其中1天,不可自主选择场次。‌4.成绩管理‌:滚动制规则。第一年通过的科目成绩保留至第二年。若首年通过1科或2科,剩余科目需在次年通过,否则首年成绩作废。‌案例‌:若2026年通过《中级会计实务》,2027年需通过《财务管理》和《经济法》;若2027年未通过剩余科目,则2026年《中级会计实务》成绩失效,需重新报考。‌三、备考建议‌‌科目关联性‌:《中级会计实务》与《财务管理》知识点交叉率约20%-30%,建议优先报考这两科,降低备考压力。‌时间规划‌:报名时间通常为考试前3个月,需密切关注财政部官网公告。‌总结‌:2026年中级会计考试科目为《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每年仅考一次,分三批次进行。考生需在两年内通过全部科目,建议结合科目关联性制定备考计划,并关注官方公告以获取最新信息 2025-09-17 10:01 201人看过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