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问答 / 详情
相似专业问答 更多
中级经济师的通过率有多少?不同专业中级经济师考试相差大吗?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中级经济师考试整体通过率普遍在10%~15%之间,不同专业的通过率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通过率高达37%,工商管理专业的通过率约为25%,而金融专业的通过率则降至16%左右。其他如农业经济、保险等冷门专业的通过率普遍低于15%,部分甚至不足10%。中级经济师考试涵盖《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两科,前者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六大领域,后者则根据专业方向细分,考试内容较为广泛,需要考生进行大量的记忆和理解。这也是导致考试通过率相对较低的原因之一。中级经济师考试设置了10个不同的专业,不同专业之间确实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考试难度、专业选择和就业前景等方面。以下是对各个专业特点的详细分析:‌1、工商管理‌:专业性不强,内容相对简单易懂,题型单一,考点分布均匀。适合企业管理、经营管理、经济管理等偏管理类岗位人群,尤其适合零基础考生。2、‌人力资源管理‌:计算题较少,考核内容相对浅显,但相较于工商管理更为专业。适合工商管理专业、人力资源专业以及从事人力资源相关职业的人群。‌3、金融‌:涉及一定数量的计算题,特别是综合案例题,比较考验考生的综合水平。适合在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行业工作的考生。‌4、旅游经济‌:包含部分计算题,专业性较强。适合从事旅游服务行业或在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从事运营管理工作的人群。‌5、财政税收‌:专业性较强,考点分布广泛,且计算题偏多,理论与实务能力均考核。适合税务局等和税务有关的单位人员或从事会计行业的考生。‌6、农业经济‌:考核内容全面且专业性强。适合农村信用社、农业政府机构人员以及从事农业生产研发、农业活动相关人群。‌7、保险‌:难度相对较低,但专业性强。适合从事保险工作的人群。‌8、知识产权‌:考试难度适中,但需要记忆大量法律条款。适合版权工作、律师事务所、档案产权类的人群。‌9、运输经济‌:难度较低,出题灵活。适合从事水路、公路、铁路、民航运输工作的人群。‌10、建筑与房地产经济‌:涉及部分计算题,专业性较强。适合土地、建筑相关专业或从事房地产、建筑设计等相关工作的人群。综上所述,中级经济师考试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较大,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应结合自身职业规划、知识储备及行业特点进行综合考虑。建议考生在选择专业前,详细了解各个专业的考试内容、难度及就业前景,以便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免责声明‌:本文为会计政策解读、考试指南及实务案例分享,不替代官方文件或执业建议。因政策时效性及实务差异,请以财政部最新文件及专业判断为准。 2025-05-26 16:27 753人看过 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学习顺序怎么安排? 根据中级经济师考试特点及备考策略,‌建议优先学习《经济基础知识》,再系统攻克《专业知识和实务》‌,具体学习顺序及备考要点如下:‌一、学习顺序的核心逻辑‌‌1、《经济基础知识》为必考公共科目‌该科目涵盖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和法律六大模块,是所有考生的必考内容。其知识体系为后续《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如财政税收、金融等)奠定理论基础。例如,学习财政模块时涉及的税收原理,可直接关联到《专业知识和实务》中财政税收专业的实务操作。‌2、《专业知识和实务》需结合专业方向深化‌该科目分为10个专业方向(如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财政税收等),考生需根据自身职业背景或兴趣选择其一。其考试题型包括60道单选题、20道多选题和20道案例分析题,强调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例如,财政税收专业可能要求分析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需结合《经济基础知识》中的税法原理进行实务操作。‌二、分阶段学习计划‌‌阶段一:夯实《经济基础知识》基础(建议2-3个月)‌‌1、学习目标‌:掌握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等核心模块,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2、学习策略‌:●每日精读教材1-2章,搭配章节练习题巩固知识点。●重点突破统计模块中的指标计算(如GDP核算)、会计模块中的财务报表分析等高频考点。●参考2025年考试安排,该科目考试时间为11月1日/2日上午8:30-10:00或下午14:00-15:30,需适应上午场或下午场的答题节奏。‌阶段二:攻克《专业知识和实务》实务能力(建议1-2个月)‌‌1、学习目标‌:结合专业方向,提升案例分析能力和实务操作水平。‌2、学习策略‌:‌●零基础考生‌:优先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或工商管理专业,其内容贴近职场管理场景,理解难度较低。●‌有专业背景考生‌:选择与自身工作相关的专业(如财政税收专业适合财务人员),可快速关联实务经验。‌●案例分析训练‌:每日完成1-2道案例分析题,重点训练“快速浏览问题→细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分点作答”的解题流程。‌阶段三:综合模拟与查漏补缺(建议1个月)‌1、‌学习目标‌:通过模拟考试检验学习效果,针对性补强薄弱环节。‌2、学习策略‌:●每周完成1套全真模拟卷,严格计时答题。●重点复盘错题,分析错误原因。例如,若统计模块的计算题频繁出错,需回归教材重新学习指标计算公式。‌三、备考资料与时间管理建议‌‌1、官方教材与辅导资料‌●使用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编写的官方教材,确保知识点覆盖全面。●搭配《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的同步练习题,强化知识点应用。‌2、时间分配技巧‌●‌在职考生‌:每日投入2-3小时,周末延长至4-5小时。例如,工作日晚上学习《经济基础知识》1章,周末集中攻克《专业知识和实务》案例分析题。‌●全职考生‌:每日学习6-8小时,分上午、下午、晚上三个时段,每个时段专注一个科目或模块。‌3、考试当天时间管理‌●《经济基础知识》单选题每题控制在1分钟内,多选题不超过2分钟。●《专业知识和实务》案例分析题每题不超过3分钟,优先完成简单题目,标记难题后跳过,避免时间浪费。 2025-09-12 10:39 215人看过 中级经济师成绩查询什么时候?中级经济师成绩保留多久? 关于2025年中级经济师成绩查询时间,目前官方尚未公布确切的查询日期。不过,根据往年的经验,中级经济师考试成绩一般会在考试结束后的2-3个月内公布。你可以关注中国人事考试网(http://www.cpta.com.cn/)或者相关考试机构的官方网站,以便及时了解成绩查询的最新信息。至于中级经济师成绩保留时间,中级经济师成绩实行2年滚动制度。也就是说,如果考生在首年考试结束后只通过了一个科目,那么合格科目的成绩将被保留一年。在第二年,如果考生通过了另一科目的考试,考生就可以获得合格证书。简而言之,中级经济师考试的成绩有效期为两年,只要在两年内通过两门科目的考试,就可以拿到中级经济师证书。 2025-06-30 11:25 351人看过 中级经济师考试方式是什么?考试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中级经济师考试方式中级经济师考试采用机考形式,即电子化考试。每科目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日期全国统一。报名考试需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的要求,通过中国人事考试网进行网上报名和网上缴费。二、中级经济师考试注意事项1、‌入场证件要求‌:考生必须携带个人准考证及有效身份证件(包括二代身份证、港澳身份证明、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境外护照)方可进入考场。2、‌答卷保护与诚信意识‌:●考生在考试期间应妥善保护自己的答卷,避免被他人抄袭。●强化自我保护及诚信考试观念,一旦发现他人有抄袭行为,应立即向监考人员举报。‌3、考场纪律与尊重‌:●考生务必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对监考人员保持尊重,并服从其管理。●对于任何违纪行为,将根据相关规定严肃处理,情节严重者将面临考试资格取消及法律责任的追究。‌4、电子设备禁令‌:●严禁携带手机、电子表、电子手环、任何具有电子通信、存储、无线接收或电子存储记忆功能的设备进入考场。●若在考试期间发现考生携带或使用上述设备,将依据规定进行相应处理。‌5、考试系统操作‌:●考生须按照考试系统提示的要求进行操作,不得擅自对计算机进行冷、热启动,不得在考试机上自行插入硬件和安装软件,不得关闭电源或作出其他与考试无关的操作。●考生应按照考试系统的提示登录系统,认真阅读《考场规则》及《操作指南》,并点击“我已阅读”按钮。‌6、时间管理‌: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答题速度和题目难易程度,科学规划每道题的作答时间,特别是在考试时间紧迫的情形下,更应注重时间管理。‌7、其他注意事项‌:●准考证遗失:如果在准考证打印时间范围内,可以登录中国人事考试网重新打印准考证;如果已经过了准考证打印时间,可以咨询当地的人事考试机构寻求解决办法。●身份证遗失:考生必须携带与报名时一致的有效身份证件才能进入考场。如果考生身份证遗失,建议尽快补办或办理临时身份证。请考生务必遵守上述考试规则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考试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建议考生提前了解并熟悉考试流程,做好充分的备考准备。考试规则及内容可能会根据政策调整而有所变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2025-09-06 10:31 304人看过 中级经济师冲刺阶段备考注意事项有哪些? ​中级经济师冲刺阶段是考前提升效率、查漏补缺的关键时期,需结合时间管理、重点突破和应试技巧进行系统规划。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及操作建议:1、冲刺期时间有限,需优先掌握 “考频高、分值占比大” 的核心考点,而非死磕冷门内容。2、中级经济师考试为机考(部分地区支持纸笔),且题量较大(《经济基础知识》105 题、《专业知识和实务》100 题),需通过模拟训练提升答题速度与准确率。3、应试技巧提升‌‌●选择题技巧‌:排除法‌:优先排除绝对化选项(如“必须”“所有”)。‌关键词定位‌:题干中的“错误”“不正确”等词需标注重读。‌●案例题策略‌:先读问题再读材料,抓住关键数据。4、冲刺期考生易因“担心考点没掌握”“模考分数波动” 产生焦虑,需及时调整心态,避免影响备考效率。5、冲刺期除了学习,还需关注 “考试细节”,避免因准备不足影响考试:●提前熟悉“考场规则”与“机考操作”;●考前“回归教材 + 真题”,不盲目学“新内容”。 2025-10-17 10:40 43人看过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