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算报告主要以什么为基础编制?决算报告需要审计吗

一、决算报告主要以财务会计资料为基础编制,具体包括以下核心依据:
1.会计账簿与凭证
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及原始凭证,反映全年经济业务的真实记录。例如,收入、成本、费用等科目需与账簿数据核对一致。
2.财务报表
以年度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为核心,确保数据勾稽关系正确。例如,利润表中的净利润需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衔接。
3.预算执行情况
对比年初预算与实际支出/收入,分析差异原因(如超支或结余),需附预算调整批复文件(如有)。
4.资产清查结果
依据年末资产盘点表(如存货、固定资产清单),调整盘盈盘亏,确保账实相符。
5.税务资料
包括纳税申报表、完税证明等,验证税费计提与缴纳的准确性。
6.合同与协议
重大经济合同(如采购、销售、投资协议)影响收入确认或负债计量,需作为附件备查。
7.审计报告(如有)
若经过第三方审计,需以审计调整后的数据为准。
法律依据:根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国务院令第287号)第十七条,决算报告应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上资料均为法定编制基础。行政事业单位还需遵循《政府会计制度》对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双重核算要求。
二、决算报告是否需要审计,取决于单位性质和法律法规要求。一般,强制审计的有:上市公司、国企、金融机构、财政拨款单位等。非强制但常见的有:外资企业、融资需求企业、重大合同方等。以下是不同情形的具体分析:
1. 企业决算报告
上市公司:根据《证券法》及《企业会计准则》,上市公司年度决算报告(即年报)必须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公开披露审计报告(如A股上市公司需遵循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
非上市企业:一般企业,非强制审计,但若股东会、银行融资或政府监管有要求(如国企、外资企业),则需审计。特殊行业,如金融、保险等受监管行业,通常需强制审计(依据《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等)。
法律依据:《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公司应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依法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2. 行政事业单位决算报告
财政拨款单位:根据《预算法》及《政府会计制度》,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需接受部门决算审计,通常由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如《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第三十条)。
专项项目:若涉及重大项目资金(如基建、科研经费),需单独进行专项审计。
3. 其他情形
自愿审计:企业为提升信用(如投标、贷款)或内部管理需求,可自愿委托审计。
税务稽查:税务机关可能要求企业提供经审计的决算报告作为税务核查依据。
免责声明:本文为会计政策解读、考试指南及实务案例分享,不替代官方文件或执业建议。因政策时效性及实务差异,请以财政部最新文件及专业判断为准。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