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问答 / 详情
相似专业问答 更多
中级经济师考试大纲新增内容对考试影响大吗? 根据202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大纲的最新调整,‌新增内容对考试的影响显著,主要体现在科目变动幅度、知识点更新方向及备考策略调整三个方面‌。以下结合具体科目变化和备考建议展开分析:‌一、各科目新增内容及影响分析‌‌1. 《经济基础知识》科目‌(1)变动幅度‌:约10%,主要集中在财政税收和货币与金融模块。(2)新增内容‌:●‌财政税收模块‌:新增第33章“经济增长新常态特性”、第36章“绿色经济与ESG投资政策衔接”;第6章新增“数据资产计税规则”“跨境数字服务增值税政策”。●货币与金融模块‌:新增金融科技应用场景、绿色债券发行机制等。‌(3)‌影响‌:●考试难度有所提升,需考生深入理解税收政策与绿色经济的实际应用。●备考时需重点突破新增章节,结合官方教材和案例题强化实务操作能力。‌2. 《财政税收》专业科目‌(1)‌变动幅度‌:约10%,涉及税收制度、财政支出等章节。(2)新增内容‌:●‌第六章税收制度‌:新增消费税改革、ESG税收优惠。●‌财产和行为税制度‌:新增环境保护税、资源税的环保条款,细化计税规则。(3)‌影响‌:●考点更贴近实务,需考生掌握税收政策的具体应用。●备考时需关注税收征管的新规,避免因政策更新导致失分。‌3. 《金融》专业科目‌(1)‌变动幅度‌:超过60%,多章节结构和内容显著调整。‌(2)新增内容‌:●●‌金融市场与监管‌:新增金融科技应用场景、绿色债券发行机制,删除传统信贷管理流程。‌国际金融实务‌:扩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金融制裁应对机制。(3)影响‌:●考试方向转向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需考生具备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备考时需优先学习新增章节,结合实务案例训练分析能。‌4.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科目‌‌(1)变动幅度‌:约8%,新增人才管理、数字化转型等内容。(2)新增内容‌:‌●劳动关系‌:修订为“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保障”。●‌人力资源经济分析‌:强调就业失业概念、统计方法及政策手段。(3)‌影响‌:●考点更贴近现代职场管理场景,需考生理解灵活用工的社保政策。●备考时需关注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转型趋势。‌5. 《工商管理》专业科目‌(1)‌变动幅度‌:约5%,章节内容微调。‌(2)新增内容‌:●‌供应链管理‌:扩展为“数字化供应链”、“供应链韧性评估”。(3)‌影响‌:●考试难度相对稳定,但需考生掌握供应链的数字化工具。●备考时可适当减轻国际商务惯例的复习压力。‌二、备考策略调整建议‌‌1、优先学习新增章节‌根据大纲变动,建议考生在新教材发布后,首先攻克《经济基础知识》的第33章、第36章,《财政税收》的第六章、财产和行为税制度,《金融》的金融市场与监管、国际金融实务等新增内容。‌2、结合实务案例训练‌新增内容多涉及实务操作,需通过案例分析题提升应用能力。例如,针对《财政税收》的消费税改革,可练习电子烟税目的计算;针对《金融》的绿色债券发行机制,可分析发行条件与风险。‌3、关注官方渠道动态‌考试大纲和教材内容可能进一步调整,建议考生密切关注中国人事考试网、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等官方渠道的信息发布,确保掌握最新考试要求。 2025-09-12 10:43 23人看过 中级经济师考试一年考几次?在哪里报名? ​中级经济师考试一年只举行‌一次‌,报名通常在中国人事考试网(www.cpta.com.cn)进行。以下是关于中级经济师考试报名的详细信息和步骤:‌一、考试频次‌中级经济师考试作为全国统一性质的考试,每年仅举行一次,分为四个批次进行,单科考试时间为1.5小时。考生需密切关注所在地区人事考试官方网站公布的具体考试时间和报名信息。‌二、报名方式及步骤‌‌1、报名平台‌:●官方报名地址为中国人事考试网(www.cpta.com.cn),这是全国统一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报名服务平台。‌2、报名步骤‌:‌●账号注册‌:首次报考者需点击“新用户注册”,填写真实有效的身份信息、手机号及邮箱,并设置登录密码。‌●照片维护‌:上传符合要求的近期免冠白底证件照片,照片需经过审核处理工具审核通过。‌●个人信息维护‌:完善个人信息,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完成100%后方可报名。‌填写报名信息‌:选择考试级别、专业、科目、报考地区等,并填写相关报名信息。‌●报名缴费‌:按照提示完成网上缴费,缴费成功后即完成报名流程。‌3、注意事项‌:●报名时务必确保所填信息真实准确,一旦提交无法修改。●照片需符合报名要求,否则无法完成后续报名操作。●报名缴费后,请务必保留好缴费凭证,以备后续查询或退费使用。●各省报名时间不统一,报名周期持续10天-20天左右,请密切关注所在地区人事考试官方网站的报名通知。综上所述,中级经济师考试一年只举行一次,报名在中国人事考试网进行。请考生按照上述步骤和注意事项完成报名流程,确保报名成功并顺利参加考试。 2025-09-04 10:21 106人看过 中级经济师报名了不去考有影响吗? ​如果报名了中级经济师考试但最终没有去参加,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影响:1、‌无当期考试成绩‌:最直接的后果是,将没有当期的考试成绩。这意味着需要等待下一次的考试机会,并重新进行备考。‌2、报名费用不予退还‌:通常情况下,如果已经缴纳了报名费用但选择不参加考试,报名费用是不会退还的。因此,需要自行承担这部分费用损失。‌3、不影响后续报考‌:缺考中级经济师考试并不会被记入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诚信档案,也不会影响后续的报考资格。可以在下一年度继续报名参加中级经济师考试。‌4、不影响信用记录‌:缺考经济师考试不会上征信,也不会被记录到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诚信档案库,因此不用担心会影响信用记录或以后的报考。虽然缺考中级经济师考试不会对后续报考和信用记录产生直接影响,但仍然建议珍惜每一次考试机会,合理规划备考时间和计划,确保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职称和资格认证。毕竟,中级经济师考试是一个重要的职业资格考试,通过考试可以获得相应的职称和资格认证,对于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025-09-05 10:55 87人看过 202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有哪些新变化吗? 202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确实存在一些新变化,主要体现在考试大纲、考试内容以及政策方面。以下是对这些变化的详细说明:一、考试大纲与内容变化1、整体变化概述‌:●202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的大纲变化整体相对平稳,但不同科目的变化幅度有所不同。●根据官方发布的大纲,部分科目如《经济基础》变化幅度较小,而《金融》等科目则有较大调整。‌2、具体科目变化‌:‌●《经济基础》‌:科目变化幅度约为5%,主要在第19、20、21章新增了部分知识点,如人才盘点、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等。●‌《金融》‌:科目变化最大,达到35%左右。不仅新增了一章内容(如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还删除了一章,其余章节也有较大变动。●‌《工商管理》、《财政税收》和《人力》‌:这些科目的考试大纲变化幅度均在5%左右,主要涉及少量章节的调整和删除。‌3、新教材变化‌:●《经济基础》教材相较于2024年变动相对不大,变动率在18%左右。●《工商》教材整体变动幅度约为35%。●《金融》新教材变动幅度30%-40%,删除了原第6章信托公司与金融租赁公司,新增了第8章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财政税收》教材相较于2024年变动不大,变动率在20%左右。二、政策变化1、‌考试内容与形式优化‌:●科目仍为《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两科,但内容有所调整。●案例分析题分值占比提升至40%,侧重考查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能力。●《专业知识与实务》科目下设12个专业方向,考生需结合职业规划选择报考。●增加“新经济”相关内容,如数字经济、绿色金融等政策实践案例。‌2、证书管理:●证书发放实行“考后复审”制度,对成绩合格者进行二次资格核查。三、备考建议1、‌仔细研读新大纲‌:明确考试要求和重点,以制定科学的备考策略。‌2、关注新教材变化‌:重点学习新教材中的新增和调整内容。3、积累实务案例‌:以应对评审环节对实际工作能力的考察。‌4、提前规划备考时间‌: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备考计划。综上所述,202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在考试大纲、考试内容以及政策方面均有所变化。考生需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最新信息,及时调整备考策略,以确保顺利通过考试。 2025-08-26 11:19 249人看过 中级经济师报名了可以不去考试吗? ‌中级经济师报名后,如果因某些原因不能参加考试,是可以选择不去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参加考试会产生一些影响:‌无当期考试成绩‌:缺考中级经济师考试,将不会有当期的考试成绩。这意味着你需要等待下一次考试机会,重新备考并参加考试。‌报名费用不予退还‌:报名时所缴纳的报名费用,在缺考的情况下通常不予退还。因此,你需要自行承担这部分费用损失。‌成绩有效期受影响‌:如果你已经通过了中级经济师的一个科目,但第二年报考另一个科目时缺考,那么已经通过的那一个科目成绩将失效。中级经济师考试成绩实行2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方法,因此考试成绩在2年后失效。‌不影响后续报考‌:缺考中级经济师考试不会被记入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诚信档案,也不会影响后续的报考资格。可以在下一年度继续报名参加中级经济师考试。虽然缺考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但还是建议你珍惜每一次考试机会,合理规划备考时间和计划,确保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职称和资格认证。​免责声明‌:本文为会计政策解读、考试指南及实务案例分享,不替代官方文件或执业建议。因政策时效性及实务差异,请以财政部最新文件及专业判断为准。 2025-05-16 10:48 633人看过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